丹黄通脉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影响
2016-11-30申艳方杜菊梅安书芬
申艳方,杜菊梅,张 磊,戴 楠,安书芬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2.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丹黄通脉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影响
申艳方1,杜菊梅1,张 磊1,戴 楠1,安书芬2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2.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 探讨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黄通脉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脂蛋白磷脂酶(Lp-PLA2)、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在横切面上最大面积(Smax)的变化;同时观察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p-PLA2水平、IMT及Smax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丹黄通脉胶囊能够降低ITM、斑块面积及Lp-PLA2,能够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和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有较好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Lp-PLA2;丹黄通脉胶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热毒血瘀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理组织学概念,其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导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相应的器官缺血性改变;是一种血管壁上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弥漫性炎性病变。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诊疗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因其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最佳途径依然是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因颈总动脉上段在解剖结构上较为表浅,颈部血管超声可以很好地对其进行评估,可作为观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故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可反映出全身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1]。笔者应用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获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2]:动脉硬化明显者表现为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IMT≥1.0 mm(分叉处≥1.2 mm)为增厚;局部 IMT 厚度≥1.5 mm 时,诊断为斑块形成。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诊断标准,以热毒血瘀证为主要观察对象,症见眩晕,头痛,头沉昏胀,颜面潮红,口臭身热,躁动不安,麻木,大便干燥,舌质紫暗、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共72例。均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及中医热毒血瘀证诊断标准;年龄40~8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20mg,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黄通脉胶囊口服,每次4粒,3次/d,治疗24周。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各患者均不服用其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表1 2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方面资料比较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IMT、斑块在横切面上最大面积(Smax)、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1.5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4]。根据中医症候积分法判定中医症候总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Lp-PLA2、IMT、Smax、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IMT、Smax、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Lp-PLA2水平、IMT、Smax、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其中炎症反应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LP-PLA2是水解磷脂酶家族中PLA2的一员,血小板活化因子能促进其分泌,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5]。2015由心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明确指出:Lp-PLA2为具有血管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目前已扩展至中医、中西医领域。许多中医界学者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归纳为痰浊、血瘀、毒邪,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是其主要病理特点。痰浊、瘀血、毒邪互阻于血脉,为发病之标;脏腑功能失调为病之本,可累及多个脏腑,本虚标实相互影响,致使病变迁延难愈,不断发展[6]。
丹黄通脉胶囊组方正是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从血瘀、痰浊、热毒综合角度出发,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则,组方以丹参和黄连为主,以葛根和三七粉相佐,丹参苦寒清泄,具有清热活血、养血安神之效;黄连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二药合用活血通络、化瘀解毒并重,共为君药;三七活血化瘀通络,与丹参合用强化活血通络之功又可软坚散结;葛根清热解毒化瘀,与黄连合用强化清热解毒之功又可消积化滞,全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共奏清热解毒、祛痰化瘀、活血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对抗血栓形成;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7]。丹参酮ⅡA具有抗炎、调控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可抑制斑块的形成发展[8]。黄连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9];黄连生物碱具有调酯、抗氧化、稳定斑块的作用[10]。仲婷婷等[11]临床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一定的降低血脂作用,可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三七有机溶剂提取部分有明显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清、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2-13]。三七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能保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4]。葛根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5-16]。
本临床研究表明,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p-PLA2水平、IMT及Smax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丹黄通脉胶囊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成君,赵冬,王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206-209
[2] 郭万学. 超声医学[M]. 6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689-690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 北京:中华中医药出版社,2008:43-4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 Philip B,Gorelick MD.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nd risk of stroked[J]. Am J Cardiol,2008,101(sup):34-40
[6] 赵步长,伍海勤,王一民,等.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浅析[J]. 光明中医,2012,27(12):2518-2522
[7]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5;322;335;348
[8] 马佳会,赵秋宇,王作凤. 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6(22):131-133
[9] 李彩虹,周克兀. 黄连活性成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66-468
[10] 王利红,唐文照,辛义周. 黄连中生物碱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9(4):389-340
[11] 仲婷婷,高树全. 立普妥联合黄连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19-21
[12] Ng TB,Liu F,Wang HX. 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aqueous and organic extracts ofPanax quinquefolium,Panaxnotoginseng,Codonopsis pilosula,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andGlehnia littoralis[J]. J Ethnopharmacol,2004,93(2/3):285-288
[13] 朱会超,国晶晶,任煜. 三七总皂苷药理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14,34(3):537-540
[14] 江小萍,曾凡鹏,刘首明,等. 三七总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753-1759
[15] 罗伟,李菊香,等. 葛根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保护机制的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07,42(3):220-223
[16] 李响,万建波,李铭源,等. 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8):662-665
张磊,E-mail:zhanglei7957@126.com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6QN2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内课题(201605)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1.029
R541.1
B
1008-8849(2016)31-3496-03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