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6-11-3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1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炎性

谢 桥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000)



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谢 桥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000)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等机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血必净注射液;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

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有效血容量不足、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1]。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极为复杂,不仅全身所有的细胞、组织及器官都受到影响,而且参与其发生发展的生化及分子机制错综复杂,血流动力效应、炎性因子、体液因子、各种介质和免疫系统等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机体内稳态失衡。因此,在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中积极进行上述平衡紊乱的纠正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观察了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病房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诊断标准[3]4项中的2项以上,同时血培养阳性;全身性感染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足或低血压;虽经恰当输液复苏治疗,低血压依然存在,同时伴有组织灌注不足或器官功能障碍;年龄18~65岁;感染性休克状态下存活时间≥48 h;具有明确感染病史;家属同意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死者;严重昏迷,且GCS评分<5分者;合并严重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21~63(53.4±12.3)岁;治疗前APACHEⅡ评分(19.6±4.8)分;感染部位:呼吸道26例,腹腔11例,血流8例,其他4例。对照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23~64(52.8±11.5)岁;治疗前APACHEⅡ评分(19.8±5.1)分;感染部位:呼吸道23例,腹腔14例,血流9例,其他3例。2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及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按照《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4]中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外科处理、呼吸支持、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支持治疗(控制体温、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纠正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异常、早期营养支持及免疫调控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0040033)50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 2组治疗期间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对患者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肺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进行监测记录。

1.3.2 炎性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3.3 疗效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14 d时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2 h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2.2 炎性因子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CRP、PCT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2 h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疗效指标比较 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14 d时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表3 2组治疗14 d时各项疗效指标比较

感染性休克继发于SIRS,后者是机体对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所产生的全身反应。由于感染、创伤、组织坏死和组织缺血等多重原因,诱发了系统性炎性反应,使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动力循环及低外周血管阻力等状态[5]。而过度炎症反应中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周身重要脏器的微循环受到影响,并进一步导致多发性器官功能衰竭。在感染性休克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本身均参与了其发病过程,而机体与此同时可释放多种不同内源性炎性因子,如CRP、PCT及TNF-α等[6]。在初期这些炎性因子可调节初期的炎症反应,使创伤愈合、感染得到控制和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但随着病情进展,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效应不再是保护性的,而是变为破坏性的,造成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使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到影响,最终造成器官损伤而导致死亡[7]。

SIRS在炎性因子释放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最初可引起全身外周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异常,造成机体血流分布异常,从而引起各重要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而血流灌注异常则又可加重SIRS,二者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从而促进了SIRS向感染性休克的转变。对SIRS患者施行早期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对继发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出评价[8]。本研究采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HR、BP、MAP、PCWP、CI、SVRI及Sv(O2),其中MAP较常规收缩压、舒张压可更为客观的反应机体组织灌注水平;PCWP可有效反映肺组织血流灌注量,同时可尽早预估急性肺损伤的发生;CI可准确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对心肌功能及心肌灌注量有判断价值;SVRI指单位体表面积的体循环血管阻力,可评价体循环血流灌注水平;Sv(O2)反映了组织器官对血氧的摄取状态[9-10]。

血必净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药理学研究证实[11],该品具有强效拮抗内毒素作用,可有效拮抗内毒素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炎性介质失控性释放作用,同时可提高机体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激活、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显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具有极强的针对治疗性,可有效根除诱发SIRS、感染性休克的内源性毒素,减轻由此继发的炎性损伤。该品所采用中药均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清热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2-15],红花黄色素A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降血压、抗氧化、抗炎镇痛等药理学功效;当归阿魏酸可降低全血黏度,对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具有特异性免疫调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川芎嗪可扩张血管、降低全血黏度、增加微动脉、微静脉口径,改善血液流变性;丹参素可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及促进纤维蛋白降解;赤芍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抗凝和抗血栓、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和肝脏、抗肿瘤等广泛药理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促进心排血量、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恢复,短期内减轻机体炎症状态,可有效缩短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救病程、减轻肺损伤、降低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综上所述,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及组织灌注,同时可发挥抗炎、降低内毒素水平等多重效果,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唐宇涛,俞宁.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508-1510

[2] 蔡冬春. 小儿重症感染性休克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8):53-55

[3] 张卫红. 临床危重病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齐俊英,田德英. 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M]. 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5] 邰慧宇,邢海林,梁宗敏. 重症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ICU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20-2223

[6] 洪维聪,王冲杰,胡耿东. 血浆IL-6浓度与肠穿孔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分析[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5):654-656

[7] 陈辉,杨毅. 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重症感染的真凶?[J]. 中华内科杂志,2015,34(8):670-675

[8] Kamisoglu K,Haimovich B,Calvano SE,et al. Human metabolic response to systemic inflammation: assessment of the concorda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endotoxemia and clinical cases of sepsis/SIRS[J]. Critical Care,2015,19(1):783-785

[9] 方裕民. 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炎症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09,15(4):741-745

[10] 李华忠,冯琴. 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河北医学,2015,26(2):240-243

[11] 沈丽娟,吴锡平,王倩,等. 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7):11-13

[12] 高风江,任何菊,张玮曾,等. 血必净注射液辅治创伤性脓毒症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7):84-85

[13] 王雪,王先坤,岑荣飞,等.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6):476-478

[14] 江皓波,马明远,张云海,等. 血必净注射液在重型颅脑损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神经医学杂志,2015,14(9):937-938

[15] 郑远. 血必净注射液的药理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7):143-145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1.014

R631.4

B

1008-8849(2016)31-3459-03

2016-01-30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炎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