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墨绘牛显神韵
2016-11-30刘犎作品赏析
刘犎作品赏析
挥墨绘牛显神韵
刘犎作品赏析
书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上的每一位画家都有其最擅长的画作,泱泱历史长河中,每一幅艺术珍品都表现了艺术家对于自然和天地的敬畏。牛勤勤恳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品性,更是化为艺术家思想情感的替身,成为他们丹青妙笔下的最爱。
在中国绘画史上,许多早期的山水画中就已出现牛羊等动物形象,到了晋代史道硕因长于画牛而名垂画史;梁代,范长寿通过龁草饮水的动作,体现出了任重致远的意态;沿此发展,唐宋画家作出了更大的开拓,唐代画牛名家韩滉首屈一指,存世作品《五牛图》赢得千古赞誉;五代时期,道士厉归真善画牛虎;宋代专长画牛或兼画牛的画家更是层出不穷,见于画史的就有:燕肃、许道宁、孙可元、朱义、朱莹、甄慧、祁序、丘士元、裴文、胡九龄;近代杰出的画家李可染,更是画牛的个中高手,多年来画了大量牧牛图。他的牧牛图是写实与写意的交融,是写情与言志的统一,他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的,章法结构也最新奇,可谓画牛画得随心所欲……而如今,作为中国画虔诚的继承者,青年画家刘犎就是当今画坛一位执著的画牛探索者。他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业内人士的赞誉,尤其是作品中牛的神韵,有气吞山河、催人奋进之势。
牧歌引出丹青颂
刘犎出生于安徽太和,太和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享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太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农耕文明、农商传统、书画艺术在此交织碰撞、融合共生,书画名家人才辈出,刘犎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虽然出生于农村,从小就放牛、养牛,但这种“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的生活经历,让他在与牛的朝夕相处中,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并萌生了画牛的想法。自古以来,牛在人类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牛为五牲之首,古人认为牛有神性,可以通灵。商周时期,祭祀活动的最高规格是以牛、羊、豕合祭,称为“太牢”。在商周青铜器上无所不在的饕餮纹(兽面纹)也是以牛为主要生活原型的。在神话传说中,二十八宿之中的玄武七宿之一的牵牛星,与天琴座的织女星,更是在中国民间被演义为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跨越千载,流传至今。
画牛的想法一经萌生,小刘犎再也坐不住了,他开始捡来一捆捆干树枝,在牛悠闲地吃草的时候,便在地上对着牛静静观察,一笔一划画个不停。一根树枝折断了,又换上一根。因为早已对牛在春夏秋冬的习性了如指掌,对牛的形态神态脾气熟记心中,他后来不用再观察,就可以直接在地上画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犎与画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因家境不富裕,买不起画画的宣纸,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小刘犎到处拣人家扔到地上的空烟盒。他把一张张展平的烟盒积攒起来,在烟盒反面空白地方反复临摹连环画,至今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刘继卤先生的连环画《穷棒子》,他竟从头到尾一共临摹了八遍,在他日后的作品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都是这时打下的坚实基础。
少年时,家乡生活的耳濡目染,使他对牛、马、驴这些司空见惯的牲畜萌生出发自内心的挚爱。就是这种对家乡的挚爱,对生灵的挚爱驱动着他执著地、拼命地画着,寒暑交替,年复一年,伴着田间、地头洒下的汗水,完成了大量的写生,这为他后来从事大写意创作做了最切实的“奠基”。
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刘犎在苦练素描、速写、连环画的基础之上,又尽可能的搜集了大量国画书籍反复学习,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后来又在当地拜师学艺,正式开始了中国画大写意花鸟、山水及自己最熟悉的牛、马、驴等动物的练习和创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坚持和努力,终于一举成名。1996年他的处女作《牧牛图》在安徽太和书画之乡“千名书画大赛”获特等奖。《安徽日报》、《安徽政协报》、《江淮时报》、《阜阳日报》对他相继报道。同年8月刘犎接受中央电视台《全国各地》栏目采访报道,1997年又作客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该栏目又对他进行了专访报道。紧接着安徽电视台专门为他制作了专题片《淮北有个画牛郎》,并被选为安徽太和县政协委员,刘犎不经意间竟成了当地的名人。
砚田画牛倍加鞭
有了一定的名气后,不甘于就此止步的刘犎把眼光放得更远了,他决定走出乡村,到北京去发展。初到北京的刘犎,把一切想象的过于美好。北京居住的艺术家少说也有十几万人,要想脱颖而出比登天还难。好比一粒芝麻掉进装芝麻的大筐里,要从中捡出那粒芝麻该多么的不容易。尽管刘犎在太和已是知名画家,名声如雷贯耳,但是到了若大的京城他什么也不是,卖商品画都很难。是打道回府还是留在北京干出一番成就来,经过反复考虑,凭着当年放牛娃的那股牛劲,他决定留下来,发誓一定要成功。
这期间,“寂寞空庭天欲晚”成了他那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这并未使他有丝毫的动摇,他在博客中写道:寂寞不是踯躅街头的惆怅,也不是徘徊巷尾的颓废,更不是借酒消愁的沉沦;寂寞不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闲话,散淡与停滞,更不是真正的孤独或寂灭,而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况和生存方式。它是天空中星间的空隙,它是等待点燃的青春火炬……只有忘记了世间一切庸俗,才能深味寂寞的真谛;只有在寂寞的时候回首,才能看见那歪斜却实在的脚印;只有在寂寞的时候细细品味,才能冷静地思索壮丽的人生……
经过艰苦磨练,刘犎痛定思痛,开始了新的定位。主攻大写意黄牛,要画出特色,画出风格。凭着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1999年他考入北京画院,受到导师杨刚先生的亲自指点;2000年进入北京画院研究生班老甲先生工作室深造。几年北京画院的学习,刘犎不但补习积淀了传统艺术修养,更直接汲取了当代写意大师们的笔墨精髓。
作品《犟小子》是刘犎进京6年之后对生活的回忆。他在为这幅作品题款时,一股灵感悄然而来,于是他信手写道:一阵凉风掀窗帘,笔墨牧歌又一年;京城研修已六载,砚田画牛倍加鞭,以此来鞭策自己继续拼搏努力,不断进取。
艺术寻真知路远
纵观刘犎的作品,生活气息强烈,乡土味道浓厚,真实感人,耐人寻味。他的作品以表现牛、马、驴等动物题材的水墨写意为主.兼作人物与花鸟。其作品造型生动、笔里淋漓、气势磅礴,显示出强悍的艺术个性。技法上在继承传统及黄宵、贾浩义等大家大写意衣钵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尤其是牛的表现,有气吞山河、催人奋进之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牛风格。
刘犎自幼习画时,对书法也十分着迷,坚持临池描红,在写楷书的基础上,苦练大家王铎的碑帖,写得一手好行草。近些年,他更是遍临古代的优秀碑帖,心追手摩,尤其对米芾、吴昌硕等大师的书法有专攻,逐渐形成了其书法的苍俊、绵延之风。其作品中的大面积题款无疑使其大写意绘画品位更高、书卷气更浓。而且每每作画时产生灵感,都要在画面上赋诗一首,因此他展现给人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诗书画俱全。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创作给以融化,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简单抒情的意境。
刘犎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诗书画结合的佳品,他把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都在作品里随意的体现了出来。他在作品上自己写诗,行、草结合,融合了几种书体的元素,把对生活的体会写进字里行间,既丰富了画面,又使画面具有充实感和美感。借助作品把美好的、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看到作品的人。
刘犎在作画前,往往是先充分酝酿作品的题材和意境,然后一挥而就。他说:“我自小练就书法入画的习惯,与其说是画牛,不如说是写牛.”他以书法的笔势,转折、提按尽情发挥表达,他利用墨分五色的手段把牛的前后层次关系交代得详细明了,下笔时不仅做到水墨淋漓,而且浓淡干湿融合的恰到好处,十分舒服。艺术要达到一定高度必须要有“为伊憔悴”的牺牲精神,进入北京画院学习期间,在认真聆听当代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大师们从艺经验的同时,刘犎刻苦研习传统,对历代优秀的写意作品孜孜以求、如醉如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曾有学友想起讨教掌握大写意笔墨技法的秘诀,刘犎道:没有秘诀。你想深刻体会大写意的精髓,就去临摹一百遍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吧。他每每在画牛时,时常爱题的一首自作诗:未敢光阴付蹉跎,临案写牛细琢磨。深夜画至魂迷处,不知是牛还是我。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忘我追求。
刘犎深知艺术之路的坎坷艰辛,但他并不畏惧,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都是无所畏惧,奋勇前行,永不停留的执着和不屈。他努力探索强烈风格的大写意。“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今观刘犎作画,临案丈二匹宣,成竹在胸、放笔直取,挥洒自如,应该就是早期砥砺造型、坚实积淀的结果。他的《五牛图》抓住黄牛的主要结构,相互呼应,神态各异,突出表达了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五头雄壮的黄牛在大雪纷飞的冰霜雪地中,不畏困苦,阔步前行,表达了作者在艺术之路上,不畏严寒,历经风霜,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追逐着自己的梦想那大无畏的顽强精神。在他创作的《春牧图》中,表现了漫天飞雪、早开的桃花、放牧的姑娘、健壮的黄牛,并赋诗道:三月桃花雪漫飘,牧歌一曲写童谣;艺术寻真知路远,一画一诗反复敲。告诫自己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不仅勤奋而且要精益求精,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恩师老甲(贾浩义)曾经评价刘犎是一位有才气有灵性的青年画家,并说他的发展潜力很大,其绘画水平还会飞跃提高。
硕果累累翰墨香
刘犎成功了,他的作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他不仅把牛画好了、画精画活了。而且让人们一见到这气吞山河带有乡土气息的牛,不看落款,第一感觉便知是他的作品。他凭着“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台”的冷静与执著,在平淡中坚守着一种高尚的信念,一种强烈的追求,一种坚忍的持守力和意志力。在坚守的同时,他也品尝到了硕果的浓香。
2005年他出版了《刘犎人物动物作品集》,2006出版《刘犎百牛图作品集》和《刘犎百驴图作品集》,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艺术画册、典籍,被多家机构收藏,并在中国监察杂志出版社发表;2007年7月26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同时由神州博览杂志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刘犎画集》,同年6月作品在《世纪中国》特辑发表;2008年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中国青年实力派百名书画家作品》联展,同时接受中国教育台《刘犎画牛艺术》专题报道,并在中国政协的《纵横》杂志出版发表作品;2009年应邀到河北蠡县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出版《刘犎现代水墨》画集,8月作品在《中国检察日报》作为特辑发表;2010年由《大画家》出版社特辑刘犎艺术画集,同时由《华夏艺术家报》以整版形式发表刘犎水墨并全国发行,并应邀赴深圳市举办刘犎画牛艺术个人画展;2011年1月应林风眠文化园特邀创作的作品,由《香港商报》整版发表全国发行,同年12月18日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12年刘犎作品入选中国邮政珍藏册,2013年正式发行……
在作品受到青睐的同时,刘犎本人也于2006年5月被聘为国务院华勤画院艺术指导。如今他不仅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而且还作为中国画院特聘画师,赴全国各地指导着更多绘画爱好者进步成功。
“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艺术,他的作品会回答这个问题。艺术应该给人以快乐,以力量扬善抑恶,应该有益于人生。创作者的一生是实践的一生,我视牛为一种顽强的精神与力量的象征,我画牛力图传达这种感觉。”这是刘犎的艺术感言,也是他对艺术家最生动的注解。我们衷心期待刘犎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得到更多灵感的眷顾,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精品,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传递一份不朽的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甘醇永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