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工匠精神在装备设备领域发扬光大
2016-11-30
如何让工匠精神在装备设备领域发扬光大
编者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此,本刊邀请了4名业内权威人士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奉献出他们各自的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设备管家必须具有工匠精神
著名设备管理专家张孝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耳熟能详的话语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篇,即“作为一个工匠,要把工作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时至今日,已经具有精良装备后,如何做好产品?其后续应是“国之重器、匠心当其冲”!
学生时代,我到钢都鞍山实习,在拆卸设备时都要在零部件的分界面上做个记号,就用锤子和扁铲重重地敲击形成一道凹痕,以为就行了。指导师傅严肃地指出:“对于配合精度要求高的现代装备,按此粗矿的定位标记,修复后再装配时看似是对上了,实际上差个几十丝都有可能,设备就恢复不到原有性能!”于是亲力亲为演示,在我们心灵中,种下了“一种坚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毕业实习在山西太钢初轧厂,在检修钢坯剪切机轴心对中时,靠老师一丝不苟精湛的技艺,学会了什么是“认真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让检修过程都有高品质,让每件事都追求完美和极致”!到了宝钢,在消化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开展设备“预知状态、超前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发展实体经济,更多的就是要坚持,靠实实在在的经验积累!我认为以上都是工匠精神!
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的体会是:负责企业产品作业线装备的“设备管家”,就必须要具有工匠精神!
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工匠精神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工具公司经理张现祥:
忘了从何时起,“木匠”“鞋匠”“铁匠”等小时候很亲切的称呼少了,工厂里的八级工体系也荒废了。人们被浮躁的环境包围侵蚀,年轻人不愿进工厂,进工厂不想去车间。缺乏工匠精神、工匠态度、工匠水平的低端产品充斥市场。
中国装备制造业要跻身世界第一方阵,需要转型升级发展。《中国制造2025》也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和路径,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等等,但是在落实环节,把创新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的必须要通过工匠的双手,全社会都要崇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专心专注的代名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为工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信重工在此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助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中信重工在2009年实施“金蓝领”工程,为一线工人师傅提供了良好的上升通道。在技能等级上设置了11级,在原8级的基础上增设了技师、高级技师、大工匠,大幅度地提高了待遇。在主要工种岗位评出5名大工匠,公司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7个高级技师工作室,形成了22个工人创客群,影响了近4000名产业工人。仅2015年,5个大工匠工作室取得技术创新成果98项,创效1586万元。以大工匠为代表的工人创客群和首席技术专家为代表的创客群等“双创”活动被李克强总理称为国有大企业“双创”工作的典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9月23日考察中信重工时指出:“你们以开展创客群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你们的实践证明,双创不仅是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也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
让“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弘扬工匠精神的平台
广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学府咨询(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保强:
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的精神。从全球工业强国的发展历程看,各国的工匠们都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发明创新的人。
工匠精神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工匠”也不仅仅是人才素养培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工匠文化”塑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工匠文化的环境建设比人为的工匠培养更重要。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形成打造一个平台,让那些高技能人才有机会成长为具备某一让别人难以超越的专业技能的工匠。
“十三五规划”体现中国国家战略的百大工程项目第16项指出: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工厂,通过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可以形成局部“工匠文化”的小气候的,小气候会影响大气候,具有“工匠文化”的小气候形成规模,就必然造就全社会工匠精神的磅礴气势。
综合多年企业的实践,我们认为,工业企业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可以重点聚焦设备操作、工业质量、检维修和技术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从“潜质发现挖掘”、“成长孵化培育”、“工作环境营建”、“动机引导激励”、“作业后援保障”、“钻研成果转化”、“标杆影响带动”、“绩效评价鉴定”八大方面着手推动,形成孕育、成熟、巩固、推广的闭环机制。
一旦工厂“工匠文化”的小气候形成,再从国家层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开展比如“中外技能大师同台竞技”、“技能大师风采展播”、“技能大师成果转化表彰”等活动,从而使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将举国上下求真务实的作风转化为“工匠文化”的沃土。
摒弃急功近利,鄙视山寨做法,尊重原创精神,是“工匠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螺栓紧固”等设备维护保养不可忽视工匠精神
凯特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君琦:
说到工匠精神,许多人都会直接联想到手工打造的奢侈品。其实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益求精、追求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和坚持;专业和敬业。从这一点上来说,工匠精神不仅仅应该体现在产品制造上,后期的维护保养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尤其是工业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维护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比如设备上到处可见的螺栓连接,以前一直不被人们重视。人们普遍认为,用一个死扳手加上一把大锤,砸到螺母不会转动就是锁紧了。如果是用于法兰密封连接,砸紧后继续泄漏,那就换密封垫后继续砸,再不行就包起来注胶,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设备寿命大幅缩短,泄漏继续,事故隐患依旧。这种粗放型施工和工匠精神相去甚远。
HYTOR C自成立40多年来一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如何把一条简简单单的螺栓锁紧到极致,根据需要对螺栓实施精确的预紧力并留存在螺栓中。从初期的液压扳手扭矩紧固一直到最新的无反力臂螺栓紧固系统,HYTOR C研发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地进行研究、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研发出独有的无反力臂、无偏载、扭矩直达载荷的最新科技,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但它说明了工匠精神是我们要追求的境界,它势必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