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床漏缝羊舍对抑制绵羊腐蹄病的观察

2016-11-30钟光明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腐蹄病羊场凉山州

钟光明

(四川省凉山州七里坝种羊场616150)

高床漏缝羊舍对抑制绵羊腐蹄病的观察

钟光明

(四川省凉山州七里坝种羊场616150)

绵羊腐蹄病是威胁绵羊养殖业的常见病。在绵羊养殖过程中,凉山州大力推广高床漏缝式羊舍,为探讨传统羊舍和高床漏缝式标准化羊舍抑制腐蹄病的效果,开展了对比调查观察,结果表明,高床漏缝式羊舍较传统地圈的腐蹄病发病率减少8.46%,死亡率减少3.53%。

高床漏缝式羊舍;绵羊腐蹄病;调查观察

绵羊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是凉山半细毛羊雨季极易发生的一种地方性流行病,主要表现为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肿胀,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孔、洞,蹄壳腐烂变形而出现跛行,甚至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并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据常年统计分析,凉山绵羊腐蹄病发病率达12%以上。为应对自然环境对绵羊腐蹄病发病的影响,结合凉山州现代畜牧业试点工作的开展,于2010年开始大力推广漏缝式标准化羊舍,以减少绵羊腐蹄病的发生。为此,在七里坝种羊场对传统羊舍 (地圈)和高床漏缝式标准化羊舍进行了对比调查观察,旨在为项目的推广提供支撑。

1 凉山州七里坝种羊场的基本情况

本场位于昭觉县七里坝,地理坐标为北纬 27°52'24'', 东经 102°30'48'',海拔3150m,存栏凉山半细毛羊260只。昭觉县绵羊养殖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3200m左右,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但冬春干燥,夏秋潮湿。

据多年调查统计分析,一般腐蹄病发病率为养殖场15~25%、养殖户8~18%左右。

2 对比调查测定方法

2.1 调查时间

2013~2015年。

2.2 调查方法

通过传统羊舍 (地圈)和高床漏缝式标准化羊舍实地对比统计,分析绵羊腐蹄病发病、死亡情况,为科学养殖和先进技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2.3 腐蹄病认定标准

以患羊蹄部发炎、肿胀,出现跛行,即可认定为发病。死亡为不进行治疗下的死亡。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2013~2015年度共调查了传统地圈养殖绵羊387只,累计发病率12.4%,死亡率2.07%;高床漏缝式羊舍养殖绵羊482只,累计发病率3.94%,死亡率0.41%,详见附表。

3.2 分析

3.2.1 楼层式羊圈的特点

高床楼层式羊舍,一般离地面1.2~1.7m高处搭建羊床,羊床用宽12cm的水泥、木制漏缝板搭成,漏缝板间距2~3cm,每间羊舍开窗规格为1×1.2m。在绵羊养殖过程中,一般在在夏秋雨季绵羊住楼上,冬春冷季绵羊住楼下,楼层式羊舍具有通风、透光,冬暖夏凉的特点,避免羊蹄浸泡在尿粪中受到长期浸泡。

3.2.2 分析

附表 传统地圈和楼层式羊圈绵羊腐蹄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绵羊腐蹄病是凉山州绵羊养殖中的常见病。腐蹄病的发生与羊的年龄、性别无关,其主要病因在于圈舍拥挤、潮湿、相互践踏,羊蹄长期浸泡在尿粪中,蹄部受到腐蚀、损伤,造成抵抗力下降,受病源体入侵所致。因此,使用楼层式羊舍可有效抑制诱发主要因素,明显减少了腐蹄病发病率。从统计观察结果看,高床漏缝式羊舍较传统地圈的腐蹄病发病率减少为8.46%,死亡率减少3.53%,可大力推广高床漏缝羊舍。此外,随着凉山州人工种草的大力推广,绵羊的饲养管理、草料供应得到了加强,绵羊抗病能力增强,也可能减少了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腐蹄病羊场凉山州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浅谈绒山羊的疾病防治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羊场疫病防控体系创建思路及分析
探究规模羊场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