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口译教学的预科汉语口语教学探讨

2016-11-30张寒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科口译汉语

张寒

【摘要】口语与口译虽然在现实的语言教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依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口译是口语的延续,是口语的更高阶段;口语是口译的基础,是口译的根本所在。本文旨在探讨口译教学中可供口语教学学习的理念、模式等,以求拓宽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思路,提高预科汉语口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译教学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84-01

口语与口译虽然在现实的语言交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依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口译是在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交流能力的基础上,更高阶段的能够及时进行语言转换的口头翻译行为。相对口语教学,口译教学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课程设计上口译课程的实践时间远远高于口语课程,更加专业化技能化。本文旨在探讨作为口语的更高级阶段的口译教学对基础的口语教学的反馈,从而宽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思路,提高预科汉语口语教学质量。

一、口译

口译一般指的是一种不同语际、即时产生、口头形式、轻语言外壳、重信息传播的语言交流活动,不同与笔译,即时性是口译最大的特点。[1]

1.口译教学

我国当前的口译研究受厦门大学林郁如教授和英国伦敦西敏斯特大学罗能根教授带领的“中英英语项目合作小组”的提出的“厦大模式”的影响较大。[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提出了一个好的译员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个版块组成:KI=KL+EK+S(P+AP),为“语言知识版块、百科知识版块、技能版块”可以为口译的培训提供一个课程设置框架。上述知识的习得一方面靠译员本人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还是要靠专业的培训才能完成。[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冯之林、王丹、张丽华完成的“口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明确提出了口译教学中的八化”方针:课程立体化:口译技巧型课程与口译专题型课程相结合;内容系统化: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术语的介绍相结合;练习真实化:仿真的口译活动与真实的口译实践相结合;学生中心化:学生的口译操练与教师的口译示范相结合;教材多元化:口译的文字材料与口译的音像视频相结合;技巧全面化:连续传译的训练与同声传译的训练相结合;教师精英化:口译训练、口译实践、口译研究的相结合;目标专业化: 区别教学口译与口译教学,培养专业化的口译人才。

笔者在《维汉语口译模式初探》(《双语学习》2012年02期)一文中提出了维汉口译的蜂巢模式。该模式反映了一套完整的维汉口译的过程,原语信息输入后,口译员进行重组,标记出信息点;结合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进行口译;在译语输出之前,根据场合对译语评估,以求减少误译。

二、口译教学与预科汉语口语教学

1.当前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简述

新疆高职院校汉语预科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教学任务偏重。“综观当前的预科汉语口语教学可知,口语教学形式单调、口语练习内容枯燥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削弱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此外,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致使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汉语表达的机会并不多。”[4]

在教学上,一是口语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十分明确,多以任务型教学为主;二是由于学生水平的限制,教学内容较简单,话题设计较单一。

2.口译教学对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借鉴

(1)加强口语教学实践性

口译教学对教学质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都高出口语教学。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实践课时多,多采取模拟现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此外,多采用会议现场录音、讲话录音、语言实习等方式提高口译能力。

在预科汉语教学上,一是口语课所占比重低,课时少;二是受制于学生水平,教学设施和教材限制,语言实践程度低;三是课堂之外,学生主动性不高,语言实践弱。

由此,继续加强口语实践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根本。

一是增加口语课时。预科学生口语能力偏低,课堂之外的口语实践少(学生因口语能力偏低,而避免使用汉语,导致口语水平停滞,甚至退步),口语课时偏少,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口语实践的时间。

二是完善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采取自编教材等完善口语教学内容,借鉴口译教学原则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如现场模拟等,贴近实际生活,增加口语教学的实践广度和深度。

(2)加强口语教学的多样化

一是口语教学话题设计多样化。相较于口译教学话题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口语教学的话题设计较为简单,虽然有学生水平较低的限制,但应根据学生水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设计教学话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

二是口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可以看出口译教学涉及了文化、政治、经济、民俗等其他各种知识,内容广泛而多样。而在预科汉语口语教学当中,教学内容涉及面窄,缺失适用性,吸引力弱。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不仅提高学生兴趣,更应增加适用性。

(3)加强口语教学的真实化

口译教学中,往往会严格模拟现实条件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即时口译能力。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受限于教材等因素,在课堂上口语教学往往距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处不那么大,降低了学习的愿望,挫伤了学习主动性。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强化口语教学的真实性,使之能够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知,知有所得。

(4)加强口语教学的学生中心化

学生的口译操练与教师的口译示范相结合,是口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在口语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引导角色更重,学生的口语实践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继续强化学生中心化原则,进一步弱化教师的引导角色,使学生能自主完成口语实践的任务。

三、结语

通过一年的预科教学使学生汉语水平突飞猛进是不可能的,加之汉语口语教学本身的难度,使得预科教师需要踏踏实实探寻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道路来,从而全面提升预科汉语口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3页.

[2]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8-9页.

[3]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5月.

[4]方芳.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预科口译汉语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跟踪导练(二)(6)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汉语与拼音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