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科学选择

2016-11-30王鹏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鹏

【摘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本文将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57-02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能够充分的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之前的语文教学理念,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接下来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追求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策略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提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认真搞好阅读教学。

二、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首先必须要先掌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应该是“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过程,教师如果能按照这个规律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对促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阅读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抽象化的理解的培养上。再次,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都比较短,对于学习有些完全是凭兴趣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充分的调动起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时时想读,自己要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

1.目标阅读法

就是要求小学生在进行阅读之前就要有一个基本的目标,本次阅读要读一本什么样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想学到哪方面的知识,提前对这些做一个规划,然后带着目标去选择读物,确定读物后就要在段落层次、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来逐项完成目标。

2.快速阅读法

小学生通常在阅读的时候速度会很慢,这样会造成阅读内容不连贯。在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先从篇幅较短的文章读起,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来收集文中的关键性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阅读。

3.精细阅读法

读书必须要熟读精思。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本书,读完一遍可能并不能理解其的含义。只有读够一定的遍数,才会对文章中要体现的精髓有所觉悟。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要求小学生背诵一些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

三、采用合理的阅读步骤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读书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才能事半功倍。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其中的意思就是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能颠倒步骤。结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小学生阅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初读

初读就是先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对于在阅读时,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先做出标记,不用去深究,把全文通读一遍之后,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大体思路都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初读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先将初读时标记的不理解的词句通过工具书,或者向教师请教等方法理解清楚。扫清词句障碍后,便进行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关系的探究,以及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在精读的过程中,要做到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还要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思考,对文章做进一步的延伸。

2.悟读

这是比精读更高一个层次的阅读。悟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所体会。能够通过文字,理解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感受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熟读

熟读要求小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不仅要理解文字意思,弄懂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更要对重点段落熟读成诵。并且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发掘学生学习潜能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结合书本内容联系实际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的阅读离不开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生活的体验。引导小学生将阅读感悟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做到阅读教学和生活体验相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小学生多一些生活体验,对理解课文内容也有一定的帮助。有些课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找寻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对应的经验,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

2.运用读写结合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为了能更好地写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更是要求小学生将阅读到的文字进行转化,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体现在自己的作文中。这个转化过程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迁移。学生要把这些从阅读中学到的思想和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去,可以运用仿写句子、模拟描写、扩写、续写、补写、读后感或是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对自己所经历的人或事进行描写等方法。

3.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融成一个整体。以课堂为中心进行适量的课外拓展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会让课内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外阅读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的,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和扩展课内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乐趣,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喜悦。

五、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方燕.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2] 左冬祥.如何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1).

[3] 张丽艳.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

[4] 何光宪.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 .

[5] 朱五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简真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6,(0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