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学节目因“情”感人
2016-11-30潘冬梅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漳州363000
潘冬梅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漳州 363000
广播文学节目因“情”感人
潘冬梅
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漳州 363000
在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中,文学节目是最能显现声音个性特色魅力、最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的节目。同样,广播文学节目对主持人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充分了解观众的喜好特点,才能感动观众。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如何做到因“情”感人。
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感情
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因为表现了人们的种种感情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喜爱,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亲情、《伟大的友谊》中的友情以及《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都牵动了几代读者几多听众的心。
广播文学节目则是运用各种声音手段把广播与文学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展示和解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载体,曾被听众誉为是“精神家园”[1]。相对于单纯的文学作品而言,广播文学节目借助着主持人语言与音乐将一个个立体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呈现给听众,更为大众所接受。
然而,要做好一档好的广播文学节目,还必须要突出一个“情”字,唯其如此,才能感动受众,使之印象深刻,达到良好的社会影响。
1 动情,广播文学节目达到“以情感人”的先决条件
人的感情包含了“喜、怒、哀、乐、悲、恐、惊”,也就是所谓的“七情”,只有牵动了人们的感情的东西才能打动人们的内心进而抓住听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有许多方面的成就,有的表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特征,有的描写了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有的借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相对的,动情点往往也不只一处,以大时代为背景的会让人涌起澎湃的爱国热情、人物形象丰满的让人或喜爱或憎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让人心为之牵,梦为之系……
面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要怎样才能恰当的选出作品的动情之处呢?这就要求文学节目的主持人要具备审美感受力、想象创造力、艺术鉴赏力等多种能力。如果一部作品既有爱情之美,又有友情之真,还有亲情之纯,在把它形成广播文学作品的时候是否要荟集呈现,动情之处是否是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广播文学节目与一部文学作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广播文学节目需要主持人选择、编辑、删减,以独特的视解、与众不同的内容留给听众最深的印象。
广东台曾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制作了一期节目,主要介绍毛泽东同志诗作。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诗作多以宏大历史气魄和鲜明战斗印记见长,表现奔涌豪放的艺术风格。而这篇《延绵了半个世纪的浪漫——谈谈毛泽东诗词中对杨开慧的情结》,主持人却选择了柔情似水的作品,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婉约风格,从而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而且通过诗词串联了一个毛泽东与杨开慧具有传奇色彩的50年的情结。
这体现了本档文学节目主持人选择的视角的独特性,通过他精心选取了毛泽东同志诗词中的几篇,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意气风发、运筹帷握的伟人形象,而是一个充满柔情、对妻子深刻缅怀的丈夫形象,拉近了伟人与听众的距离,体会到了毛泽东同志和普通的我们一样内心情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2 煽情,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正确运用音乐手段将使“以情感人”事半功倍
音乐对人们的情感的催化作用早已被世人认同,早在电影的默片时代,电影发行商就意识到在技术无法过到视听合一的条件之下,音乐能最大限度地带动人们的情绪。于是,一边播放电影,一边请钢琴师、小提琴师或者小型乐队进行现场伴奏,使现场观众沉浸在影片所要表达的感情之中[2]。
沈阳台曾有一篇《小提琴之恋》,借助小提琴的优势来讲小提琴的故事,选用了《沉思》《爱的忧伤》《流浪者之歌》《梁祝》等经典世界名曲,赋予小提琴以人的生命、人的感情,人与琴浑然一体,人的感情与小提琴的命运紧紧相连,配乐起伏跌宕,动人心弦,让听众真的相信:“好琴是有生命的”。
河北台的文学专题《献给和平的微笑,唱给人民的情歌——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及其抒情诗》。作品的成功之处除了诗选得好,播得好之外,其中南美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烘托主题、突出主线的作用。音乐忽而高亢激越,忽而低沉委婉,随着诗人的感情而掀起层层波澜,让听众在欣赏聂鲁达诗作的同时得到了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享受。
由此可见,音乐的介入固然对广播文学节目的“以情感人”重要的作用,但前提是正确使用,否则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3 “表”情,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增强语言表现力将使“以情感人”得以最终实现
许多文学作品以其感天动地的亲情、友情、爱情感动着读者,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就是这被感动的读者之一。因此,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相较其他节目的主持人
来说恐怕要花上更多的力气在语言表现上,因为,在经历了深切的感受、反复的推敲、琢磨之后,必须要以比作品更生动的语言表现才能打动听众。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酝酿、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调动想象力,完全置身于作品当中深情演绎。如果作品中出现“他激动地说……”,可主持人朗诵时却是心平气和,丝毫听不出“激动”的感觉;或者文章中明明有“她开心的笑着”,主持人却连嘴角也没有翘一下,还谈什么“以情感人”呢?
许多文学作品初时并没有打动读者,但是经过主持人的演播、解读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好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主持人的深情演播是广播文学节目“以情感人”的最终表现。
在巴金逝世的2005年,我创作了一部反应巴金与萧珊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文学专题《一曲深沉哀婉的歌》,其中,男声部分要求朗诵巴金的《怀念萧珊》《再忆萧珊》的节选,以期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担任男声部分的主持人无论是音色、播音技巧方面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位年轻人对巴金这位百岁老人的爱情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助、挣扎、呐喊无法深刻领会,始终达不到“以情感人”的要求。我就从多种渠道寻找各种资料,包括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朗诵的片断,让他学习、感受、模仿一些前辈的语言表现。终于,这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被作品完全打动了,流着眼泪完成了配音工作,为作品增色不少,得到了听众和专家的认可。
总之,打动听众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如何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与公众产生共鸣,是一个文学节目主持人必修的功课。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主持人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不能无病呻吟、太过矫情,引起观众的反感。语言表现能力对广播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会不断改变,主持人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为观众带来精神享受。
[1]李婕婷.文学类广播节目的主持艺术研究[J].传媒,2014 (24):41-42.
[2]徐志英.浅说文学播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6):86.
G2
A
1674-6708(2016)168-0030-01
潘冬梅,漳州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