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年绿化 不够还想再干20年
——记浙江盐碱地绿化专家许基全

2016-11-30撰文李茗宸王秀珍

浙江林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木麻黄盐碱地树种

◇撰文/李茗宸王秀珍



50年绿化 不够还想再干20年
——记浙江盐碱地绿化专家许基全

◇撰文/李茗宸王秀珍

三天的采访,老许给记者的印象是,精力出奇地好,一般年轻人尚且不如。和老许做了多年同事的现椒江区农林局副局长李新标说:“老许一生给台州林业做出的贡献太多、太大,退休后还一刻没有休息,还在带徒弟、搞研究,和老许比起来,我们这些小字辈远远没有这种精神和毅力。”“如果上天再给我20年,我希望国家将我调往中国大西北解决西北荒漠化的绿化问题。我们玉环大鹿岛、黄泥坎塘和椒江沿海盐碱地绿化的难度可称为中国绿化难度最大的地区,没有其他地方的绿化难度比这里更大。”老许郑重地说道。如今76岁高龄的许基全是台州市盐碱地绿化研究所所长、省级沿海盐碱地绿化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集众多头衔于一身的老许自称是一个连小学毕业证书也没领到的“粗人”。

荒岛绿化二十年秃岛变绿洲

回顾海岛绿化的经历,许基全一边带领记者参观曾经种下的木麻黄林一边说,1963年9月,许基全在到玉环县农林水利局报到后的第三天,就被派到大鹿岛去负责创办苗圃,开展海岛绿化工作。当时的大鹿山岛,是一个不宜人居的荒岛,不但看不见一株树木,而且灌木和草丛也被秋季的海风刮成一片枯黄。经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在总面积为2600余亩的大鹿山(包括小鹿山)岛上,只发现色泽枯黄、高度在0.5米以下的针叶马尾松小树4棵。除此之外,当时的大鹿山岛上,再也找不到其他乔木树种。岛上石多土少,风大干燥,淡水资源奇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也没有渔船到这里停靠。在这样的小岛上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困难和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局领导要求许基全等几位职工能在小岛上种好黑松就可以了。当初许基全提出要引种其他一些较为优良速生的树种,有着一定沿海绿化造林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当面批评他是个不切实际的“书呆子”。

为了不辜负党的培养,为了使小岛上的居民不再长期为缺柴缺水而担忧,为了突破海岛绿化这一世界性技术难关,不使玉环县的小岛在第一代林业工作者面前再继续荒芜下去,许基全不惧风险,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经过7年的努力,成功引种了木麻黄、桉树、柏木等30多个国内外优良树种,在大鹿山岛除露岩外,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全都种上了树,成为全国沿海绿化工作的一面旗帜。197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荒凉小岛变绿洲”的宣传报道。

海岛绿化仅仅绿起来是不够的,应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益。1969年,许基全带头研究提出要提高海岛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森林景观效益,将大鹿山岛建设成玉环县的风景旅游胜地。到1984年,大鹿山岛引种栽培成功的树种已达140多种,有林地面积2258亩,林木蓄积量6532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5.7%。

海涂盐碱地绿化解了世界难题

1964年的一天,一名水利干部陪同许基全去看一片滩涂。由于是第一次看到就问水利干部:“玉环县耕地面积很少,为什么这样大面积的土地不开发利用?”水利干部回答说:“沿海地区风力大,水分蒸发快,又缺乏淡水资源,目前滩涂没有条件开发利用。你是林业干部,如果能在海涂地上营造起防护林,滩涂就可以开发利用了。”接着又说:“后面这句是开玩笑的话,不必太认真,海涂盐碱地绿化全国各地都没有搞起来,玉环岛上的滩涂条件更差,不可能率先搞成功。”

从那以后,许基全就开始思考怎样在海涂上搞绿化。1966年玉环县农林水利局要求他到黄泥坎塘负责营造防护林试点工作。黄泥坎塘位于玉环岛东北部,两面濒海,是一片新围的海涂地,面积800余亩,土壤含盐量6‰以上,为重盐渍土。从当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下旬,他花了1个多月时间,指导民工栽下1万多棵木麻黄苗,结果一棵也没有成活。附近农民不但称他为“吃饭用的林业干部”,也称木麻黄这个树种为“慢慢黄”。针对这个问题,许基全进行了反复的分析研究,根据这片海涂地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土质黏、土壤通气性差,以及木麻黄是南方引种树种、要求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等实际,采取开沟排水降盐、做高垅抬土、整地改良土壤等措施,选择在透雨淋洗、种植垅土壤含盐量大幅度下降的,风力相对较小、空气湿度大的大雾天和细雨天栽种树苗,结果成活率竟达到99%以上。就这样利用这一技术沿着两条海堤坝的护塘地营造了长为1500多米、宽为10米的木麻黄海岸基干防护林带,突破了重盐碱地绿化这一世界性技术难关。同时规划营造了纵横交错的8条辅助林带,使这片海涂地实现了林网化,降低了风速和水分蒸发的强度,调节了林网内的湿度和温度,减轻了土壤返盐返碱的现象,生态环境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1968年又在这里建设起苗圃,培育了大量适宜沿海盐碱地绿化的苗木。1969年开始试种玉环文旦和柑橘等果树,均获得成功,建成沿海盐碱地上的首个生态果园,创造出每亩文旦年产值超过1万元的高效林业先进典型。这项技术推广以来,已使玉环县农民累计增收达到50亿元以上。

绿满神州始终记在心头的心愿

鉴于他的工作成绩,1984年3月,台州市委决定将许基全调到椒江区农林局负责林业绿化工作,要求他以绿化大鹿山岛的经验和毅力,抓好椒江区的林业绿化工作。

医化行业是椒江区的支柱产业,由于大多数医化企业建设在城区东部沿海,受大风、土壤盐碱化和化工污染的影响,绿化难度大,所以只能通过铺植草皮和种植矮灌木来达到绿化面积指标,但这并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使城区人居环境和平原农区农业生态条件受到严重影响,市民要求搬迁化工园区的呼声十分强烈。正当区两代会开展热烈争论之时,许基全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以速生高大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主体,通过树木的阻隔、吸收和净化,来缓解医化园区及其周围的大气污染的建议。后来经过研究,选择巨桉、柳桉、邓恩桉等世界著名的优良速生树种为医化园区绿化的首选树种,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解决了台州沿海医化园区绿化技术难题,推进全区林业绿化工作上了新台阶,在全省率先消灭了荒山和荒岛,比省里的要求提前8年实现了绿化椒江的目标。从1984年到1989年,椒江区森林覆盖率从14%提高到25%。

2000年退休后,根据椒江区委、区政府和区科技局的要求,许基全又牵头创建了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所,并先后攻克各项绿化技术难题。此外,他还在杭州、绍兴、嘉兴、宁波等地参与了多项生产和科研合作项目。他还通过发表论文、申报科研成果,尽可能培养一批年轻人,以论文挂名的形式鼓励他们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当记者问老许:您对自己50年的林业工作的总结是什么,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时,老许回答道:“自己50多年来所取得的生产上或科研上的成果在全国更好地推广应用。就是要采取对保护环境最佳的技术措施,最低的资源消耗以及最经济的投入,取得林业绿化的生态、经济、森林景观三大效益的最大化。50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坚持这么做的,我们的研究技术自1970年以来已在台州地区广泛推广,但要想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还需要做很多的理论提升工作。”

如今,为了能尽自己所能,努力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许基全又带头开展了各类困难地营造林技术研究工作,并且已经总结出“4938”营造林技术体系。也就是树木引种4项技术,造林困难地绿化先锋树种选择9项技术要点,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3大措施和营造林8项技术。老许相信,这一整套绿化造林技术,可以应用于全国各类造林困难地的绿化造林。在他心中,绿满神州大地,是他始终怀揣着的一个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木麻黄盐碱地树种
水黄皮在闽南沙岸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中应用研究
让盐碱地稻谷飘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成立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传奇木麻黄
木麻黄记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春天的木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