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机制研究
——以EHS管理体系为例
2016-11-30吴云龙丁勤林张宗明
吴云龙,丁勤林,张宗明,黄 大
(江苏大学 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 江苏 镇江 212013)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机制研究
——以EHS管理体系为例
吴云龙,丁勤林,张宗明,黄 大
(江苏大学 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指出了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危化品的使用数量和种类快速增长,危化品的管理则存在诸如安全意识不够等问题。讨论了以EHS管理体系从环境、健康、安全以及职业健康等方面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以实现高校危化品的安全使用清晰监管。
关键词:EHS管理;危险化学品;高校;安全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快速扩大,相应实验室的规模也快速扩张,使用有毒、腐蚀、燃烧等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快速增长。《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我国将其划分为8类21项,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腐蚀品等,而这些危险化学品是高等院校跟化学相关实验室,例如材料、环境、药学、医学等实验室经常要用到的药品,因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
2目前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危险化学品在高校实验室中被利用最多的是与化学相关的实验室, 主要包括化学、化工、材料、 生物、医学、环境、药学、食品等专业,这些实验室涉及到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如果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其结果不仅会造成人身伤害,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当前在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3个方面[1]。
2.1实验操作和管理的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在基础实验室常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盐酸、硫酸、氨水、高锰酸钾、其他无机盐等,在一些安全意识不够的人员眼中,认为常见或常用的没啥危害。实际情况是皮肤一旦接触到这些具有腐蚀性、毒性、刺激性的危害物时如果处置不当的话,往往会酿成较大的事故。目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相应的科研项目也大量增长,指导教师、研究生以及工作人员的知识背景差异较大,甚至有部分人员对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不甚了解,更不知其危害和应急处置。
2.2危险化学品存在多渠道购买途径,多方管理效果不明显
高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者多,既有公共实验室也有课题组,还有教师个人购买,其购买的途径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家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剧毒化学品和易制爆化学品的购买要按照特定手续进行操作,以防事故的发生。现实情况是有的使用者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或科研需要,通过网络或者私人关系购买国家管控的危险化学品,绕过学校的部门审批以及公安部门的监控,造成学校管理部门对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情况无法掌握,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3高校危险化学品存储不规范,重复购置闲置严重
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中要求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要求不用的存储条件,但是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研究人员由于经费限制或者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够,有些药品存放不符合存放标准,特别是科研实验室的研究生大多没有按照标准存放。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是两个受不同管理单位管理的部门,教学实验室之间、科研实验室之间以及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之间相互沟通较少基本没有交集,更不用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了。这种情况造成了不同的实验室购买相同种类规格的危险化学品,特别是科研实验室往往所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较少但是种类较多,用不完的就存放在实验室。这种局面的结果是危险化学品重复购置严重,不按要求规范存放,既造成资源占用还留下了安全隐患。
3EHS管理体系以及在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EHS指的是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和安全(Safety)3者的简称,而EHS管理体系则包括2大体系的整合: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HSMS。这套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先进的管理体系,加强EHS管理体系建设是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它是实现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1套循环过程,包括规划、实施、评价以及调整4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EHS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为了减少人身和物体伤害、事故发生、环境污染、运行成本以及潜在负面因素,关注全局的效率和由此带来的长期效益。根据上述EHS管理体系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等特性属于该管理体系的管理范畴,因此采用该管理系统管理危险化学品是可行的。
4以EHS管理体系对高校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的架构
EHS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也有助于改善实验环境,降低实验成本,提高效率,并实现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使之满足需要且清晰可控[2]。
4.1EHS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关键点
该管理体系有4大基本原则,分别是第一责任人、全员参与、重在预防和以人为本原则,其关键点主要有以下一些:EHS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和承诺,基本的资源支持有相关的组织文件等,事故预防的关键是危险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方法,评价调整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4.2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采用EHS 进行管理的关键要素
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不足,采用EHS进行管理的关键要素主要有:第一责任人的确定,进行EHS理念和安全培训,危险化学品全程监控(包括购买、存储、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符合EHS要求的环境和应急救援方案,事故调查及符合国家法规,全员参与及评审、持续改进。下面就对这些关键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责任人的确定可依据学校“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分级进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通过书面的文件或者安全责任书的签订来明确相应分级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明确各学院的安全责任人,再由学院的安全责任人督促该学院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学院明确各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再由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负责各岗位的具体安全负责人,做到各级都有具体人员负责,各岗位都有明确要求,使所有管理者和参与者都明确各自的职责,意识到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重大责任。
进行EHS理念和安全培训是实现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前提。进行EHS管理首先要求全体人员对该理念的认同,这就要求对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各级领导、管理者和操作者进行EHS文化理念、具体岗位能力和相应的安全培训。可以采用多层次,先普及后深入的方式进行培训,先普及就是对刚进校的师生进行EHS理念和安全培训,后深入就是对进入不同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和安全培训。
危险化学品全程监控主要包括购买、存储、使用和废弃物处置4个部分。购买危险化学品要到正规的经销商处购买,且索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该说明书包括了该物质的基本信息、理化性质、危险情况以及如何防护处置等16个方面的内容。购买回来的危险化学品要按照公安部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分类进行存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的存储需要符合“五双”标准,易制毒的存放要有专门的试剂柜保存,氧化物和还原试剂要分开存放,高压气瓶要放在钢瓶柜中或专门放钢瓶的房间中。危险化学品使用的过程是发生突发事故最多的环节,因此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程操作,要在熟悉该药品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才可以操作,要把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放在明显的地方,一旦有疑问立即翻阅查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危险化学品使用之后的废弃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处理,一般处理的方法是分析其主要成分,能自己处理得自行处理,不能的交由有资质的废物处置公司处置。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环境要符合EHS硬件要求,这和应急救援方案也是相关的。一般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进行必要的提示,包括如何规避潜在的风险,对使用后产生的废弃物的收集、准备处理的容器。一方面是预防,也是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要做好万一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案,张贴在醒目位置,发生紧急情况时知道负责人和公安消防医疗部门的联系方式。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EHS体系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危害事故,避免污染环境。但是事故的发生往往不可完全避免,因此一旦发生事故要第1时间进行处置,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保护现场,追溯原因,还原事故发生前情况,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全第一。危险化学品管理与使用的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以及学校学院制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和操作处置办法,注重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的岗位技能。
每一学期要对危险化学品的购买、使用、残液处理等情况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一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在每1个环节都做到EHS理念的要求,才能实现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5高校危险化学品EHS管理的现实意义
平安校园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符合EHS理念的管理,才能消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减少校园危害事故的发生。EHS管理体系是严谨而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涵盖了环境保护、师生健康和职业发展,用这套体系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对平安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罗妮娜,李峰,李文辰.以EHS管理体系构建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J].浙江化工,2014,45(4):39~41.
收稿日期:2016-04-1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立项资助研究课题(编号GS2015YB02)
作者简介:吴云龙(1976—),男,硕士,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监管与环境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