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冲和顺古镇“耕读文化”景观开发模式探索

2016-11-30杨晓帆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创新科技 2016年3期

杨晓帆(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腾冲和顺古镇“耕读文化”景观开发模式探索

杨晓帆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自明清以来,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乡民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学风兴盛、新学思潮风起云涌,这都与“耕读文化”的世代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里迄今依旧保留着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积淀深厚的文化,秉承着“耕读传家”的祖训。通过对古镇文化景观进行深入分析,将文化特色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延展出一系列开发体验模式。

[关键词]和顺古镇;耕读文化;景观开发

1 和顺古镇“耕读文化”缘起

现如今古镇乡民种田种地的已占少数,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求学或是贸易经商,传统的耕读理念也由最初的下地耕田、挑灯读书演变成为一种精神品质,这种品质会耳濡目染,会世代相传,比如在和顺古镇最著名的图书馆中每天都有老年人来读书看报,这就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所以“读”成了一种对新事物对未知事物抱有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和顺人非常勤劳,“耕”的精神就是辛勤、努力、拼搏。“耕读文化”本源自中原,却在西南边境发扬光大,自有该地区的文化独特之处。

腾冲和顺古镇在一个少数民族聚集,且交通、经济、文化比之内地较为落后,为何会保留纯度如此之高的耕读文化呢?原因如下:一是和顺96%的居民都是汉族,早在明朝洪武年间,戍边将士以军事形式屯肯于腾冲和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儒家文化[1];二是这里地域偏僻,远离尘世纷扰和不良风气的入侵,保持淳朴的民风和耕读传统;三是当地人民的知识文化程度高,共荣观念强,家庭内部与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四是和顺是有名的华侨之乡,当地居民留学归来,带来的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使“耕读传家”深入人心[2]。

2 和顺古镇文化景观开发模式

和顺古镇历史悠久,从整体布局上来讲依山环水,村落位于平整坝子之上,规划以道路和三合河为轴线,街巷成网状分布。建筑依旧保留明清时期的青瓦白墙的合院式民居,文化景观主要以宗祠建筑景观和教育学堂景观为主。

“无开发模式”: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企业和政府进行旅游开发,不允许新建建筑,最大限度的控制建筑与设备更新,由此小镇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能得以保存和延续。问题是要使古镇发展必须使当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旺盛活跃的社群生活。

“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以旅游开发为主,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漠化生态环境,淡化文化传统,忽略了古镇长远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过于商业化,所以不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开发模式[3]。

“体验旅游开发模式”:是生态旅游模式的一种,旅游开发建立在当地的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以保护为基本原则,传承为核心理念。

3 和顺古镇旅游行为模式

“食、住、行、购、游”——形成文化记忆,公众认知的一种自信、自尊、自重的社区文化价值观使其传承。

食:以当地的特产松花糕,“头脑”、棕包米等进行深加工,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住:以民宿接待形式为主体,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让游客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了解其民风、民俗。

行:在核心保护区内,严格限制车连进入,在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保护区内开展“马帮游”,即在当地居民的服务下,游客可以骑马游览,同时对居民进行培训,让他们给游客提供服务时给游客介绍当地的“马帮文化”[4]。这种方式一方面给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使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不至于乏味,增加了游客对当地的文化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最终使当地居民和游客能充分地了解当地文化,使居民形成一种对自身文化自豪的心理,是游客能够对文化根源引起反思。

购:在当地建立民族工艺制作坊,人工制作宣纸、油纸伞制作、打锡箔等,不管是当地的和来此旅游的手工艺制作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创作,一方面可以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一个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的过程中,游客通过与当地居民接触会产生交流,有利于当地人对自身文化的在学习和外来游客对文化的了解,使文化得以传承。

娱:开展轮流式的而各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表演,在春节期间或是当地节日集会期间,开展龙灯和花灯活动。在插秧时节,依据当地的习俗举行平安保境盛会,其祈求上天的保佑。在其他节日期间开展洞经音乐、皮影表演等。

4 “耕读文化”旅游体验模式

4.1宗祠学堂体验模式

邀请当地的各姓氏中知识渊博的老者在宗祠内为本家族的子孙开展学堂教育,传播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了解学习家训、祖训、乡风、乡俗、传授“耕读传家”的思想。外来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换上汉服,学习汉文化中的礼仪,听夫子授课。宣传方面,将当地的诗歌编成册子或者画成绘本销售,供后人学习。游客游览参与过程中能很好地体验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到达传承“耕读传家”的目的。

4.2接待式居住模式

在居民家中开展家庭式接待,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历史,居民向游客介绍家族创业经商的历史,介绍家里家具陈设的深刻含义,使游客在生活中体验古镇民居生活习俗。为了向游客介绍,居民会主动学习自身文化,从自身加强保护的意识。

4.3自主式旅游模式

在部分出国经商且家中长期无人在家的居民家中建立传统文化工作室,例如造纸艺术工作室、扎染工艺学习室、制茶工艺、马帮文化展馆、玉石工艺制作室等。为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提供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提供一个当地文化与外界文化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室内陈列所创作的书法、绘画、诗歌等,增强居民的自尊、自豪感,达到传承“耕读传家”的目的。

4.4民居建筑参观模式

利用即将倒塌且无法维修缮的民居,形成历史遗迹景观,裸露出内在材质以及房屋骨架,以历史时间为轴线,采用渐变的方式:1-5年内拆除屋顶,保留土坯墙、建筑内部木结构,和建筑的基础;5-7年,风雨会将土坯墙侵蚀,保留火山石构筑的建筑基础,让人们观赏内部空间布局;7-10年内,供游人观赏建筑的基址,并在内部空间种植绿化植物,美化景观效果。留下的景观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给人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人们慢慢地接受,让人们建立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使文化得以传承[5]。

4.5图书馆学习模式

和顺古镇的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乡村图书馆,当地人非常重视教育。游人在图书馆内体验农民读书、学习的氛围。在游览之前向游客发放“有奖问答题”的卡片,主要从和顺古镇的历史、马帮文化、翡翠文化、耕读传家的思想等方面提问,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主动关注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答对问题的游客予以奖励,奖励的物品可以是当地的特产,如宣纸,油伞等。使游客形成对和顺乡的文化记忆。

4.6公园游憩模式

绍春公园是1921年缅商返乡修建的私家园林。于“文革”时期被破坏,只剩下遗址。对遗址进行整理,整体空间建构,可以解析为山水、植物、建筑、园路等基本景观元素的建构。山水空间:恢复其山水格局、塑造原始空间形态。对有散落的石料进行整理,并设置解说牌说明。植物种植:补种当地的乡土树种,有大叶榕、云南柳、细叶柳、紫薇等。建筑营造:保留遗址建筑的基址,展示平面布局。对规模较大的主体建筑采用三维影像技术展示辉煌时期的盛况。解说系统:设立电子导游系统,以三维技术再现辉煌时期的景观面貌,设立解说牌进行说明,建立展览馆。让过去兴盛时期的辉煌面貌与今天衰落的状况形成对比。使游客认识到不重视文化保护的严重后果。

4.7湿地旅游模式

陷河湿地:设立观光区,为学生和艺术家提供写生的区域,恢复河堤上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天然画廊。湿地区域内退田还草,清除田坎,种植湿生植物,限制机动船进入湿地,只用允许少量的人流进入,采用“竹筏游”的形式。在局部的湿地中建立生态浮岛,供学生、艺术家写生和摄影。湿地周边进行廊道以及架起木构架生态步道,步道环线设计,以不走回头路为原则,在湿地区域简短停留时间,所有的设施都是架在湿地之上,避免破坏湿地,保证其完整性。观赏模式为:远处驻足、竹筏游览、木栈道行走、浮岛体验。

5 结语

现如今大部分古镇的旅游开发破坏大于保护,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效益,这样的开发模式无疑是将古镇的景观文化置生死于不顾。文化景观是当地民众上百年来可持续利用的结果,其形式、氛围、格局都成为使用者文化传统的重要反映;其结构、功能和组成部分又是自然生态过程长期演化的结果;其文化精神的演义、内涵又为中国汉文化之精髓。村落文化景观的旅游体验开发有着广阔的空间,“观看——游历——体验——创造——保护——延续”是腾冲和顺古镇“耕读文化”景观开发模式的主轴线,将其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蒋高宸.原型与重构建水聚落研究导论[J].华中建筑,2000(1):85-87.

[2]顾孟潮.山水城市与生态文明[J].中国软科学,1996 (5):12-15.

[3]蒋莹莹.桂北民族村镇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程阳侗族村寨为例[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09.

[4]王清华.徐冶.西南丝绸之路考察记[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5]袁雪雯.农耕文化在现代中国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和影响[D].无锡:江南大学,2008.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Modeof "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Landscape in HeshunAncient Town of Tengchong

Yang Xiaofan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 471023)

Abstract: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villagers in Heshunancient town of Tengchong in Yunnan went out of the country andstudied abroad,the learning atmosphere was flourishing,and the new style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is surging. All of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 inherited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Here still retain the ancient,simple and elegant architectural style,deeply rooted and profound culture,adhering to the inheritance of "farming and reading".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ancient town,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ecological landscapeare integrated to exten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modes.

Keywords:Heshun ancient town;Farming and reading culture;Landscape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杨晓帆(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景观理论与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领域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SQN019)。

收稿日期:2016-2-19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