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的“神话”
2016-11-30陆草
文/陆草
武功的“神话”
文/陆草
关于武功的神话,除了轻功之外还有不少,这里略举数例以观之。
一、“以一当百”之说
越女论剑,是古代武功的一个著名例子。越女对越王说,只要练好了剑法,便可“一人当百,百人当万”,事见《吴越春秋》。意思是一个人可以打得过一百个人,一百个人可以打得过一万个人。此话为夸张之词。常言道“好汉难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讲的是在实战中以一敌二、以少胜多的困难。一般地说,一个有几年武功根底的人,大概可以勉强抵挡住两三个人的围攻,一个武功较好的人也许能够击败五六个一拥而上的壮汉。但是必须有个前提,即会武者没有被对方抱住手脚。倘若被死死抱住手脚,即便是武林高手也难免一败涂地,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如《水浒传》中的病关索杨雄何等厉害,但被两个地痞抓住双臂,竟一点儿本事也施展不出,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如果敌人多至上百团团围定,死战不退,那么即便你武功再高,也有精疲力竭之时,如能及早突围已属侥幸,哪有将敌人统统打倒之理?又如以一百精锐之卒,迎战一万赢弱之师,其比例也是一比一百。则此一百壮士,无论武技如何高明,若只是一味厮杀,别无他策,也决无生还的可能。因此,以一敌众、以少胜多是有限度的,绝不是说只要武艺好,敌人再多也尽可抵挡。
二、“刀枪不入”之说
不少人都看过银枪刺喉和大刀砍腹的表演,表演者身上均无伤痕。这是一种硬气功,但演练时也有诀窍:一是所用兵刃不可锋利,均不开刃;二是表演者发力要匀,不可使猛劲。银枪刺喉是用一根双头长枪,枪尖分别顶住二人喉下凹处(在两锁骨正中),然后二人均匀使劲,使枪杆弯曲,直至折断。在表演大刀砍腹时,看起来刀举得很高,但在接触皮肤的刹那间并未产生加速度。如果是兵器开了刃,又发力猛刺猛砍,那后果就难以设想了。
从前,江湖拳师多喜表演这类功夫。又有所谓“铁布衫功”,又称“金钟罩”,也属硬功,据说功成后可不怕击打。这种抗击打能力其实也有个限度。武林中常有人炫耀其“铁布衫功”,声称不怕击打,那是因为没有遇到善击之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湖南有一个名叫湛四的高手,以不怕击打名闻全省。当时,长沙人陈雅田精于拳术,湛四就去拜访陈雅田,坚请他动手。陈雅田被迫无奈,只得挥拳击之。不料三拳打下,湛四竟晕倒在地,三天后才苏醒过来,从此成为残废。原因在于这种功夫只能抵御一般的直力,如果遇上行家的弹抖之劲,则“虽轻必透,脏腑震动”。
前几年,有一名青年僧人在某地体育馆表演,说别人打他不动,谁知被人一拳打出好几尺远,当场羞愧而去。还有一位五十几岁的拳师在某地表演,说可以让人击其腹部,有几个人上去连击数下,该拳师果然安然无恙。从架式上看,那几个人显然没有练过武功。该拳师的诀窍在于,当对方出拳的一刹那,他猛然往前一跳,使对方尚未发力而拳头已抵住他的腹部。该拳师借此敛钱,大概也是没有遇上善击之人吧。
三、“隔山打牛”之说
“隔山打牛”又名“劈空掌”,据说距对方很远即可将对方击倒,而并不接触对方身体。《少林拳术秘诀》中说,一位名叫智圆的少林高僧能在百步之外,运掌力将人击倒,人称“神掌”,又说少林高僧澄远也会此技。十几年前,一家杂志刊文说,民国时期,某高手曾在三步以外击倒一人。以上说法均无从对证。即使距对手仅一步,若仅凭掌风将对方击倒,这样的事实也无人亲见。现在,武林中宣传“劈空掌”的人已经绝迹了,因为事实证明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掌法。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武功的神话流传。《中州先哲传》记载,清乾隆时期河南著名拳师苌乃周(苌家拳创始人,1724年—1783年)到亲戚家做客,上堂时一连踏断五级石阶。某武士在宴席上偷袭,“以右拳猛击其鼻”,苌乃周“鼻端一耸”,该武士的胳膊竟然断为两截。有疯牛触人,苌乃周伸出一个食指,竟洞穿了牛的前额。
《清稗类钞》说,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有某僧武功最好,“持大铁杖重三四百斤,运动如飞”;清初江阴有煎海僧,“所用铁刀重八十斤”;捕役王老虎,“力能举数千斤”;闽县南禅寺某僧,足踏丈余长凳,八根凳腿“均深陷人土,尽没”。
以上种种武功,均非血肉之躯所能为。仅以兵器而论,其重量能达到二十余斤的已属罕见,非具巨力者不能使,哪有重达八十斤乃至数百斤者?1996年7月1日,俄罗斯选手切梅尔金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最重量级挺举比赛中,以260公斤的成绩名列第一。这个成绩是迄今为止,人类在正式比赛中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这样一比,就可以知道“持大铁杖重三四百斤,运动如飞”和“力能举数千斤”之类是真是假了。
近些年,武林中仍有人在制造新的神话。
例子之一:有文章说,近代少林寺某僧“能飞涧越崖,纵身上房”,该僧在“去世前一个月”表演绳鞭时,竟“纵身飞上了方丈殿脊”。到过少林寺的人都知道,寺内最低的殿宇,其殿脊距地面至少也有五米来高,读者自会判断这一说法的真伪。
例子之二:有本书说,1943年9月,国民党军某部与少林寺僧比武,一下子上来一个排,少林寺武术总教头贞绪(1893年—1955年)独自一人,“先施个鹞子翻身,接着又来个风扫残云,一个排全倒了”。一个排至少也有30人,只用一个“鹞子翻身”,再用一个“风扫残云”,便将30个人全部打倒,似乎也太过于玄乎了。即便这30个人都直立不动,不躲不闪,任他打去,倘若要全部击倒,也还需要一点时间,哪有眨眼间便使“一个排全倒”的道理?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贞绪的俗家弟子和徒孙辈,其生年也晚,“鹞子翻身”、“风扫残云”云云,当是听人传说。
例子之三:有文章说,我军某将军早年在少林寺出家,曾严惩一武林恶棍,竟以五指插入该人头骨,名曰“金雕手”。这使人想起了金庸作品中的“九阴白骨爪”,但没有听说少林寺中有此种阴毒武功,当今武林中也没有这种“金雕手”,而且,也没有听说这位将军曾在少林寺出家。
例子之四:有文章说,抗日战争初期,某形意拳名师曾任武工队队长,“率领一支百余人的武工队,出人在日寇营地,他和队员们就曾运用这种‘以神击神,以形击形,以气击气’的犀利无比的拳术,神出鬼没地击毙了数以千计的敌人,使敌顽闻风丧胆”。
这种说法更加离谱。众所周知,1937年的平型关大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倾全师数千兵力,居高临下,预先设伏,使用现代化武器,激战数日,才毙伤日军千余人,我军也付出了伤亡500人的沉重代价。然而这位武工队长只率领百余人,仅靠拳术就“击毙了数以千计的敌人”,而且我武工队竟没有听说有什么伤亡。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支武工队没有配备武器?难道日军也统统没有配备武器?形意拳固然厉害,但要一下子找来百余位形意高手组成一支队伍,恐怕也非易事。倘若形意拳果然有如此人的威力,当年上百万中国士兵光练拳术就足可尽歼强敌,又用得着什么枪炮?这样随意夸大拳术威力的宣传,让人想起了义和团时代的“刀枪不入”之说。这是极不科学的,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此外,关于点穴术,武林中也有许多夸张的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有些拳书动辄就谈点穴,大有奇货可居之态,殊不知在实战中并非如此。请听听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看法:
点穴之说世人都以为奇,有云点穴道者,有云时间者,其种种纷论不已,闻之令人生厌呕吐,所论皆非也。……若无拳术之根本能力,纵使其任意戳点亦无所施其技,即幸而点中,亦无效果。若已得拳中之真实理力,则无论两肋前脚之某一部位,一被击中立能致死。非有意点穴,而所至之处则无不非穴。若仅学某处是穴、某时可点,其道不愈疏远乎?
王芗斋先生是一代武学大师,名扬海内外,他的评论具有某种权威性,比那些洋洋洒洒数万言的“点穴专著”要实在多了。
最后,让我们再引用王芗斋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世人常云,某甲身高八尺,力逾千斤,其勇不可当。要知身长八尺,力逾千斤,只可谓得天独厚,不得以代表拳学也。又云某一拳击断巨磨石,单掌劈碎八块砖及前纵一丈,后跃八尺,果能如此,仅不过愚人局部功夫耳,则必将走入废人途径,此且不谈,然都不得以拳道目之。以上所谈,世人都以为特殊奇士,若与通家遇,则毫无能为。至论飞檐走壁、剑侠之说,此皆小说家梦想假造,只可付之一笑。如开石头,过刀枪,乃江湖中所谓吃托(行骗)之流,此下而又下,不值一道。
(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