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交互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16-11-30刘怀金
刘怀金
基于网络交互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刘怀金1,2
经过多年网络教学实践,构建了“课内”与“课外”互补、“线上”与“线下”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助、“教学”与“教研”互促的“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改善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效果。
网络交互;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四维一体”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师资、课时有限,学生因参加比赛、训练而导致的“学训矛盾”有时会影响其理论课堂学习。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建设优质体育理论课程资源,构建了“四维一体”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学训矛盾”,提高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效果。
1 体育理论课程网络交互教学面临的问题
体育理论课程开展网络交互教学面临四个问题:(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需要必备的软件、硬件和潜件,兼容主流操作系统和手机、平板等手持信息设备,创设“网络交互”的教学环境,拓展教学时空。(2)网络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具备一定体育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答疑,满足教学需求。(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针对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兴趣和社会需求开发体育理论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4)网络教学理论研究。需要结合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实践,对网络教学理念、网络教学规律和网络教学成效等进行系统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2 基于网络交互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四维一体”教学模式
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课内”与“课外”互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线上”与“线下”互动→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理论”与“实践”互助→进行网络教学研究,“教学”与“教研”互促,构建了“四维一体”教学模式,解决体育理论课程网络交互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课内”与“课外”互补,拓展教学时空,化解“学训矛盾”
基于湖南理工学院校园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体育理论网络课程,利 “课内”与“课外”互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师生、生生交互的网络环境,拓展教学时空。通过教学实验法进行“课内”同步面授与“课外”异步授课、网络辅导答疑,补充有限的课时和克服体育专业学生因为比赛、训练导致的“学训矛盾”。 李香华教授主讲的《运动生理学》课程,在课前上传资料供学生预习,在课后进行答疑辅导。部分学生由于参加比赛、训练而耽误了理论课堂学习,网络教学提供了“补课”的机会。
2.2 组建网络教学团队,“线上”与“线下”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弥补师资短缺
组建体育理论教学团队,利用网络课堂进行在线教学,通过“论坛”、“答疑”等栏目,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线上”解答,供在线学生及时学习。利用QQ、E-mail等途径对个别学生的疑问进行“线下”解答。刘怀金博士主讲的《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邀请团队成员参与网络课堂回答学生提问,经过多年教学互动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在有限课时和师资条件下教给学生更多知识。
2.3 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理论”与“实践”互助,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乐趣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体育专业特色开发和更新教学资源,弥补教材不足。制作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体育技术动作或实验操作多媒体素材用于体育理论教学,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香华教授主讲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录制肌肉生理标本制作过程视频,周次保教授主讲的《大学体育》拍摄田径跨栏动作照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体育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互助,延伸教材不足,增加教学乐趣。
2.4 进行网络教学研究,“教学”与“教研”互促,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相关课题研究了面向社会开放的体育精品课程资源的获取情况(如教师、学生、自学者等使用对象的角色背景和地理分布等),学习对象的应用情况(访问、提问、答复等网络交互形式),体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实施产生的影响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维护情况等,“教学”与“教研”互促,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质量。围绕体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实施”等进行系列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 “四维一体”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与实践成效
3.1 实施过程
(1)探索阶段:2006年 - 2008年
启动校级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课程建设。结合《大学体育》、《学校体育学》省级精品课程和《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校级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经过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初步构建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模式。
(2)深化阶段:2009年 - 2011年
开展省级、校级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研究。通过立项3项湖南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立项建设《运动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进一步开展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推广阶段:2012年 - 2015年
结合2项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和1项湖南省社科项目的研究,总结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与成果,通过立项建设湖南省名师空间课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和在武汉体育学院开展国家帆船队运动员远程教育,对体育理论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示范推广。
3.2 实践成效
(1)网络教学成效显著,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网络交互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升。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专业基础理论综合比赛第二名、计算机比赛第一名、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再次参加基本功大赛,荣获专业基础理论综合比赛第一名。
(2)教学团队日趋成熟,教师教学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很大提升
通过参加各种赛事,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刘怀金博士2012年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获得一等奖,同年被推选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能手;2013年参加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组)。李香华教授获得湖南省首届教学奉献奖。李莉、刘怀金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获得教育部全国教学软件优秀奖。
(3)网络课程初具规模,为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通过立项资助,建设了系列网络课程资源。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目前已建成省级名师空间课堂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网络课程26门。
(4)理论研究初见成效,逐渐形成了一致的研究方向并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
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完成1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5项湖南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7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现代教育管理》等期刊发表相关教研教改论文31篇。
4 结语
基于网络交互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更新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解决“学训矛盾”、课时有限和教学内容延伸不足等问题。既可以鼓励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鼓励学生基于网络交互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加理论知识储备,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刘怀金. 高校体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困境与推进策略[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17-18.
[2] 杨建荣,脱懿梅.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J]. 当代体育科技,2016,(11):96-97.
[3] 马亦兵,严津. 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探索[J]. 教学与管理,2009,(33):151-15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Four in On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Based on Network Interaction
Liu Huaijin1,2
After years of network teaching practice, we have constructed four dimensions of "mutual reinforcement" and "extracurricular", "online" and "offlin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teaching & resear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sports theory teaching effect.
network interac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four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l
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一般资助课题成果(项目编号:XJK014BFZ003)
刘怀金(1974-),男,甘肃镇原人,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研究。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Hunan,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6)012-0015-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2.007
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湖南 长沙 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