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
2016-11-30罗冠琴
罗冠琴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5例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例数为32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患者的总例数为3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确切,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B超检查而确诊,其主要是由于胆囊管受到结石的阻塞而引发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炎症[1]。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引发气肿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本文给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5例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9.05±1.05)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为11例,小学至中专学历为13例,文盲或半文盲为8例;实验组患者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9.87±1.75)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为10例,小学至中专学历为14例,文盲或半文盲为9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如:给予患者抗感染、消炎利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以及胃肠减压等治疗,必要时可给予硫酸镁(生产企业: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036)进行治疗,方法:胃管注入25%硫酸镁50 mL,然后夹闭胃管4 h,并每隔8 h追加1次;给予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中药配方的出药成分及用法用量:甘草6 g,柴胡、虎杖、黄芩、栀子各15 g,茵陈蒿、金钱草各20 g,木香、延胡索各10 g;1剂/d,以水煎服,取汁350 mL,分三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以7 d位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则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变迹象,或病情的严重程度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中医认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胆瘅、胆胀、肋痛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情志失调,郁而化热,湿热煎熬成石,阻于胆道等所致[4];应配以清热除湿、利胆祛石、疏肝理气的中药治疗。本文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其中,中药配方的主要成分以及功效:柴胡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虎杖可利胆退黄、散瘀定痛,黄芩可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栀子可泻火除烦、凉血解毒,金钱草可利水通淋、散瘀消肿,茵陈蒿可清热、解暑、除蒸等[5];几位中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达到清热利胆,消炎等作用,再加上西医疗法共同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8):68-69.
[2] 侯焱森,张 力,吴 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252-254.
[3] 许乃山.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9):268-269.
[4] 金科榜.大柴胡汤配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21(23):155-156.
[5] 许继艳,常秀武,丁 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0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