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企面对网络涉腐舆情的对策和措施
2016-11-29栾宏图
栾宏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具备话语权,庞大的网民队伍能够直接影响某个事件的发展和走向,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央企在面对网络舆情、尤其是渉腐舆情的时候,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处置,科学引导,变堵为疏,赢得网民的尊重和支持,成为新时期央企纪检工作和信息宣传工作的一项重点,本文从分析网络舆情特点入手,通过具体案例,浅析央企面对网络渉腐舆情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央企 网络涉腐舆情 媒体公众 舆情引导
一、引言
央企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但要追求企业自身发展,更担负着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的重任,央企一度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社会主义脊梁”。但是,部分央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内部管理、教育,致使贪污、挪用、受贿等腐败现象滋生,网络负面舆情不断,严重影响了央企形象。央企以往面对渉腐舆情时“沉默是金”的态度和相对封闭、滞后的处理方式,致使公众对其的认知和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落差,网络上,央企仿佛是垄断、高薪、高福利的代名词,是“国进民退”的罪魁祸首,一次次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被不断的“妖魔化”。央企在亏损时挨骂,认为是机构冗多,效率低下;央企在赚钱时也挨骂,认为依靠垄断资源、赚取利润、与民争利。如何应对网络渉腐舆情、加深自身建设、扭转央企形象,成为了新时期央企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涉腐舆情的特点:
2016年8月3日上午10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达6.56亿,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如此规模的网民队伍,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网络媒介表达着自己的观念和看法。
1.网络舆情产生的突发性和传播的快速性。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掌握着话语权,网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概而言之,传播下沉,受众扩大,由于追求事件真情的欲望,庞大的网民队伍能让一个事件迅速升温,造成巨大影响,使之瞬时成为一个地区、甚至全国讨论的焦点、热点。2015年3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当天发布消息,中石油集团二把手,有着“西北虎”之称的总经理廖永远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消息一经发表,立刻引起网络哗然,网民们将廖永远的接受调查与原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蒋洁敏联系在一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等一批近年来涉嫌违纪的中石油中、高层官员的名字被网友找出,网民们不断转载相关事件,中石油集团渉腐事件迅速升温,成为了全国讨论的焦点,严重影响了中石油集团的形象。
2.网络舆情载体的多样性和直接性。网络日益成为涉腐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与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渠道不同,网络传播载体非常多样性,网民针对某个事件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论坛、微视频、微信朋友圈、新闻跟帖等草根化媒介第一时间发表意见,影响舆情走势,同时,网民在网络上可以直接交流、互动,使下情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直接、通畅。2013年7月17日和2014年4月14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王文志两次通过微博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在2010年华润电力收购山西金业资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渎职和贪腐行为,造成数十亿元国有资产流失,并配有宋林及其情妇亲密相拥的照片。这一举报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华润系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中纪委及时介入调查,宋林最终落马。
3.网络舆情走向的非理性和不确定性。网民发表意见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性,由于互联网不是实名制登记,网民可以在对事件没有充分了解和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是灰色言论和煽动性言论,以所谓的阴谋论影响舆情走向。2011年10月8日,一位自称中石化地方分公司员工的网友在猫扑发帖,称2009年6月,中石化河北分公司宣传部两名负责人,专程到北京花13万元定制500多盒名片,并提供了相关收据的复印件,“天价名片事件”被迅速转载,网友们大发评论,谴责央企存在浪费支出行为。后经中石化调查,发现发帖网友文中所展示的相关票据系人为篡改,只保留了单价名称第一栏,并篡改了单价,其他7项印制内容均被抹除,与事实严重不符。中石化此次应对舆情的快速响应和对待不实内容的处理方式赢得了一致好评。
三、央企应对网络涉腐舆情的对策与措施
1.警钟长鸣,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切实落实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两个责任”,做好廉政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腐败滋生。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观看廉政资料片、阅读廉政书籍、开展主题教育等形式,提高员工廉洁自律意识。采用板报、挂图等方式建立廉政宣传栏,向全体员工宣传廉政理念,提出廉政要求,营造廉政氛围,使党员干部处于群众的廉政监督之下。同时为员工普及互联网知识和上网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网络实名认证的员工,要注重网上的一言一行,避免不必要和容易引起误会的事件产生。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集思广益、创新工作形式,开展诸如“廉政套餐”“廉政教育月”“廉内助座谈”等活动,大力开展对标学习,借鉴新颖、成熟的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以工会、团支部为纽带,形成企业反腐倡廉教育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
2.健全队伍,完善组织机构。央企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人员和资金投入,成立信息化工作组织、舆情监测组织和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组织,深入学习、研究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方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对外发言口径,发言人要熟悉企业各部门情况,了解网络舆情特点,遇到舆情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准确、及时地发布事件调查进展和调查结果等权威信息,回应质疑,争取主动,以正视听。同时,舆情监测工作不能形同虚设,对于舆情走向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前瞻能力,要通过舆情监测对事件进行全天候跟踪,关注舆情走势,注重分类引导。
3.创新形式,加强互联网宣传平台建设。要发挥央企门户网站信息主导作用,丰富网站内容,准确定位、及时更新。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针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准确作出反馈,真正使之成为央企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平台,舆情产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积极处理,阐明真相,以真实和诚信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4.转变观念,善待媒体公众。央企应摆脱以往面对媒体时“沉默是金”“高高在上”的形象,面对媒体公众时,要言辞得体、举止得当,要注重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争取正面宣传,为央企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在舆情产生时,能够通过第三方媒介公正、客观的报告,使舆情向有利方向发展,避免舆情失实甚至变异。
5.厂务公开,增加三公消费透明度。不透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公众对央企的误解和负面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央企行政、薪酬、财务和三公费用的不透明。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强化厂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企业”应是央企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工作方向,了解网络社情民意,鼓励网民献言献策,以主动赢人心,以透明正视听,是央企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的必然方式。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央企纪检监督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辅助渠道,网络渉腐舆情虽然具有缺少规则限制和不可控性等缺点,但同时也具有监督人群广泛、监督成本低廉的优势,这就要求央企纪检工作人员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以真去伪,变堵为疏,以积极、主动、务实的工作态度赢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塑造央企“社会主义脊梁”的健康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