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

2016-11-29喻兴婷

艺术评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功能

喻兴婷

摘要:广西龙州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它的音乐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于爱情、生活以及世俗观的认识,对现代的人类生活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龙州旦歌音乐的历史背景、审美特征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来进一步感受龙州旦歌的魅力。

关键词:广西龙州 旦歌 审美特征 功能

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65-03

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文化。其中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旦歌是古老壮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旦歌的发源地龙州地处桂西南边疆,与越南北部接壤,是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体的有着1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便产生了流传至今的古老民歌。

一、旦歌概述

(一)旦歌的由来

旦歌,这个古老的壮族民歌,受特殊的地域文化影响也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历史。相传两千多年以前,牌宗是个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一天,一位老猎人追赶一只猎物钻进了那里,猎狗发现了一口清泉。老猎人见到那里土地肥沃,便带几户人家到这里安家。老猎人有个年方16的闺女叫阿旦,她不仅美若天仙,且开口歌成河,出口歌如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心头里的喜怒哀愁均以歌表达出来。她唱的歌欢时让人“拍手欢跳上半天”,悲时使人“泪滴下土能插田”。村里村外的人常被她悠扬奔放、娓娓动听的歌所打动。阿旦的歌被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传遍了山里山外左江上下游……阿旦去世后,人们无限崇拜和怀念她,便把她所创之歌称为旦歌,还把年轻的女子与男子分别称为娋旦、孢旦。同时,当地壮语“旦”与“谈”谐音,因此,也把谈情说爱之歌称为旦歌。

(二)旦歌的分类

旦歌可按不同的演唱族群及演唱语言和演唱形式与曲调、内容等方面进行划分。龙州壮族山歌受语言、地域的限制,其曲调、演唱风格、音强特点皆有所不同。因此,按龙州壮族山歌的地域性特色,以龙州县地方名称将龙州壮族山歌分为三类曲调:龙州调、牌宗调、金龙调。

1.龙州调

龙州调亦称八角调,以壮语南部方言演唱,流传于八角、上降、彬桥等。其曲调分长音调和短音调两种。长音调抑扬顿挫,篇幅较长,演唱较难,多在白天演唱。短音调则较为悦耳,声音和谐,多于晚上演唱。两种音调每句都以七字为主,句数不限。龙州调在演唱中最大的特色是很好的运用了假声,这样使龙州音调更加的绵长悠扬,富有感染力。

2.牌宗调

牌宗调可称之为逐卜调,以壮语南部方言演唱,流传于逐卜、金龙、水口、上龙等乡镇。有日歌和夜歌之分,日歌每首七字为一句,三句为一首,因此也被称为“三句歌”。夜歌也是七字为一句,但每首的句数不同,多的一首有一百多句,少的一首只有六七句。

3.金龙调

金龙调又叫金龙民歌,主要流传于金龙、逐卜、武德上片、响水。分日歌和夜歌两种。日歌有三种曲调,分别为平调、低调、高调,夜歌有两种曲调,但夜歌必为对歌,每句七个字。日歌和夜歌都是句数没有限定,少则一句,多则数千句。金龙民歌曲调婉转优美,响亮动听,并且反复收声,可谓别具一格。其演唱形式多为两人或多人齐唱。该调流行的地域较窄,主要在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布傣族群与越南傣族群体中流传,随着现代信息的流传,民歌比赛的增多,金龙调也被更多的人所熟悉。

二、旦歌的审美特征

(一)旋律美

受地域影响,少数民族的歌手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培训,他们都是随着自己的即兴演唱来发挥,因此很少会出现比较复杂的旋律,在旋律上也多以重复为主。龙州旦歌是代表着他们本土文化的一种音乐,因此具有原生性,人们根据心情来即兴创作,与大自然结合。因此其曲调高扬,节奏自由,节拍上常会出现混合拍,音区相对较窄,旋律性较强,有较多的倚音及波音的融入。

旦歌分为日歌和夜歌,所谓日歌,即白天演唱,夜歌则是夜晚演唱。两者都是以相同的主旋律进行,下面以一首夜歌来进行分析:

谱例1:

旦歌的演唱大多以清唱为主,无乐器伴奏,因此节奏更加自由,在演唱时为了使两个人的声音更好的结合,会有引歌部分。该乐曲就是以一小节同音反复无限延长开始,四度级进至主旋律,然后以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出现拉开序幕,级进为主小跳为辅,极少出现大跳。在乐曲中,还出现了比较多的波音及倚音,这里就体现了壮族歌手极强的歌唱能力,装饰音的加入使旋律更加饱满富有活力。

旦歌旋律另一个特点就是曲调平稳绵长,在该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连音记号,歌手在演唱时也极少换气,一气呵成环环相扣,使乐句联系更紧密,即使整首乐曲的主旋律极为简单也能使乐曲富有律动感,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二)歌词美

壮族歌手历来给人以“一挥而就、出口成歌”的形象出现,无论独唱还是对唱,都让人耳目一新、气氛浓烈,歌词都是他们即兴发挥,包括生活、农作以及恋爱方面应有尽有。

旦歌从内容上划分,分为情歌、生活歌、叙事歌、劳动歌、礼俗歌。旦歌歌词大多是七言一句,日歌以三句为一首,夜歌则句数不限,句式对仗工整,并会用到许多修辞手法。以下以一首歌词为例:

歌词1:

男:娘媚育许麻登内 女:俩哥后许踩过那

看元象同花红开 象比太阳印入眼

俩哥见麻心欢齐 俩娘心任追垦麻

两娘过麻杰讲个 生死俩叟齐斤守

迷果欧麻列本哥 象同鸟古育托剖

何干托齐得吸和 真心交情内娘叟

这是一首爱恋歌曲,两男两女情歌对唱,男方自称为哥哥,对女方一见钟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姑娘比作太阳。整首歌大意表达了对姑娘的喜欢与爱慕,而且语言表达委婉、含蓄,女方也作了回应,体现了东方女性的娇羞,与西方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所不同。歌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旦歌歌词丰富的美学内涵以及歌手的审美意识。

(三)演唱形式美

旦歌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歌文化多来源于人们的即兴演唱,只要歌手高兴,哪里都是舞台。不需要华丽的灯光效果以及音响效果,人们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嗓音随兴演唱。

在演唱方式上有对唱、独唱、齐唱等,在对唱时歌者会随着情绪变化随意变换姿势,所以在演唱时姿势各异,有站着的、坐着的、靠着的。对歌时很少会有近距离或面对面对歌的,若在野外演唱,男女之间则要有一定的距离。在古代对歌时,女方要用帽子遮住面部才可大胆的随心演唱,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风俗也渐渐不存在了。

歌手在演唱时也大都以清唱为主,无乐器伴奏。尤其是在聚会、田间劳作或者婚庆时,歌手们都是邻里乡亲,演唱时就更是无拘无束,大家彼此熟悉,歌唱起来也就随心所欲。

三、旦歌审美的社会功能

(一)实用功能

人们无论是劳作还是生活,都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实用性,节日祭祖有祭祀歌、结婚嫁娶有婚恋歌、逢年过节有祝贺歌、宣传教义又有宗教歌,它是文化的一种积累和沉淀。

龙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音乐文化,是千百年来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智慧的体现,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现在龙州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婚庆节日都少不了音乐。

例如:龙州著名的婚恋歌《官郎调》,已经成为地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音乐,更代表了悠久的文化,从新娘的出嫁到拜堂全程以歌代言,共四百多首。

(二)审美功能

任何的音乐形式都具有审美功能,《乐记》中指出:“夫乐者乐也”。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①

龙州音乐有它领域的少数民族特征,代表了当地的文化,是历史的记载,他们通过即兴歌唱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对生活、爱情的渴望与热爱,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人们在生活生产闲暇时会以对唱、齐唱以及独唱的方式参与到歌唱活动中,使人感到心情饱满愉悦,也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与大自然为伴,使个人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遇上中意的女孩便放开喉咙用山歌赞美,若对方有意就用婉转的情歌对答。在长时间的劳作以及茶余饭后,人们也会一起唱歌对歌,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三)育人功能

音乐的歌词与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以及人类的情感生活。龙州音乐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等信息,有着丰富的爱情歌曲、婚俗歌曲以及宗教歌曲,人们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歌曲,把传统的爱情婚姻观念还有思想进行了传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四)娱乐功能

龙州音乐文化丰富,当地政府也会经常举办活动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歌圩是少数民族民歌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寄托,也是民族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地。龙州县歌墟为世代沿袭,一年一度,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举行。全县共有23个歌圩日,43个歌圩点。歌墟少则有五六千人,多则达数万人参加。大多在田间郊外,夜间移至村内街道。主要集中于每年农历正月至七月间。规模最大的歌墟要数在龙州县城举行的四月十三龙州歌墟兼有唱彩调、赛龙舟、抢花炮活动,此时各地群众汇集,一求风调雨顺,二是青年借此机会物色对象寻找配偶,三是以歌会友。

(五)治疗功能

音乐治疗也就是用音乐来刺激人的感官和心理情绪,通过优美的旋律刺激来使紧张的身体得到放松。

龙州的村寨较多,交通也比较闭塞,极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平时也没有过多的娱乐活动。所以人们更多的会通过唱歌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和宣泄情绪。通过对歌,来缓和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而产生的压抑、困惑、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结构。当人们不开心或者烦躁不安时,用对唱的形式来与人交流,就会减少烦恼,让心情归于平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旦歌也受到了关注。在2009年7月,县文体局农老师发起组织的“龙州县文联山歌活动中心”正式成立,这也为旦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使更多的爱好者积极参与其中。据悉,每隔一段时间,县文体局就会组织歌唱比赛,当地的民歌爱好者们纷纷积极参与,许多慕名而来的音乐院校的学生也会积极献唱,极大的带动了旦歌的发展速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民歌爱好者来参与。

注释:

①朱晓宇:《浅论音乐的社会功能》,《黄河之声》,2007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