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6-11-29许颖黄庆峰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稻秧评析自然段

许颖 黄庆峰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手指课题)——

生齐读课题《小稻秧脱险记》。

师:你们认识小稻秧吗?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与小稻秧有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小稻秧对人类的贡献)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微课导学,让学生认识小稻秧,同时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初读正音,厘清脉络

(一)认识生字

师:小稻秧是我们的朋友,它从课文里挑出了10个生字来考大家。谁来领着我们读一读?

生:杂、拥、剂、喷、欺、喘、汹、蛮、搬、霉。

师:这名同学读得很好!上课之前,同学们在《问卷星》中选出了自己认为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投票率最高的生字“喷”)原来是它!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字,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写。

师:剩下的9个生字,请大家4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师巡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把生字认真描红一遍。(提示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

【评析】执教老师利用《问卷星》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容易写错的生字,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教学,既挖掘了学生的识字潜能,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问卷星》的内容,省时高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即时反馈功能。

(二)理解词语

师:接下来,小稻秧又从课文里挑出了一些词语考大家,谁敢来挑战?

多媒体课件呈现下列词语

嚷道 争吵 杂草 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

欺负 纷纷 警觉 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

生自由练习读词语,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词语。

师:你们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一起进入词语库去寻找答案吧。(通过平板电脑将词语库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自主学习,计时2分钟)

师:现在比一比谁是最强大脑。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工具书查一查。

生1:“争吵”是吵嘴的意思。

生2:“一拥而上”是指一下子全部挤上去。

生3:“蛮不讲理”是野蛮不讲道理的意思。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对了。其实,利用工具书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更多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评析】词语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教学是小学中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会理解句子乃至文章的大意,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词语教学过于单调乏味,会令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词语库”相当于小型的专题模拟网页,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师:现在请你们用手指头告诉老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出示5个手指头)有5个自然段。

师:很好,现在请5个同学分别读一读这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读课文,教师将学生没有读准确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师:刚才有的同学没有读准确这几个词语,谁来带领我们读一读?(出示词语:欺负、蛮不讲理、气势汹汹)

生举手领读。

师:这名同学声音洪亮,读得字正腔圆,真棒!只要我们多练习,就一定能够读准确。

【评析】学生特别喜欢分段读课文的读书方式,即每人读一段,一方面可以降低读书难度,即便是读书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乐意并能够将一段话读通顺,另一方面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都能够获得锻炼的机会。只要读书方式多样化,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达到读书时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的要求,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厘清课文脉络

师:课题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小稻秧脱险的故事。

师:小稻秧有脱险的经历,就会先有遇险的过程。(板书:遇险)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稻秧遇险的过程,哪几段写了它脱险的经历?

生默读课文,找出小稻秧遇险和脱险的段落,师板书:第1—2自然段写小稻秧遇险,第3—5自然段写小稻秧脱险。

师:课文中的角色除了小稻秧还有谁?(贴词卡:杂草、喷雾器……)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谁来说?

生:小稻秧遇险,在喷雾器大夫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

师:这名同学说得十分简洁,我们也像他一样,用一两句话把故事讲清楚。同桌之间你说我听,一起来练习一下。

【评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课文层次,是义务教育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教学不同的课文,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执教老师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做了铺垫。

四、精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来看看小稻秧遇险的过程。首先轻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小稻秧和杂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吵些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杂草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小稻秧说的话。

生边默读边画线,教师用平板电脑现场勾画。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读一读小稻秧和杂草的对话,男生扮演杂草,女生扮演小稻秧,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一些不是人物对话的语言,这是旁白,旁白由老师来读。

师生共同读课文。

师:杂草对小稻秧嚷些什么?是怎样嚷的呢?

生:气势汹汹地嚷。

师:“汹”是什么偏旁?右边是“凶”,指的是这凶狠的气势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过来。

生:“嚷”有三张口,声音肯定特别大。

师:对。你假装气势汹汹地嚷嚷给我们看看,好吗?

生1示范大声嚷嚷。

师:谁能带着动作和表情气势汹汹地嚷一嚷?

生2示范气势汹汹地嚷嚷。

师:你真是一个实力派小演员,再给我们表演一次,好吗?大家注意看他的动作和表情。

生2再次示范,表演气势汹汹地嚷嚷。

师:这架势,这气场,这就叫——

生:气势汹汹。

师:对。小稻秧被杂草团团围住了吗?(教师扮演小稻秧站在几个学生中间进行示范)

生1:没有,因为围的人太少了。

生2:这只能叫围住。

生3:全班一起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才叫团团围住。

师:这名同学说得好!“杂草们”别光站着,你们还得带着动作,气势汹汹地冲我嚷嚷呢。

生将老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着。

师:你们真野蛮,真不讲理,这叫——

生:蛮不讲理。

师:我们生气的时候能够蛮不讲理吗?(贴词卡:蛮不讲理)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是气势汹汹的吗?(贴词卡:气势汹汹)同学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强盗、土匪抢劫,我们可以用蛮不讲理来形容他们。

师:杂草要抢小稻秧的营养,能给它吗?

生:不能。

师:这块田是谁的家?

生:是小稻秧的家。

师:如果你就是小稻秧,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快用笔写下来。(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稻秧 地说:“ 。”)

生练习写话,师巡堂。生写好后用平板电脑上传小练笔,教师进行实时点评。

【评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练习写话,代替了练习本,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教师的实时指导提供了条件。

师:小稻秧说的话句句在理,可惜的是,作者没有把它们写进故事里。现在,我们通过朗读来弥补这个遗憾。

生: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生1:望着这群将自己团团围住的杂草,小稻秧说:“请你们离我远点。”

生2:望着这群气势汹汹的杂草,小稻秧说:“你们凶也没用,我就是不给。”

生3: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说:“这块田又不是你们的,凭什么要我交出营养?”

师:小稻秧有这么多的话想说,它怎么就不说呢?

生:因为杂草不给小稻秧说话的机会,不由分说地上来就抢营养。(贴词卡:不由分说)

师:这是什么意思?谁不让谁说话?

生:是不让人分辩的意思,杂草不让小稻秧说话。

师:正因为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和小稻秧抢营养,所以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师:故事学到这儿,我发现第1、2自然段有好多个四字词语(指板书)。如果把这些四字词语都删掉,(多媒体课件删除原文中的四字词语)你们觉得好不好?

生1:不好,如果删掉的话,小稻秧和杂草的对话就不生动了。

生2:没有这些词语的话,我觉得小稻秧和杂草的对话都是面无表情的。

师:说得对!这些词语能够让故事更精彩,那么我们就把词语都还回去吧。(多媒体课件重新还原这些词语)我们讲故事,要想抓住听众的耳朵,就得用上丰富的词语。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绘声绘色地说。现在我们一起来掌握这个本领吧,先是男生读,然后女生读。

【评析】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气势汹汹”“团团围住”等关键性词语,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加强文本体验,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及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师生共同读书,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词句的含义,在课堂上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五、结束

师:下课了,课后请同学们把朗读作业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别忘了,给你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

师:小稻秧遇到了危险,他又是如何脱险的呢?咱们下节课再来聊一聊。

【评析】语文阅读课应当以读为本,但读书又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到班级微信群进行朗读的环节,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既让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又让语文学习得以延伸和拓展。

【总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阅读教学“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生为本,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在执教老师的课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以生为本”真落实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该课教学中,执教老师通过情境表演、突破关键词等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本表情达意的作用,“小稻秧”和“杂草”两个人物形象无需老师分析,学生在自读、自演、自悟中自然能够体会,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信息技术巧融合

在这节课中,执教老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比如:教师课前通过《问卷星》统计得出学生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学;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对“小稻秧”的认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在词语教学中,通过平板电脑发放词语库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动手摆一摆”环节,先4人一个小组动手摆放,再通过平板电脑拍下摆放结果,上传并投屏,最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练笔”环节,待学生完成练习后,拍照上传并投屏,全班共享思维的结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情,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注:该课例在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稻秧评析自然段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一株稗草的狡黠
评析复数创新题
秋天
小稻秧脱险记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美丽的秋天
小稻秧脱险记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