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创新促增收,管理优化创效益

2016-11-29长江蔬菜杂志社柴艳红潜江市农业局朱少平杨冰

长江蔬菜 2016年13期
关键词:潜江市潜江西兰花

长江蔬菜杂志社 柴艳红 潜江市农业局 朱少平 杨冰

模式创新促增收,管理优化创效益

长江蔬菜杂志社柴艳红潜江市农业局朱少平杨冰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地方的小龙虾。”——沈从文。文中所言之处,即著名的曹禺故里——潜江。潜江,素来以龙虾闻名,肉质鲜美、口齿留香的味蕾诱惑,总是吸引着人们慕名而至,舌尖上的潜江也收获了“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称号,成了寻觅湖北美食不可绕过的好去处,龙虾餐饮业也实至名归地成就了潜江的头号招牌产业。

龙虾产业火爆的同时,潜江市又极力培育着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潜江市龙虾业发展外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所呈现的繁盛之势吸引着《长江蔬菜》记者一行前往报道。

盈天农业:承诺保底收入,解除农户后顾之忧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素来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此外地势平坦广阔,土层深厚肥沃,河渠纵横交错,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言,一切都恰到好处。潜江市盈天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天农业)就是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应运而生。

“每667m2大棚保底收入2万元,不足2万元的补足2万元,如此做法真的不会亏损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潜江市盈天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金龙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个大棚(占地667m2)一次性投入1.8万元后可用多年,平均每季折旧为2000元;以黄瓜为例,每季菜苗投入3000元,肥料、农药等开支3000元,成本共计8000元左右;初步预计,2016年上半年,每个大棚一季可收获黄瓜9500kg左右,产值最高达2.5万元,低的也有1.4万元,农户一季纯收入“破万”;而下半年还有一茬黄瓜,所以,公司保底收入2万元是有底气的。

盈天农业成立于2014年9月30日。目前,公司服务范围包括潜江市总口农场、熊口农场、运粮湖农场。发展农户400余户,建有智能温室1栋,日光温室15座,春秋大拱棚400余个,露地蔬菜66.7hm2。不论生产规模、经营理念亦或销售业绩,都算得上潜江市同行业中的翘楚。

潜江市蔬菜办负责人李德振对盈天农业赞不绝口:“对农户包大棚承建、包种苗技术、包产品销售,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生产资料,并对社员承诺每667m2大棚保底收入2万元,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搞好大棚蔬菜的生产管理。”“三包一供一保底”的服务模式一经推出后便大受农户欢迎,短时间内即为公司带来良好的口碑。

除了在管理上为农户分忧解难,盈天农业还积极探索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许是初生牛犊不惧虎,打从一开始,周金龙的目标便是做市场的引领者而非模仿者。他先后引进贝隆水果黄瓜及夏日阳光、爱农14号、菲抗2123番茄等高端新品种,抢占市场先机。

“我们结合江汉平原的气候特点,优化了南方最先进的春秋大拱棚,改良后大棚高3m,长8m,四周安装防虫网,顶部带天窗装置,黄瓜在盛夏高温期也能正常生长,一年可产2季。”为了摸索出最适应潜江当地自然环境,最能为蔬菜生长保驾护航的温室大棚,周金龙不仅四处收集主流的几种棚形结构,还自行设计新型大棚。当下,示范基地中的日光温室、连栋大棚、钢管棚、竹架棚、拱棚、超级大拱棚(3335m2/棚)都正在建设中。

而周金龙的梦想蓝图还远不止如此。在未来,他计划追加投资1000万元,在熊口农场和运粮湖农场分别新建大棚500~1000个,打造潜江市规模最大的黄瓜专业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庄鑫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助农增收致富

潜江市庄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位于潜江市总口管理区北东泓办事处刘台大队,合作社占地6500m2,西兰花种植面积333.5hm2,年产量达5000万kg,成为了潜江市最大的无公害西兰花生产基地。

据合作社总经理花忠明介绍,潜江市种植西兰花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最初种植的西兰花都是批量销售至武汉农贸市场,价格被压得很低,种植户的积极性不高。

2016年,合作社大力响应党和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力奔小康”的号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合作社的力量吸引部分农户入股合作社,同时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民进行蔬菜种植,以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与社员签订合同,鼓励农户个体种植。

说到这里,花忠明长叹一声:“其实这也不好做呀,起先农民并不支持。”原来,为了严格把控西兰花的种植质量,合作社严格按照“一配备、二定点、三记录、四监管”的监控体系进行运作,全面发展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管理的产业链。在生产过程中采取 “六统一模式”:统一的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种子供应、统一配送化肥农药、统一技能培训、统一用药时间、统一回收销售。

然而“六统一”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农户总认为合作社将从中获得大量利润,但之后经过比对,农户终于相信统一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他们获得的利润更高,就像同样的西兰花品种,农户自己去经销商那儿单买的价格肯定比合作社统一从代理那儿拿过来的要高。

现在,入股合作社的农户已有46家,周边种植农户200多家。花忠明告诉记者,“和农民一起干农业,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赚群众的钱,我们的办社宗旨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带领群众致富,共同打造现代蔬菜生产基地,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样合作社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合作社还积极开展西兰花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绿色食品认定,全面推广应用产地编码,规范包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参加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广告会,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2016年的商标打算用“花忠名”的品牌注册,“花”指西兰花,“忠”即把心放中间,“名”寓意合作社因西兰花而有名;对此大家都开玩笑说花总就是为西兰花而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庄鑫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样一群敢想敢做的年轻人的带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社会越做越大,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继续谱写新的辉煌。

群松合作社:技术管理齐发力,规模收益共增长

2012年,群松种植合作社在佘希军的引领下,由7名股东共同出资创办,现有30多户村民入社,种植模式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规模达13.34hm2。合作社种植品种丰富,多采用本地品种,黄瓜、西瓜、茄子、辣椒、豇豆、番茄等常规蔬菜皆有。其中茄子、黄瓜为主栽品种,年产量5000~7500kg。

合作社并未外请技术员,社内技术骨干仅有2~3名,但合作社的种植水平却名扬潜江。原来,社长佘希军在开办合作社之前,曾一直任职于武汉原野公司,并从事蔬菜技术指导工作,因而练就了一身蔬菜种植的技术本领。

在佘希军的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下,大棚栽培模式得以全面推广,生物有机肥代替了化肥,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发病害得到了生物性防治,蔬菜抗病性、抗逆性、安全性等都有了整体提升。

技术是第一道保障,而科学的管理也是促成群松合作社日新月著的关键手段。为摆脱以往蔬菜种植质量不一、收益低下的局面,合作社采用了“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战略,以提升社员的整体效益及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在制定种植计划时,合作社会根据社员种植计划和股东预测两方面进行调整。做出种植面积的安排后,再进行品种的种植分配,而具体分配则根据社员自我意愿、社员劳力状况及科学合理等三大原则来综合进行,既尊重了社员的主人翁地位,又遵循了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合作社都为社员统一安排、技术骨干全程跟踪服务、农用物资统一发放配送、生产产品统一收购交易,社员在种植效益大幅提升的同时,还省去了大批人力、物力的耗费。

3年多的时间,靠着专业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合作社迅速发展。社员队伍在逐日壮大,意欲入社的村民在持续增加,甚至延伸至外村;种植规模也在同步上涨,下半年预计再发展蔬菜栽培6.67hm2。

而佘口村也为此焕然一新,大田作物种植多转向了蔬菜大棚栽培,原先500元/667m2的收益提升至10000~20000元/667m2,蔬菜种植规模仍在逐年递增,村民脱贫摘帽的步伐在显著加快。更值得关注的是,蔬菜生产的高效益已“诱使”村民兴起了一阵“返乡种菜风”,一批80后选择回乡从事蔬菜生产,种植队伍年轻化,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猜你喜欢

潜江市潜江西兰花
彩色西兰花绘就七彩乡村经济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Epilogue
小龙虾成为国际新“网红”
星级大厨
西兰花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创新学习载体 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潜江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短信课堂”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