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信息化下的读者文献检索*
2016-11-29黄红清
黄红清
(贵州民族大学 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
网络教育信息化下的读者文献检索*
黄红清
(贵州民族大学 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图书馆游离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大潮,参与能力欠缺,从方便读者自助检索的需要出发,组织文献,是提升专业形象,投身高校整体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网络教育信息化;高校图书馆;检索
一、网络教育信息化背景
“教育信息化”于2001年7月正式写入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网络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网络教育信息化的中心任务是在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的高度上开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充分满足校园教学科研应用和广泛信息服务的需要。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高校的网络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迈进。但是,尽管高校图书馆一直在反复重申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但多数图书馆都没能很好地发挥,这不是理论上的妥协,而是实践中的退让。[1]如果说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业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昭示了图书馆内涵的深刻变化,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却是一种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催化剂。
我国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普遍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对图书馆的利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献检索课来实现。现在各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主要由图书馆来承担,以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为教育目的。二是图书馆利用本身场所进行各种教育。虽然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使得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图书馆传播中介的作用似乎在减弱,但是师生在享受网络的快意时,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以及严重的信息污染和数据烟雾也让他们感到迷惑,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置于海量无价值的信息之中,搜索引擎的发展还远未达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水平。反过来,当前对图书馆提供的庞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可以发现图书馆专家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序过程中,已经创造出并提供了大量的手工的或电子化的文献检索手段,他们期望有效地掌握各种检索技术去获取所需文献信息。
文献检索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所需知识信息的必要途径和方法。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再丰富,若没有高效的文献检索工具也很难为读者提供理想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的文献提供活动就是一种纯情报活动。[2]教育信息化促使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图书馆外完成馆藏书目信息以及网上其他数字信息的检索而不用亲自到图书馆;另一方面,对于研究型读者的专业信息需求,一直是图书馆亟待解决却又无能为力的软肋,尽管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图书馆界试行了十几年,但真正实施的也为数不多。即便是实施学科馆员制的,其对口专业学科素养也难于达到理想水平,聘请图情教授的模式在体制等很多方面难于大面积具体实施。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助检索成为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献检索课程教育和其他各项信息检索教育实施“网络化学教学”不仅对师生,就是对广大还没有掌握现代信息环境下文献检索技能的图书馆馆员都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二、从方便读者自助检索的角度进行文献的标引存储与检索传递
当代各种形态、载体的文献并存,除了传统的文献载体之外,数字化、多媒体文献正在大量地进入图书馆文献服务的领地。在这种新的环境中,以不同方式记录于各种物理载体,并通过多种形式发布的文献,都可能构成图书馆学视角中的文献,图书馆服务的内涵依然是帮助读者及时地获得最适合的文献。只不过文献的外延扩大了,读者也不再是对物理馆藏具有直接依附性的读者,而是凡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的都是图书馆的读者。著名的穆尔斯定律认为:如果一个信息系统,使用它比不使用它更麻烦、更费力的话,这个系统便不会被使用。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读者服务,不能以专业检索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读者,不能仅从图书馆员工作方便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从读者自助检索的角度进行文献的标引存储与检索传递。
1.检索语言采用自然语言
检索语言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存储和检索所使用的共同语言,是人与检索系统对话的基础。检索语言的基本成分是检索词,按检索词的规范化程度和组配程度可划分为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自然语言即在检索系统中使用直接来自文献或用户的一类检索语言,其检索词直接来自文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关键词语言,它是一种未经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受控语言是指索引词来自文献或用户提问并受到检索系统控制的一类索引语言的总称,又称为规范语言或人工语言。正是为了克服自然语言可能产生的漏检和误检,图书情报学专家学者才编制了人工受控语言,采用经过规范化的检索词,做到一个词表示一种事物,引导检索人员和标引人员理解一致,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最具代表性的是分类检索语言和主题检索语言。因此,受控语言主要由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使用,读者很少使用,受控语言对于读者自助检索意义不大。
为了从方便读者检索的角度对文献进行标引存储,许多图书情报专家学者提出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之间的转换研究,这确实是图书馆增强专业性,提高社会形象的重点研究领域。从主题检索系统的建设来说,人类必然要经历“不标引—标引—不标引”,“自由词标引—规范词标引—自由词标引”两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进程。[3]在现代信息技术惊人发展的今天,虽然还达不到用“自由词标引”甚至“不标引”,但在数据库建设上编制自然语言与人工受控语言的对应表,建立相应的对应转化数据库是切实可行的。综合性的《汉语主题词表》完全可以作为馆藏目录对应表的雏形,至于针对具体学科而编制的检索工具及文献数据库则可选用各种专业词表。这样图书馆在文献的标引存储和检索传递时均采用自然语言为入口点,系统内部通过对应表数据库的自动转换,将自然语言转换为相应的受控语言,最终完成文献的标引和检索过程。读者也不必知道这种转换,直接使用他们熟悉的自然语言完全可以得到以往必须使用人工语言才能得到的检索结果。
2.从学科主题存储文献
读者从自然语言入手得到文献线索,如想进一步阅读,到图书馆借阅是经济有效的。原文提供自有图书馆以来就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要正视图书馆服务的本体永远在实体图书馆,而不在虚拟的网络之中。[4]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出于管理文献的目的,大都从文献类型(图书、期刊、报纸、缩微品、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网络资源等)整理、利用流程去组织文献,从而建立工作机构和服务部门,忽视了文献内容的本质属性,有悖于读者从知识主题或学科查找、利用文献的规律。在多元载体文献并存的今天,同主题知识可能分布在不同类型的文献之中。如果读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辗转徘徊于各类型文献中寻觅,反复办理烦琐的借阅手续,当他们还无法获得满意结果时不可避免会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产生疑问。不要说读者,就是图书馆自己的员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去查找文献,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图书馆服务质量不高,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总是去追究许多客观因素,什么领导不重视、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图书馆学缺乏理论指导等。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没有对各种形态、各种载体文献进行学科聚类并提供检索服务。文献整序是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高校图书馆只有从学科主题聚类着眼,从单一纸质文献整序扩展到多元形体文献整序中提升专业形象,以鲜明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形象投身到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之中,才可能提高服务质量,得到读者的认同与重视。其实我们并不缺少理论指导,比如王子舟的“知识集合”理论也许最能够揭示以学科聚类组织文献并提供服务的现实问题,无论是采集到的文献,还是为了查找这些文献而编制的检索工具都将他们看作是一定的知识集合。如果将图书馆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文献检索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的文献和检索工具从学科聚类来存储,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
3.建立图书馆文献检索帮助系统
如果高校图书馆检索语言都采用了自然语言,文献检索服务将变得非常人性化;如果采集到的文献和检索工具也以学科主题存储,并提供传递服务,读者若缺少文献检索必需的基础知识,也不可能达到满意的检索效果。现在文献检索教育还不普及,绝大多数读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教育。尽管图书馆开展了一些文献检索读者培训工作,很多高校也意识到文献检索的重要性,纷纷要求图书馆开设一些文献检索选修课,但由于课时有限,特别是实习实践的机会太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文献检索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实现检索界面的实时帮助不再有技术上的困难,建立起图书馆文献检索帮助系统,在检索过程的每一个关键界面直接帮助链接,在读者需要时可直接进入相关的帮助页面,得到相关帮助。[5]关键是我们是否真正从读者自助检索角度出发来考虑、研究和解决读者培训工作。
三、文献检索教育实施“网络化教学”
1.网络化教学的模式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化教学具有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强和个性化突出的特点,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能促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尊心、掌握文献检索技巧、胜任更复杂的检索任务、加强与同伴的合作、提高对文献资源的利用。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检索程序示范当然是文献检索必须掌握的,但是文献检索的实践性很强,对于班级授课形式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更要注意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实习实践。可将学生分成几个检索课题小组,由学生提出检索课题,教师也可根据某些重点学科或专业在当前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拟出一部分参考选题。在检索课题选定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应用前一个阶段所学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自主进行文献检索。其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学生通过自主检索文献信息,发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并总结各自的检索方法,通过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实时聊天、或在“BBS”上发表帖子交流,讨论其可行性。由于在网络环境下信息量巨大,且又良莠不齐,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经过充分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所获得的信息有效,不至于成为一堆垃圾。
显性知识读者可选择相关网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自我培训,但是对于班级授课形式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教师则要在学生学习时进行指导,及时控制学生学习进度,督促学生学完有关知识点,进入测试网页进行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测试合格以后,才能进入下一轮的检索实习。在检索实习部分,要求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检索实习报告。
学生在收集到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后,由课题小组完成该课题检索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基于学生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所获取的文献信息。所谓创造性地使用就是对所获取的文献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合”过程,经过“整合”后剔除无关文献信息。报告中不仅含有检索实习结果,重点在于对课题的分析、检索途径的制定、详细的检索过程以及检索结果的查全率与查准率的要求等,最后要求学生将留存下来的文献信息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
最后,教师应指导各课题小组对所选课题进行评价,然后再根据每个成员的需要对课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课题进行必要的延伸与补充,理出若干可持续研究的方向。文献检索毕竟不是专业课,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评价并作进一步的研究却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对所选课题作必要的延伸。
2.网络化教学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必定会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是松散的、不确定的和难以控制的。这是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教学过程具有:一是开放性;二是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三是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四是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因此,图书馆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其次,无论是哪个学校,也不管他们对文献检索教育有多么重视,在学校课堂教学体系中所能够安排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学时总是不会多的。又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检索过程中存在着极强的不确定因素,要使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网络化教学内容,课时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教学具有“开放的教学时间”。此外,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具有交互性,即网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空间必须是开放的,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环境必须是开放的。再有,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教学不能用传统的、封闭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而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教学树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教学评价理念。正是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帮助我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读者培训工作。
在网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一方面通过方便读者自助检索而进行文献的标引存储与检索传递,以重塑图书馆专业形象,提高情报职能;另一方面文献检索教育实施网络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教育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特有的文献检索帮助系统,必将提高文献检索的普及率,增强其为师生服务的能力。这两项举措可以让高校图书馆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履行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投身高校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1]陈兴伟.谈高校图书馆与高教信息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91-93.
[2]金白杨.对图书馆职能的再认识:基于“知识集合论”的思考[J].贵图学刊,2003(2):6-8.
[3]陈源蒸.图书在版编目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黄俊贵.对图书馆工作实行结构性改革——知识组织贯穿图书馆工作全过程的设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5):17-21.
[5]田傲然.浅谈读者自助检索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3):67-68.
责任编辑 何志玉
The Readers Searches and trains by self-help under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HUANG Hong-qing
(Guizhou 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Guiyang, 550025,Guizhou,China)
Libraries like fish live in the tide of informationalized education Information searching from network training leads to a style of colleges.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Library; Document searching
2016-03-22
黄红清(1966-),女,四川巴县人,贵州民族大学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G254.90
A
1673-6133(2016)03-0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