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眼镜店”到“眼睛店”
—— “十三五”十二人谈之七

2016-11-29陈浩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眼视光视光眼病

文/陈浩

从“眼镜店”到“眼睛店”
—— “十三五”十二人谈之七

文/陈浩

编者按:新常态下,面临更多机遇,也面临更多挑战。对于眼镜这个大健康行业来说,应该怎样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眼镜行业必须从低端、低附加值、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重塑竞争新优势已成为眼镜行业的重大命题和当务之急,这不仅关乎到每个眼镜企业的命运,更关乎到整个眼镜产业发展的未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本刊特别推出的《十三五规划12人谈》栏目,特邀业界12位有识之士,以审视大势的眼光,结合行业实际,畅谈对“十三五”的期许,给同行以启迪,未雨绸缪,系统谋划,趋利避害,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脚踏实地,成就眼镜业的辉煌梦想。

“视光时代”正在来临

当前,一些传统模式的实体眼镜零售店面临发展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医院眼视光专科形成的专业技术优势造成的挑战,另一方面来自如连锁店、大卖场、电商带来的营销模式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变化,眼镜零售行业的一部分企业选择颠覆传统,推出新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企业从专业能力去提升、转型,进而推进不少传统眼镜店通过专业能力升级转型成视光中心。

传统眼镜零售店如何转型、构建规范的视光中心?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眼科、视光和眼镜行业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了解什么是视光学。

全球70亿人口,超过半数存在视觉疾患、视功能障碍,而这其中,以屈光不正、视觉功能障碍、眼病视觉功能康复为代表的功能性眼病占比95%,白内障、青光眼、眼底出血等致盲性疾病占比仅为5%。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表明,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已经成为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也就是说,95%的问题可以由眼视光医师来解决。视觉健康问题量大面广的特性给眼视光学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视光模式:从看“病”到看“健康”

从“眼睛保健”角度而言,全世界主要有眼科、视光和眼镜这三大相关行业。眼科侧重于“眼病”的诊疗,从手术、药物等医学手段为主;视光侧重于“视觉功能”的提高和康复,以光学方法结合手术、药物等医学手段入手;眼镜行业则更聚焦于大量屈光不正的常规矫正。

全球视光学发展模式多样。在美国、加拿大等视光学高度发展的国家,视光学属于大健康的范畴,核心从业人员OD为“执业视光医师”。澳大利亚、欧洲、中国香港地区、菲律宾等视光学主要以理工模式为主,而亚洲、非洲大部分国家侧重于技工、师带徒这一方式,为视光技术类,严格意义上还属于“眼镜验配”。视光学在中国起步晚,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眼视光技术三大类。中国的眼视光医学应该属于全球起点最高的视光专业模式,视光和医学结合更加紧密,称之为“眼视光”而非“视光”,也表明眼科和视光两大专科在中国的深度融合。1997年世界视光学会(WCO)年会上,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瞿佳等提出了眼视光学的中文定义,即:以眼为工作对象,以提高视觉功能、改善视觉质量为工作目标,以光学为特长、综合药物、手术等方法的医学学科。

美国视光学发展有100多年发展历史,拥有全球最为成熟的眼保健体系。美国现有18000名眼科医师,与此同时眼视光医师有39000人,视光医师在眼健康首诊中承担70%左右的工作。如果按照美国的每万人口拥有眼科和视光医师的标准,以中国人口数量推算,则需要20万~30万名眼科和视光专业人才来提供高质量的视觉健康服务。但事实上,中国现有执业资格的眼科医生仅有不足3万人,缺口很大,如何填补?从某种角度说,40万眼镜行业从业者中的一部分人通过在职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专业技能,结合各类眼视光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切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国内的一部分眼镜店已经站在了眼睛保健的第一线。

美国的数据表明,眼视光首诊病人中:定期常规检查占50.7%;有视力困难或问题占26.3%;需要新眼镜改善视力的占15.3%;眼镜丢失或损坏要新配眼镜的占5.1%;眼病、眼感染或受伤占4.3%;其他占1.1%。而这其中,仅有不到5%的患者是传统意义上的“眼病患者”,需要手术等进一步治疗,其他都可以由视光诊疗和基本眼保健来服务。由此可见,视光学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眼)视光中心应该做什么?服务好这95%的人群,为他们解决问题,这就是视光中心应该做的事情。

根据世界视光学会(WCO)的要求,视光师需要具备的十大专业技能有:

· 眼镜的应用与矫正

· 老年视力矫正

· 儿童视力保健

· 低视力康复

· 运动视力评估

· 职业相关视觉问题矫正

· 接触镜的规范验配

· 眼部疾病的筛查及正确转诊

· 异常双眼视的诊断和视觉训练

· 屈光手术术前/术后视觉保健

视光中心:从“眼镜店”到“眼睛店”

根据上述的信息,我们可以认为,规范的视光中心需要承担的功能首先应该是基础眼保健,在此基础上开展专科视光学服务,主要业务内容包括基础眼病检(筛)查、屈光检查、视功能检查、药物、眼病转诊等。区别于“传统眼镜店”,视光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人眼”,主要任务是保障眼/视觉健康,通过专业检查、光学药物、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验光配镜服务等来获取顾客的信任,是“眼睛店”。其核心专业属性应该是通过从业人员、专业服务内容和流程来真正体现和实现的,即“WHO,WHAT,HOW”三大要素。

视光诊疗服务的核心专业人员是“眼视光医师”,在我国,应该是“有视光学特长的眼科医师”,有扎实的眼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擅长视光学专业技能,既可以独立开展眼病的检查和转诊,又能承担功能性眼病的诊疗工作。当然,鉴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多样性,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除眼视光医学人才外,眼视光专业人员包括多种背景的人才,如眼视光学、眼视光技术等专业,他们在眼保健工作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教育部设置了对应的专业门类来培养多层次的人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眼镜店都需要转型为视光中心,也不是所有的转型都能成功。从“眼镜店”到“眼睛店”,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名称,而是理念、内容、行为的全方位调整。

在未来的发展中,以大学、医院为代表的学术界需要加强和视光、眼镜行业的对接和互动,为行业的发展、升级转型作出贡献,包括人才培养、专业支撑、学术交流平台等。比如,温州医科大学不仅提供了5年制眼视光医学、4年制眼视光学和3年制眼视光技术的本科和专科教育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还建立了系统的在职继续教育体系,为来自医院和眼镜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视光培训课程;还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社团合作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会议等等,促进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模式、行业规范的交流和提升。

综上所述,建设好规范的视光中心,首先坚持和强化视光诊疗的专业属性(“大健康”理念),要聚焦视光中心的专业属性以技术附加值,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专业人才和团队提供的专业服务上,同时还要顺应“互联网+”的思维,一起推进行业生态的进步和优化。o作者简介

陈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博士毕业。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眼视光视光眼病
《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九成大学生是近视眼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2799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豪雅青少年眼视光白皮书第三站到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HOYA Vison Care
探索眼视光 深化专业路 第三届福盛康斜弱视诊断治疗与近视防控论坛闭幕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