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
2016-11-29黄海峰
黄海峰
山东枣庄市峰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枣庄 277000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
黄海峰
山东枣庄市峰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枣庄 277000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8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2组均采取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应用ABCD2评分确诊并判定病情,以确定用药剂量与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T、MPV),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随访结束时的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参数均获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PLT高于对照组,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18.2%(8/44),对照组为37.2%(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4.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148),且死亡患者中均以高危为主。结论 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利于尽早确诊及病情的判定,对于治疗方案具有较大指导作用,且强化治疗效果,利于改善预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评分;双抗血小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常见神经内疾病,指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各种原因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小板增多、微栓子形成等因素有关[1]。TIA发病率高,且易进展为脑梗死,为脑梗死预警信号。抗血小板治疗为有效治疗手段,已获得临床认可[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符合《各类内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1)脑出血、肺栓塞、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血栓形成性疾病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8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6~79(61.5±4.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7~80(61.8±5.2)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2组均采取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氯吡咯雷300 mg/次口服,1次/d。一段时间后剂量减少至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75~100 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填写登记表进行ABCD2评分,包括年龄、血压、症状、持续时间及糖尿病5个方面内容:(A)年龄>60岁,1分;(B)血压: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1分;(C)症状:肢体无力,2分;语言障碍但未出现肢体无力,1分;(D)症状持续时间:>60 min,2分,10~59 min,1分;(D2)糖尿病:有,1分。总分7分,根据分值划分危险等级:0~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6~7分为高危。在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应用ABCD2评分,结合评分确诊并判定病情以确定用药剂量与时间等。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对2组进行半年时间随访,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随访结束时的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2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参数均获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PLT高于对照组,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不同危险等级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18.2%(8/44),对照组为37.2%(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4.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148),且死亡患者中以高危为主。见表2。
表2 2组不同危险等级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n(%)]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局灶性脑缺血所引起突发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1 h内症状即可获得完全缓解,最长不超24 h[4-5]。该病危险因素较多,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脂代谢异常、颈动脉病变等[6]。
本研究观察组在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应用ABCD2评分,结合评分确诊并判定病情以确定用药剂量与时间等,结果显示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值,提示ABCD2评分的应用利于强化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进一步改善血小板参数并预防脑梗死。ABCD2评分时基于ABCD评分改良得到[7],可快速鉴别高危患者,缩短诊疗时间,因而患者可更快获得救治,病情也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有效避免病情恶化与加重[8],与此同时结合危险等级确定用药剂量与时间等也实现治疗个体化,针对性更高[9],因而疗效更佳,不仅血小板参数得到更大改善,随着病情的有效控制,发展为脑梗死甚至猝死几率也显著降低。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发生脑梗死与死亡患者中均以高危患者为主,进一步提示ABCD2评分在评估病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预后预测价值[10]。结合本研究笔者认为,患者入院并进行ABCD2评分后,若为高危患者,则需尽早采取抗凝、溶栓、脑保护、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进行病因治疗及药物治疗[11]。此外,也有研究提出[12],重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致病因素治疗并纠正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短暂性脑缺血的复发,而以发作患者则需长期用药对病情进行控制,避免脑梗死的出现。
综上所述,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利于尽早确诊及病情的判定,强化治疗效果,利于改善预后。
[1] 李全浩,代凤玲.强化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微栓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02-203.
[2] 常四鹏,卢林,王灿东,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89-90.
[3] 王力,张茁,何晓芬,等.54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二级预防现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0):594-597.
[4] 陈蓓蕾,李晓波,顾健,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1,17(6):258-261.
[5] 黄维,毕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4,9(10):874-879.
[6] 黎罗明,邹达良,冯欣,等.血小板参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2):1 087-1 088.
[7] 温宏峰,苗凤茹,李继来,等.血栓弹力图评价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3):35-38.
[8] 王东国,李仁平,石杰,等.TIA中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作用情况及奥扎格雷钠的治疗[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2):211-213.
[9] 张法军,王苏.ABCD与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1):69-70.
[10] 白雁明,李琳,胡淑丽,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71.
[11] 吕璐璐,徐鹏,胡春峰,等.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5):381-384.
[12] 高聪,李威,林美容,等.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中期脑梗死事件和死亡的预测能力[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896-899.
(收稿2015-09-24)
R743.31
B
1673-5110(2016)19-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