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2016-11-29姜晋灵
姜晋灵
河南鹤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鹤壁 458000
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姜晋灵
河南鹤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鹤壁 458000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01—2015-01收治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0例。2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A组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在4.5 h内,B组控制溶栓时间窗为4.5~12 h。比较2组临床效果与溶栓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统计2组血管狭窄、血管再通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1周、3个月后NIHSS评分分别为(6.83±4.82)分、(3.21±2.32)分,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BI评分分别为(1.23±0.12)分、(8.66±3.24)分,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狭窄、继发出血发生率及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方案,控制溶栓治疗时间窗在4.5 h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兼具较高的病死率、发病率、致残率与复发率,预后水平差,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早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多应用血管再通方案,以降低致残率,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偱证医学已证实,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有效方法,但对治疗时间窗的控制临床上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2]。为探讨静脉溶栓不同时间窗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了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01—2015-01收治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1~12 h内,急性发作入院,年龄19~80岁,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合并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时间>1 h,神经缺损功能评分4~24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既往出血性疾病,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0~78(58.9±8.2)岁;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5例;其中左侧梗死22例,右侧18例。B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9~80(59.2±10.3)岁;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6例;其中左侧梗死21例,右侧19例。2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治疗前均做磁共振检查。做常规序列检查,指导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2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取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0.9 mg/kg静注,60 s内推注10%,剩余剂量静滴,时间控制在1 h。A组溶栓时间窗控制在4.5 h内,B组为4.5~12 h。溶栓治疗24 h确定无禁忌证后,给入神经保护剂及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于治疗1 d、1周、3个月后做MRI复查。
1.3 观察指标 (1)采取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量表[4]评估治疗前后2组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2)采取改良Rankin评分表[5]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取Barthal指数评分表[6]评估2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3)统计2组血管狭窄、血管再通、继发性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对比 A组治疗1周、3个月后NIHSS评分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对比,分)
2.2 2组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及BI评分对比 A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BI评分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及BI评分对比,分)
2.3 2组溶栓情况及预后对比 2组血管狭窄、继发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血管再通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由供血脑血流动脉病变所致的脑局部血流中断引起,以脑组织缺氧、缺血为特征,合并脑神经功能缺损。且部分患者缺血病灶区域神经细胞可在数分钟内出现不可逆坏死,与附近脑组织形成缺血半暗带。虽缺血区域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已停止,但在短时间内可维持正常离子平衡与结构完整,若在脑损伤早期及时恢复缺血组织血供,改善其生物活性,阻止脑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多采用静脉溶栓方案,可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改善半暗带脑组织,降低脑神经缺损发生率,促进血管再通,改善其预后。但对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控制,部分研究者尚且存在一些争议[8]。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溶栓治疗时间窗为3 h,但基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可在急性脑卒中后3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少[9]。因此,本研究据实际情况将时间窗延伸至4.5 h内,并于4.5~12 h内静脉溶栓治疗作对照。一般观点认为,脑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静脉溶栓获益的关键,因此溶栓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治疗风险越低,患者损伤脑组织恢复情况越好,且安全性高[10]。近年来,也有研究表示,在急性脑卒中4.5~12 h内溶栓治疗,患者仍可获益,但部分治疗前神经缺损严重患者,其预后水平通常较差,可能继发颅内出血、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影响其治疗效果[11-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早期静脉溶栓组患者神经缺损改善情况优于晚期组,且早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组,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仍有部分患者可在晚期溶栓治疗中获益,可能与溶栓时间窗与组织窗不匹配相关。
综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控制溶栓治疗时间窗在4.5 h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优化其日常生活能力,且风险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但毕堂,彭小祥,陈小奇,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的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的对比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6):334-336.
[2] 林念童,杨碧萍,冼树清,等.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0):1 030-1 033.
[3] 孙永兴,刘玉祥,张凝远,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5):2 120-2 121.
[4] 陈玉辉,王大明,王利军,等.静脉溶栓联合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3):143-146.
[5] 孙玉芳,张芹,李继梅,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 371-1 375.
[6]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0):556-560.
[7] 沈芳,刘康永,孙晓江,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5,12(3):331-337.
[8] 陆练军,白青科,赵振国,等.MRI界定的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与发病时间窗的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5):398-402.
[9] 陈翠荣,赵振国,周媛,等.轻中度急性脑梗死MRI指导下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6):330-333.
[10]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等.快速MRI指导的4.5h及4.5~12h时间窗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10):926-927.
[11] 吴颖,何再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糖升高患者rt-PA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54-55.
[12] 于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选择动脉溶栓疗法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49-50.
(收稿2015-09-25)
R743.33
B
1673-5110(2016)19-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