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世界里的大精彩
2016-11-29朱凤玉
朱凤玉
摘 要: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当今社会无“微”不至: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微”积成海……社会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可见,“微作文”已是时代的需要,短小精练的写作能力也备受青少年的推崇。基于这样的考量,尝试将微作文引进高段语文习作课堂,意在培养学生微文学创作能力,用较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笔写我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有了提升,并渐渐爱上了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作文;针对性训练;完成率;分享面
什么是微作文呢?笔者认为:“微”即小,和传统作文相比,字数上少,篇幅短。网络定义为:“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练”,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培养学生微文学创作能力,用较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笔写我心”,将微作文引进高段语文习作课堂,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习作教学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笔者在微作文探索的道路上已经过了摸索的阶段,整理点点滴滴的感触与心得,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创作欲更强——互动关注,蠢蠢欲动
写作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学生谈其色变,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原因:(1)没兴趣、没欲望。(2)字数多,任务重。(3)积累少、缺方法。那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创作欲望,首当其冲地要调动他们创作的欲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很多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但是效果甚微,进而不断地追问自己:习作的价值在哪?成就感在哪?我们是否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他们的习作需要?老师的引导是否能够真正地给予学生正向的习作驱动力?
反思过后,我顿悟:在我们的习作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不是指引方向,而是居高临下地“指使”,这样抑或那样,有些学生迷失于文字迷宫中,于是畏难情绪不断滋生出来,此时老师的理解很重要。于是,我走近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一起写:《我的童年》里我们回忆小时候的欢乐时光;《课间十分钟》中我们一起捕捉走廊、操场上活跃的镜头;《明天,你好!》我们勇于认识自己,拥抱美好未来……一篇篇美文配上素雅插画,装扮着教室,也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习作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在文字王国中自由遨游,创作欲极高,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二、针对性更强——主题聚焦,以小见大
“微作文”根植于微博,字数少,可以天天写,但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它的课堂教学价值。其实,只要“微作文”训练得法,与阅读教学有效结合,就能起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1.以教材语言为据,巧妙迁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精彩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方式,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优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保障。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两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结合具体段落、片段研读赏析后,学生深深地被文学大师的遣词造句功力所折服,主动要求自己动笔写一写。
2.以单元主题为纲,侧重训练
笔者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时,选编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三、使效率更高——实力认证,开足马力
1.体现在完成率的升值
针对班级学生习作完成率,笔者做了一个测试:30分钟内独立完成一篇规定题目的微作文。从以下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成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五年级上学期完成率:43.4%,五年级下学期完成率:61.8%,六年级上学期完成率:87.2%。
2.体现在分享面的扩展
自评、他评和师评多向多重互动,传阅次数多,互评互赏,人人有责。学生有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真批阅,虚心学习,在取长补短中提高习作能力。
3.体现在应用率的延伸
推荐优秀习作到《晨晖》校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学生不断品尝到习作带来的甜蜜,增强习作自信。
我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错,《论语》式的语录、《世说新语》式的杂论,金圣叹式的评点……谁说不能涌现出好文章?微作文倡导真实的写作,倡导自主作文,自由作文。学生应为需要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为表达思想而写作。实践证明,微作文对于选取素材、精练作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识——即作文不是作业,而是自己的情感表达。所以,微作文——作文教学的轻骑兵,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黄瑞夷.粘连作文教学[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2]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朱家珑.2011年版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