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与复原建筑
2016-11-29韩颖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韩颖(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国画中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与复原建筑
韩颖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
文章描述了实现中国画中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与复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目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技术、人才方面的对比,总结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环节,还介绍了此项目的建设对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意义与可行性。
虚拟还原;复原建筑
河南省的“清明上河园”、山东省的“水浒城”、浙江省的“横店影视城”都是对中国古代古式建筑的传承,在中国现代建筑中展现着独特的风采。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城市的风貌,而它们作为中国画建筑场景中的真实还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对古式建筑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国古代建筑的营造形势在世界建筑史中具有特色的,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社会越进步,这些文化遗产对我们越珍贵。在过去的历史发展中,许多古建筑因为经历了战争、自然灾害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我们遗失了大量文化遗产,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与复原建筑势在必行。3D技术为此提供了合适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媒体革命速度的加快,各种视觉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网膜,生活的单调,思想的雷同,让人们开始渴望保存传统文化,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我国的古代建筑和历史名画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和风采,给我们带来很多遗憾。现在采用有效的古建筑修复和文物开发再利用的措施,已经显得尤为重要。3D虚拟还原技术将中国画中的建筑进行模拟还原,从此,中国画不单单以平面静态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中国建筑的魅力。目前,3D技术日趋成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我国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逐渐成为社会需求的重中之重,建筑动画镜头设计能够完美的达到虚拟现实古建筑方针的效果。分析古建筑的历史场景,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设计、结合真实场景和虚拟古建筑素材的应用,通过三维数字化的技术,将平面单一角度的中国画建筑场景再现为立体,多角度动态的立体化建筑,能够清晰的分析古建筑的建筑结构,最终完成整个古建筑群的建筑布局虚拟再现并长久保存。
3D建筑,是应用掌握最前沿3D技术,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1922年,第一部3D电影《爱的力量》已在全球上映,距今发展已有92在周年。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有这么一件作品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专业技术人员将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与画在纸上的画相结合,打破时空局限,重现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当时的繁荣。小学语文课本中《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描绘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但仅仅通过语言的描写还是过于苍白,而圆明园的虚拟还原再现了当时的恢宏磅礴,增强观众的民族使命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3D技术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以更容易理解和操作,丰富人们的生活。
目前国外比较有名的几个研究项目是:美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的“数字罗马城”项目、美国的“重现耶路撒冷风貌”项目、英国的“木乃伊里面的故事”项目、日本的“唐招提寺”项目等。但是在我国3D技术应用于游戏、影视动画和影视后期的较多,关于3D的建筑方面更多的是涉及3D打印技术在真实建筑中的使用,对于古建筑的还原。除了知名度较高的清明上河图之外,几乎没有对古画建筑场景还原的案例。而对于古画中的建筑场景的还原几乎没有相关的专业视频和著作。主要原因在于国外不仅重视文化遗产的虚拟还原与复原,而且技术也相当发达。中国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计算机专业人员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软件的平均价格也在下降。但因为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与复原建筑投资较大,短时收益较少,比起其他领域相对冷门。进行虚拟还原时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如建筑设计师、画家、人文学者等等。人们对中国建筑文化保护的淡漠。我们不仅要还原建筑的本身,要更注重建筑所蕴含的文化。相信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此项建设中来。
通过中国画中的建筑场景中的布局构造,结合当前国内3D技术,分析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古代建筑复原的困境和症结所在,找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和方法并不困难。我们要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革新传统中国画平面的元素,发展中国画的受众,探究中国画建筑实景还原的发展前景。提炼中国画建筑场景的艺术价值和精神,运用到建筑中引起人们对古建筑复原的关注。最大限度的挖掘提炼中国画虚拟还原的艺术文化和商业价值,为中国画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
用于还原的建筑来源于中国画,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格,研究中国画的虚拟还原从主观想象到实际建造的过程以及后续相关产业的开发,区分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建筑制式。在文化传承方面,对政府和民间艺术家的建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中国画的发展史,查阅专业文献和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中国画真实还原的来源、历史背景和兴衰原因。通过多方面查阅大量资料,并整理考查内容,进行研究整理,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工作中期要着眼于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结合中国画发展现状,研究如何让中国画与新技术相结合,让“旧”绘画表现与“新”传播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显示文化融合、符合当代美学设计潮流的3D作品。再配上以朗读或文字形式的介绍和当地特色音乐,让观众身心融入其中。工作后期要对项目进行测试与整改,了解和分析观众的意见,进而完善项目。考察如何与商业链接并带来经济效益。
中国画中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与复原建筑顺应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突破人们只能通过画纸欣赏到某一场景,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走入”其中。提高人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保护意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可以将中国画中建筑场景的虚拟还原引进教学中,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课堂学习,死记硬背,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鉴赏能力,相关软件操作能力,挖掘中国画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其中容纳的故事,体会其中寄托的人民感情。而且可以培养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对中国画这一传统绘画的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引起当代人和下一代人对中国画的关注与加强国家扶持的力度,充分认识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与意义。同时,古建筑的复原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周边产业的发展。
TU7
A
1671-864X(2016)05-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