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乐体育”思想的中学体育教学思考①
2016-11-29夏才德
夏才德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 上海 201400)
基于“快乐体育”思想的中学体育教学思考①
夏才德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 上海 201400)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西方教育思潮开始大量涌入,这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从军事化、政治化向大众化、本质化转变。该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快乐体育”理念的解读入手,回顾“快乐体育”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中学“快乐体育”具体实施办法,旨在进一步挖掘“快乐体育”的潜力,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 中学体育 教学思考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体育思想逐渐引进我国体育教育中来,但是由于当时国情的巨大差异,很多新思想的提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中体育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学校体育提倡竞技性、实用性,甚至伴有军事体育的色彩,当时日本、德国倡导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论调,现在来看这是对体育本质属性的短视行为。西方倡导“快乐体育”主要强调在体育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感受体育,将体育的本质属性发挥到极致,但是在当时“体育政治工具论”所主宰的时代,这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近年来,随着国人思想的逐渐开化,尤其在举国体制日渐衰落的同时,体育教育界对“快乐体育”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回暖,从中国知网检索的情况来看,自2008年以来,以“快乐体育”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多达3 000余篇,可以说“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最终还是回到了体育教育的主流视野中。
1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
一般认为“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利后,日本文部省(教育和体育管理机构的总称)历经30年的摸索,对《学习指导要领》(课改)进行了三次修正,实现了日本学校体育从军事体育向生涯体育(终身体育)的转变,彻底解决了当时日本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生涯体育的出现正是源于“自发、自主的体育”以及“主动体育”等理念,由此日本“快乐体育”思想基本形成。20世纪末,“快乐体育”经一些译著、日本专家讲学、赴日学生介绍和短期访日人员的观后感等途径传入我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2 “快乐体育”内涵与实施原则
2.1 “快乐体育”内涵
“快乐体育”是指: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深度挖掘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的乐趣,从心灵深处感知体育的快感和成就感,从而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2 “快乐体育”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本质上讲,体育教育是“快乐体育”的核心价值。从短期来看,“快乐体育”是对体育项目兴趣、情感的培养。从长期来看,“快乐体育”是对学生自主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教育性原则依然贯穿于“快乐体育”始终。
(2)趣味性原则。
“乐学”是“快乐体育”的重要支点之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舒适、快乐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教育,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技术动作及比赛规则。
(3)因人而异原则。
“快乐体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参与性,体育项目不同于普通教育,人体对自身的控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传统的规范性教学无法满足“快乐体育”的要求,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是“快乐体育”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4)激励性原则。
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标。
3 中学“快乐体育”具体实施办法
3.1 转变教学理念
(1)转变教师定位。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肩负着知识的传递与课堂教学组织的责任,教师更像是技术动作规范的判定者,体育教学过程仿佛成为纠技术动作错的过程,这与现如今主流的教学理念严重违背。“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倡导教师扮演“领路人”的角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大量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游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技术动作的要点,做到因人而异;其次,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应以大量的趣味性、有针对性的游戏贯穿始终,让参与性得到充分释放。
(2)重参与、轻技术。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运动技术的传递,即教师手把手教授动作,学生一丝不苟地练习,直到技术动作达到教师的要求。“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认为体育本身在于寻找快乐,如果无法参与其中,快乐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转变中学体育教学理念的第二步是提倡学生多参与,而不是一味学习所谓的规范性技术,技术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因为技术太难就抹杀学生对项目的热爱。
3.2 调整项目难度
(1)优化规则。
很多体育项目都存在技术难度大、规则烦琐、不易参与的问题,其中规则是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以此达到重参与的目的。以网球项目为例,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很少开设网球课程,因为除了有场地要求以外,网球比赛规则也相当烦琐,所以教学中首先要降低比赛难度,比如缩小场地面积,允许球弹地两次等,此类优化规则的方法是“快乐体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2)优化器材。
“快乐体育”顺利实施也需要从教学器材入手,例如,足球、排球、篮球等常见项目。以篮球项目为例,中学女生不愿意参与篮球运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篮球太重;二是篮网太高。所以快乐篮球的开展应首先降低篮板的高度,然后在保持一定气压的同时,采用其他材质的球替代,这类似于软式排球的改革。
3.3 改变授课模式
现如今,我国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依然延续赫尔巴特的教育模式,即课堂常规、教师讲解、综合练习、课后作业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较为线性,割裂了学生与教师在课下的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世界主流的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强调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微课提前预习,课中教师通过大量的针对性练习和游戏来提高技术的掌握,课后教师会安排学生在网络平台完成作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体育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在欧美国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4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数字化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数字化。在中学教学改革中,当初以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为主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彻底颠覆了室内授课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这套设备存在体积过大、无法移动等问题始终无法融入体育教学中,但是随着智能设备的问世与快速发展,体育教学的数字化也实现了巨大突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实现技术视频播放,配合视频讲解技术动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练习中给学生录制动作视频,并结合视频指出问题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对“快乐体育”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快乐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世界教育理论多元化的今天,在学校体育的理论建设与教育教学实践上当慎思慎行。
[1]陈婕,李洁敏.关于构建和谐体育教育的尝试[J].体育科研,2015(2):38-39.
[2]王柯,刘丽萍.浅谈“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J].安徽体育科技,2013(4):52-55.
[3]周奕君,王晓玲.关于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娱乐体育的讨论[J].浙江体育科学,2014(2):63-64.
G633
A
2095-2813(2016)11(b)-008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89
夏才德(1968,7—),男,汉,上海奉贤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