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6-11-29陈思平欧阳睿娟
陈思平,刘 键,欧阳睿娟
(广州市骏景中学,广东 广州 510630)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思平,刘 键,欧阳睿娟
(广州市骏景中学,广东 广州 510630)
轮滑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运动项目,将轮滑运动引入中学,发挥其独到的项目功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服务,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一些常见的“富贵病”正在中学生群体中出现。而轮滑作为时尚新颖的运动,深受中学生的喜欢。轮滑运动能否发挥其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惊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克服身体素质练习单一、枯燥、易产生疲劳的缺点,在无形当中达到提高初中生心肺功能和塑造身体形态的目的,这是值得体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广州市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轮滑运动、心肺功能、身体形态等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1.2.2 实验法(1)实验对象与方法。以骏景中学102班和103班的86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根据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教学。
(2)实验过程。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心肺功能指标(肺活量、呼吸差、安静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从运动后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的时间)进行测试。根据实验前测结果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使2组学生在心肺功能和身体形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开始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按正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每周3次体育课,每课40min,教师组织球类、田径、踢毽、跳绳等兴趣活动,学生自愿参加一项或多项),实验组在同一时间进行轮滑兴趣小组活动。经过1个学期的实验,分别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形态指标,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实验前测试情况分析。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形态指标和心肺功能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体形态指标和心肺功能指标方面基本相同,可以进行实验对比研究。
(4)实验控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前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心肺功能指标(肺活量、呼吸差、安静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从运动后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的时间)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进行分组,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测试指标上无显著性的差异。在实验过程当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严格按照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1.2.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1.2.4 逻辑分析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并进行整理、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1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2.1.1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高的影响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重要形态指标。相关数据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高上无显著性差异。但从2组的平均值来看,实验后实验组的平均身高提高了3.1cm,而对照组的身高只提高了2.1cm,这从侧面说明了轮滑运动对初中生的身高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提高得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身高是身体形态诸方面中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方面,而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多种,体育锻炼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
2.1.2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体重的影响体重反映了人体发育和充实的程度,是人体横向生长发育的基本指标。相关数据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重上无显著性差异。但从两组的平均值来看,实验组体重数据增长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体重数据,这说明轮滑运动对初中生体重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增长的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轮滑运动对初中生的身体会有增肌和减脂的效果,所以轮滑运动对初中生体重的增长不明显。
2.1.3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胸围的影响胸围是衡量胸廓大小的指标。胸围大,即胸廓大,表明胸腔内心、肺器官体积大。胸围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心肺功能的好坏。相关数据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胸围数据上呈显著性差异。从两组平均值来看,实验后实验组的平均胸围增长了2.4cm,而对照组的只增长了0.4cm,实验组的胸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增长速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胸围的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这说明轮滑运动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心肺功能。
2.1.4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上臂围的影响上臂围是衡量上肢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有效地表现出上肢围度的变化。实验后实验组比对照组上臂围提高的幅度略大,这说明轮滑运动对初中生上臂围有影响,但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轮滑运动的技术特点有关。
2.1.5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大腿围的影响大腿围是衡量下肢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下肢围度的变化。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大腿围数据上呈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发现:实验组大腿围增长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腿围增长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轮滑运动对初中生大腿围的增长效果明显。这可能与轮滑运动的用力特点有关,其主要是利用下肢交替蹬地来支撑身体前进,所以轮滑运动对促进初中生下肢形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2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2.2.1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肺活量的影响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活量数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发现:实验组的肺活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肺活量水平,这说明轮滑运动能够较好地促进初中生呼吸功能的发展。这可能与轮滑运动的技术动作要求有关,在轮滑时,身体前倾,下肢弯曲,呼吸时腹腔内腹压增加,膈肌下移,阻力增加,使得呼吸肌本体感受的反射呼吸肌收缩加强,收缩力加大,经常进行轮滑运动会使得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加,呼吸量提高,使之肺活量增加。
2.2.2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呼吸差的影响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呼吸差数据上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呼吸差平均数值提高了1.1cm,而对照组实验后测呼吸差平均值只提高了0.1cm,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肺活量的增加幅度比对照组肺活量增加幅度所致。肺活量的增加会使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加,这说明胸廓内的空间变大,使肋间外肌、胸大肌以及呼吸肌力量变强,从而导致呼吸差变大。
2.2.3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安静心率的影响实验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安静心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安静心率上平均数差值都比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心率的变化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人体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训练之后才会有大的变化。而本次实验的实验周期只有4个月,只算得上是中小强度的有氧训练,因此对安静心率的影响不大。
2.2.4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运动后即刻心率的影响运动后即刻心率是通过测试学生以最快速度跑完50m之后测得的。实验后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后即刻心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后即刻心率的平均差值变化都很小。
2.2.5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运动后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时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运动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的时间越短说明心能力越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后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时间数据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后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时间缩短了16s,而对照组的恢复时间变化比较小。这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心能力提高了。
3 结 语
轮滑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的影响中,对初中生的胸围和大腿围度的增长比较明显,而对身高、体重、上臂围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轮滑运动对初中生的心肺功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轮滑运动对初中生心肺功能的影响中,对初中生的肺活量、呼吸差、运动后即刻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时间的影响比较大,而对安静心率和运动后即刻心率的影响不大。
[ 1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 2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 3 ]于立强,王焕,吴晓华.论轮滑运动对促进全民健身的作用[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
[ 4 ]张强.滑冰轮滑[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G862.9
A
1674-151X(2016)12-127-02
2016-10-08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课题(编号:12B093)。
陈思平(1985~),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