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的意义解读与构建策略

2016-11-29丁佳宁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2期
关键词:符号生态体育

丁佳宁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的意义解读与构建策略

丁佳宁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休憩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认知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日渐多元化等,使得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或将参与到和谐、文明的生态体育活动中。生态体育园的发展将会成为未来群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1 生态体育园的基本概念界定

1.1 生态体育的概念

郑晓祥认为生态体育指“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然而界定忽视了生态体育的目的。王杰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依照逻辑学的规范,将其重新定义为:生态体育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为前提,以身体运动为媒介,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诉求,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文化活动。该定义阐述了生态体育的本质,注重自然性和体育性的结合,生态体育功能较为明确,但将其定格为媒介,有待商榷。

整合上述观点,将生态体育定义为:生态体育是以“人—体育—环境”三者间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活动为参与手段,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诉求,在生态环境中开展涉及体育的相关活动。

1.2 生态体育园的概念

邓逢明认为生态体育公园是以体育为特色,以服务全民健身活动为目的,集体育运动、康体健美、娱乐休闲、观光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场所,该界定对生态体育园的服务对象选择颇为狭隘。陈冬平等学者认为体育公园是开放式的,是集生态功能、体育竞赛、体育训练、表演、健身娱乐休闲、旅游观光,融体育商业、体育科技为一体的体育主体休闲生态公园,但定义忽略了对“生态性”和“体育性”主题的结合。

整合以上观点,将生态体育园定义为:基于人、体育、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以体育运动项目和生态环境为载体,以身体活动为参与方式,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诉求,集群体竞赛、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体育商业、体育科技等为一体的,以生态体育为核心的园区。

2 生态体育园的文化符号意义

2.1 生态体育园的文化符号形态

2.1.1 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第一层由生态体育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构成,表达的是生态体育园开发前自然资源的原本意义。第二层将自然资源符号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成为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系统的“能指”,呈现出生态与体育植入所赋予的新意(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的“所指”),其源自于两个方面:(1)文化主题。规划与开发机构依 “生态”和“体育”的主题,突出“和谐”“健康”“文明”等关键词,将各种资源整合。(2)参与者文化。即参与者期待的某种心理或行为模式,如自我效能感等。

2.1.2 生态体育园的组合轴和系统轴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是由一系列子符号(如群体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体育商业与科技等)组成的符号系统。组合轴是表达一定意境下的不同成分组合,系统轴实为结构上可替代的成分。据园区设计理念的不同,由组合轴和系统轴的纵横聚焦来确定生态体育园的文化符号。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的系统轴与组合轴会因不同情景略有所变化,并非一成不变。通过对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组合轴和系统轴的全面剖析,为园区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待选方案。

2.2 生态体育园的文化符号意义表达

2.2.1 生态体育园是推崇生态体育理念的最佳宿主生态体育园诞生于“人—体育—环境”三者间的互动关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及人与自身的形神兼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人的活动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展体育活动应顺应自然,生态体育则完全契合该理念。在自然环境中放空自己,从事健身娱乐,不但效果俱佳,身心还能获得较好的体验。目前,人们处于物质资源丰富但精神财富略显匮乏的时期,放空自己、返璞归真成为了人们追逐的愿望。

2.2.2 生态体育园是社会各阶层体育文化结合的时尚体育载体生态体育园秉承“绿色”“健康”“和谐”等理念,是生态体育、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在资源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兼容性突出。无论是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新兴项目(如暴走、航模等),还是各级体育部门、各级企事业单位、草根组织或以个人为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在生态体育园均随处可见,参与对象上至市区县领导,下至普通大众。生态体育显然已成为人们意识中重点关注的文化,开放性、兼容性赋予其发展的动力,使社会各个阶层竞相参与。生态体育园是集体选择的结果,它满足各阶层人们需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共同愿景。

2.2.3 生态体育园是新时期群众体育转型升级的导向标目前,竞技体育的超负荷、高强度训练和过度商业化等,使其偏离了和谐、健康的发展轨道,扭曲了竞技体育的精神;大众体育面临着运动环境恶劣、场馆资源匮乏、公共服务意识薄弱、人们健身意识淡薄及观念不端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学校体育受到重视,但学生体质水平却连年下降。诸多问题的凸显,说明体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下,生态体育秉持的理念,具有的独特性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生态体育的出现为体育改革提供了方向,生态体育园自然成为绿色、和谐、可持续,并注重兼容性、功能多元化的体育事业导向标。

3 生态体育园文化符号的建构策略

3.1 突出生态主题,实现园区生态功能

生态体育运动的根本追求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和谐。从实现人自身和谐出发,开发生态体育项目应遵循人体运动规律、人体机能的适应规律及体能的发展规律。在注重和谐主题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结合各地资源,拓宽生态体育范围,利用“海、路、空”等立体化资源开发生态体育运动,推动生态体育和旅游的“联姻”,实现健身、休闲、娱乐等一体化的跨界体验。例如,以山为主题,开发探险、野战、攀岩等户外项目;以海为主题,开发游泳、OP、游艇、帆板、漂流等水上项目;以天为主题,开展跳伞、航模、热气球等空中项目;以民族和民俗为主题,开发太极拳、八段锦、宋江阵、采茶舞等活动。

3.2 营造全民生态健身氛围,构建园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种经历了时代变迁却依旧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体育作为新型的体育文化形态,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聚焦建构文化认同。在园区中,要积极开展体育赛事,突出和谐主题,注重赛事文化创新,加强赛事的跨界组合及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生态体育园的功能之一是为周边社区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实现园区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生态体育的积极性,如将广场舞等引入社区。

3.3 取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之精华,理园区文化传承路径

传承性是指在时间上的连接性。体育文化的传承性,顾名思义是指体育文化在时间上的连接,即历史纵向的延续性,是体育文化传递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们也深谙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绿色”“健康”“和谐”作为生态体育园的文化符号象征,深得人心。体育文化具有再造性,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创造出新的文化理念,只要不脱离生态理念的主要思想,均可传播与发扬。此外,可将生态体育园纳入学校体育范畴,将其作为课外活动的场所,实现校内外一体化发展,让生态体育文化的传承有根本性的保障。

4 结 语

生态体育园的文化符号意义在于,它是推行生态体育理念的最佳宿主,是社会各个阶层体育文化结合的时尚载体,是新时期群众体育改革升级的导向标。生态体育园要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就要突出和谐主题,应着重从文化认同、 文化氛围培育、文化传承的路径3个方面主动建构。

[ 1 ]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 2 ]王杰.鄂西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D ].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2.

[ 3 ]邓逢明.浅谈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市场运作思路[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 4 ]陈冬平,张军.体育公园的分类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G80-05

A

1674-151X(2016)12-014-02

2016-10-08

丁佳宁(1987~),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体育。

猜你喜欢

符号生态体育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符号的由来
我们的“体育梦”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