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专业学科属性的思考
2016-11-29姜茉然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姜茉然(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关于教师专业学科属性的思考
姜茉然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摘要:教师专业学科属性的认识问题是我国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深入发展以及教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所在。本论文拟就教师专业的学科属性是教育性还是所教学科的学术性,是单纯型专业还是复合型专业的专业构成问题等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专业;学科属性;思考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的质量发展问题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专业学科属性认识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必须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智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界关于教师专业学科属性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本论文拟从学科属性的教育性或学术性、单纯型专业或复合型专业两方面阐述笔者的认识。
第一,教师专业的学科属性是教育性还是所教学科的学术性问题。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是实现“育人”的手段或重要途径,但不是最终目标,“育人”才是教师专业所要实现的最终结果,可以说,“教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据此,教师专业的学科属性是教育性还是所教学科的学术性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得到明确。一位合格教师的能力水平并非取决于其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原因在于即使掌握再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如果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其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需求的话,也未能完成教师专业“育人”的神圣使命。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很少出现教语文的教师成为有名的文学家,教数学的教师成为有名的数学家,教物理的教师成为有名的科学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不同于学者。教师教授的基础教育有其自身特定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等,其所教授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性,并不是无限制的拓展,教师的任务是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心智的发展,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而学者的研究则是探索深奥的道理,进行创新性活动,其所掌握的知识要能够无限制地发散,其任务是承担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推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从而将人类带入更加高深的知识世界,使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社会。因此,将教师专业的学科属性与所教学科的学术性联系在一起不免偏颇。教师专业的表现形式是教育,即通过研究教育对象、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实现自身所承担的“育人”任务。具有同等教学经历的教师会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就在于其对教育对象的理解、教学规律的掌握以及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的不同。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为重视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专业教育,忽视教育科学知识的传授,该做法抛弃了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发展问题,将学科的学术性片面地理解为所教学科的学术性,最终培养出了令人遗憾的“教书匠”。此类“教书匠”专注于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并不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学科知识。专业性指的是从业人员对从事活动的合理判断以及从事活动时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医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对病人病情的恰当诊断以及合理医治方面,律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对案件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独立操作方面。教师作为一项专门职业,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应该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正确把握以及因材施教方面。到目前为止,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未取得像医师、律师一样的专业化地位,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培养思路与医师、律师的培养思路存在着巨大差别,其突出表现即为我国传统教师的培养采取了“学科+技能”的方式。并未对教师按照专业化的培养思路进行培养。
第二,教师专业的学科属性是单纯型专业还是复合型专业的专业构成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出现了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专门知识的认识言论。教师专业的教育性学科属性问题决定了教育科学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认识到了教育科学知识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将教师知识的构成简单理解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的相加也是此种观点的不足所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多元化推进使得交叉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显著,符合型专业发展的速度令人瞠目。课题研究组成员认为,从学科属性发展看,教师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构成,至少该复合型专业构成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该两种学科的交叉结合构成了教师的专业特殊性和独立性,而教育性,即“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则决定了教师这一复合型专业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专业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本质属性,而“教书”则是教师专业的发展手段和方向选择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书”,即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都要以教师的“育人”为中心,为这一基本目标的发展服务。从该意义上说,作为复合型专业的教师专业不管包含多少学科专业(教师所教的学科),其与教育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叠加和累积,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该有机体以“育人”为主轴,以教师所教的学科为发展方向。日本对教师教育中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专门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突出反映了二者之间作为有机统一体的关系。日本教师教育课程将教育科学专门知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处理,使学生优先掌握教育技能类知识,将学科专业课程作为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走何种“育人”道路。此中设置方式较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科学专门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叠加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课题组成员也赞成此种关系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樟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叶芃.论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2).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56-01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外语硕士指导教师职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Z15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姜茉然,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