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行唯美、动静相宜”的幸福娃
2016-11-28吴瑕
吴瑕
摘 要:10年的班主任生涯让我深深认同——我是一个“价值思考者”,我应该不遗余力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行,丰富他们的素养,陪伴他们“成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学生,不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还需要引导他怎样做好,“学真知,做真人”“知行唯美”彰显的是孩子们的素养。
关键词:读书;学习;文学;视野
动静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两个极端,古人云,“物极必反”,动静结合方显和谐。“静从容,动奔放”,“动静相宜”诠释的是孩子们的状态。
怎样将“行知唯美、动静相宜”这种理念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我选择“齐步走”来建设我的“福娃驿站”。
1.学真知,从容雅致
(1)“书香教室”,营造读书氛围。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一杯热茶、一张茶几,抬头是精美的画卷,身后是层叠的书籍,这样惬意的读书环境,谁不向往呢?在家长的帮助下,鲜花簇拥的读书角、绿色植物环绕的杂志墙、悬挂于墙上的山水写意画让教室书香四溢。生日赠书活动,家委会定期购书,保证了“源头活水不断来”。每天早上,孩子们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安安静静的早读课让一日中最美好的时光不再虚度。
(2)“创新教学”,丰厚文学底蕴。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用文学润泽课堂,是我的大胆尝试。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品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我自主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小学生自主学习手册》,引导孩子在课下有效自学基础知识,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我们在文学中畅游。为了让我们的“文学之旅”有的放矢,除了教材上的美文,我还为孩子们选编《悦读快车》——一年级唱童谣,二年级看绘本,三年级念小古文,四年级品小小说。我的课堂因文学而深厚,孩子因文学而“怀若谷、气自华”。
(3)“多元班会”,拓展阅读视野。周五的班会课可以被称作“课外知识小讲堂”,学生家长齐动员。学生根据自己平时感兴趣的话题,搜集资料做成PPT,上台讲解——有对书本知识的延伸,如“风筝的演变”“古人的年龄”;有对人文风俗的了解,如“白族的衣食住行”“中国的四大美女”;还有对名家名著的介绍,如“诗圣杜甫”“走近白居易”……班会课成功地点亮了学生的“第三只眼睛”。
2.做真人,活力奔放
(1)争分夺章,规范自我。根据“代币制”正强化理念,在孩子们一年级入校之初,我便设计了班级专属的“积分卡”,并拟定了一套分值奖励与分值兑换方法,用于规范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肯定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套“积分卡”一直循环使用,只是奖励与兑换方法因年级的变化而做了细微的变动。直到现在,拥有“积分卡”仍是孩子们炫耀的资本。
(2)抱团作战,互助友爱。自一年级下期开学之初,我们便成立了互帮互助小组,每组学优生与学困生均匀分布,每天的作业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比完成速度与完成质量。排名靠前的小组拥有优先借阅班级图书的权利,而排名靠后的小组会接受一定的惩罚。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活动中,需要学优生耐心帮助学困生,也需要学困生的虚心上进,更要有共同面对惩罚的大度与担当。
(3)爱心公益,心存感恩。感恩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温暖。我们利用纪念日开展了“每月一感恩”活动,如,3月“学雷锋”、4月“缅怀先烈”、5月“妈妈,我爱你”、9月“爱老敬老”等活动……这一系列“爱心公益”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以健康的心态和进取的信念面对一切挫折与失意,快乐成长。
(4)创意生活,从“新”开始。“上帝给我们一双眼睛,就是要我们去发现生活的美好。”我带着孩子们制作创意环保作品,光盘、塑料瓶、易拉罐甚至果皮、树叶在我们的手下华丽变身;我带着孩子们做实验,了解蚕宝宝成长的条件,探究种子发芽的秘密、调查生活现象的成因……我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班里现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2人,四川省小发明家1人,参加成都市创新大赛获奖百余人次。
学海无涯,学习需要汲取、内省、积淀,需要观察、发现、创新;书山有路,学习需要胆识、执着、奋进,需要感恩、担当、取舍。学真知,做真人,知行唯美;静从容,动奔放,动静相宜。在“福娃驿站”,我努力润泽孩子们内心的真善美,期盼他们与“幸福”不期而遇!
参考文献:
[1]万 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曹利敏.中职班主任之新生入学第一年教育心得[J].学理论,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