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本院校学生温情教育的重要性
2016-11-28康昱明杨亚妮
康昱明+杨亚妮
摘 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作为三本院校,有其独特性,因此实施温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根据在三本院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检验,具体分析三本院校学生的共性后简要分析在三本院校实施温情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本院校;温情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16-2
0 引言
三本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当代高等教育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作为三本院校主体的学生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在很多方面有许多不同。作为三本院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和管理者,经过几年工作就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在三本院校学生中开展温情教育的重要性。
1 在三本院校学生中进行温情教育的必要性
几年的学生工作经历,给予我很多反思,使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切的理解——学生在政治上的旗帜,品行上的典范,学业上的导师,情感上的朋友。而要做到这几点,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尤其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特点,走入学生心灵开展教育才会彰显教育实效。
由此,在三本院校学生管理教育中实行温情教育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温情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本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锻炼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彰显教育实效。
2 三本院校学生的共性
学生自己本身有自己的有点,有的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热情有爱心;中间有不少数学生多才多艺,社会的组织能力,办事能力,活动能力、自主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往往在各类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但是另一方面,自己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自律性不够,注意力不集中,责任意识不强,表现出比较自我和主观倾向,有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学习上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心态浮躁……
2.1 影响三本学生成长的诱因
2.1.1 单亲家庭的诱因
单亲的家庭,无论任何原因,对孩子而言这份突如其来的创伤都是很难抚慰的。有的家庭,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关心程度不够,或是管理方式粗暴;或是沉迷个人痛楚,对孩子不管不问;或是另觅新欢,孩子笼罩在“后母”阴影里;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将所有的感情倾注于孩子的学业,过分呵护……直接导致孩子产生抑郁、憎恨、易怒、自卑、多疑、嫉妒、胆小、孤僻、情绪不稳等问题。
2.1.2 特困学生的诱因
特困生群体是各高校关注的对象,而在三本学校该群体的自卑意识更加强烈,因为周围大部分同学的生活非常优越,这种对比让他们自卑,进而不平衡,而这种情绪如果不缓解,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2.1.3 寄宿生活的诱因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部分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老人一同生活,隔辈亲的格外偏爱使得这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从小学起,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一切都有相关人员为其做好,无拘无束的生活让他们自由成长,也使他们很容易沾染各种邪气,因为渴望母爱也会萌生嫉妒、逆反等情绪。
2.1.4 负向性评价的惯性
由于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大多位于班级较后名次,所以在学校里受到的批评较多,表扬较少,这无形之中在同学之间受到歧视;在家里,因为学习不好,也时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怒骂,时间长了他们就变得生活拖拉、纪律涣散、思想麻痹,对学习无兴趣、不认真的坏习惯,并且心理上有了低人一等的感觉,进而自暴自弃。或者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他们的心理很不平衡,所以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一些学生的做法、想法很极端,总觉得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与他们过不去,是在找他们的麻烦,所以经常与老师对着干,认为违反纪律与老师作对是“英雄”。
2.2 三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
2.2.1 自卑又自负
自卑来自于高考的失利让他们暂时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比起能上重点大学的同学,他们异常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品性,这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而自负又是自卑最好的保护机制,他们想通过自负来虚拟出一个极具自尊的自己,于是他们讨厌周边的一切,讨厌学校环境,认为是学校剥夺了他们的梦想,更不愿在人前提起自己的母校,凡事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个别同学会在不利的环境中更加奋发努力,但大部分同学开始学会怨天尤人。
2.2.2 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
相比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来讲,三本院校的学生知识储备量很少,因为大学之前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以后很难说服自己从头学起。更何况远离父母,独自在异乡上学,所以大部分同学的自控能力很差,不来上课的同学无故旷课,来了的同学要不就是迟到,要不就是上课玩手机。每逢节假日是任课老师最头疼的时候,放假前两天学生就自行先放或回家或出游,放假后返校上课,学生又有很多理由无法按时返校。
2.2.3 学习目的功利性
进入三本院校以后学生的两极分化较明显,一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曾经的失利,为了弥补这样的缺憾,所以他们加倍刻苦的学习,摆脱自己不堪的环境。但是绝大部分同学是麻木甚至是没有选择权的,在上大学以前他们的父母就开始寻找各种途径为他们铺路,让他们选择相应专业,不管学生是否适合或者喜欢这个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反正拿到毕业证就上岗。于是,就给学生造成这样的误区,上大学只为拿文凭,学什么理论或技能根本不重要。老师对其要求稍微严厉,学生就会产生各种叛逆心理。这种学生的动机不纯,也在无形中让他们缺乏自我定位,更何谈要为自己的理想而活?
2.2.4 不知何谓卑己尊人
三本院校的学生很多都出生“贵族”,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为从小都有父母的溺爱,所以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受不得半点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问题,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于师长:老师上课讲得慷慨激昂是应该、讲得眉飞色舞也应该,因为我交了钱的,何来尊重与感激?对于同学:攀比风盛行、拉帮结派比比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扭曲。这一切归根究底是因为学生本身就抵触学习,厌恶这个环境,所以导致他们无法敞开心扉去吸纳新鲜的知识。
2.3 三本院校学生的优势
2.3.1 天性的解放
虽然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很薄弱,厌恶理论的枯燥学习,但是他们大多从小多才多艺,开放性思维很好,感知能力很强,能够真实地去体会生活,领悟其中的智慧。他们不伪装不做作,对于一个话题他们总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够言之成理。
2.3.2 实践能力强
三本院校的学生喜欢在“做中学,学中做”,因为长期的学习理论知识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不断地积累。但是相比很多的制作专业来说他们很快就能上手,例如编导制作专业的同学,他们喜欢老师拟定一个命题,然后架着机器就去拍摄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按照自己特有的逻辑做成成品。
2.3.3 团队合作能力强
三本院校虽然在学风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很让人折服的,他们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三本院校的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都是很丰富,他们很善于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在教育中如何渗透温情教育
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融化冰雪的不是强力,而是温情。然而能否端平温情教育这碗水,我认为,关键是教育方式、教学技巧的问题,关键是看这份温情如何表达:
3.1 情感投入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觉悟的启蒙人,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准则。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对学生的关爱,比如天冷了提醒学生加厚衣服,学生生病了去看望一下,学生家中有事关心问一下等。
3.2 亲和力的树立
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一个有亲和力的辅导教师,在工作中往往会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管理效果。如走在路上学生给你打招呼,你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里暖暖的。
3.3 充分鼓励
学生的天性还是单纯的,他们需要你鼓励。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只要他有闪光点,就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给予学生几个“赞”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邱红霞.温情教育——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支点[J].皖西学院学报,2012,6(28):3.
[2] 李蓉.开启心灵之窗,温暖世界之“门”——高校学生爱心教育的探讨[J].德育,2010(04).
[3] 赵华远.情感关注——最温情的教育[J].吉林教育,2010.
[4] 周方方.浅析三本院校的学生管理对策[J].科教导刊,2013(02).
[5] 周飞.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J].教育管理,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