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教学与教研有机融合
2016-11-28陈华忠
陈华忠
面对教育改革新常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首先要在教师身上下工夫,要求教师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做好教学与教研的有机融合。
一、怎样做好教学工作
时下,教师应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呢?这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解读教材
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课时应深入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读懂教材的前提。只有真正读懂教材编写的意图,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新课标》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意味着教师有权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生活经验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教材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2)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课程资源?(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4)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5)在练习设计时应做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注意设计弹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因此,只有读懂教材,才会用好教材,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三种基本学生观上:(1)学生是生活中人,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儿童对你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人,“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与昨天不一样”;(3)学生是个个性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有个性,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姑息迁就,而应该巧妙而正确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指出并要求他改正。但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学习的储备状态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教材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甚至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顺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2)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3)哪些教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研究学生,教师要有切实的行动。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有喜怒哀乐,都懂得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欢乐,都希望教师能尊重他的人格和肯定他的劳动。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能够善于运用夸奖的方法来激励他的学生成长。它可以是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作业的展示……这种“夸奖”,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信念,也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预设教案
预设方案只是一种轮廓,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可操作性,让教师对其修改与填补,充实与完善。
一是预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要依据课本的情境图,尽量要应用好课本的情境图,若需要更换情境图时,应该简约一些、实用一些。突出教学的元素,直奔主题。
二是预设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编排教学方案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教学流程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作为预设教案的重点。教学流程一般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反馈学习情况→巩固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学预设做到两点,(1)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环节;(2)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既便于操作。
三是预设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做到:(1)练习的针对性。一般以课本上的“做一做”与练习上习题为主,适当补充。(2)练习的综合性。要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游戏或竞赛等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练习的开放性。设计要有开放性与拓展性的题目,拓展智力,培养能力。
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教师的思考过程;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预设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编写好每一节的教案。
4.自我反思
所谓自我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因此,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注重反思与总结,是中外教育大师走的一条可行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美国学者波斯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反思实践,使每一位教师拥有这种思想、意识、能力、习惯,最终实现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由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同时,教学反思还能够促进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通过反思,年轻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二、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
谈到教研,教师说得最多的往往是要听多少节课、写几篇教学反思、承担几节公开课、参加几次集体备课等。但只靠这种方式未必能达到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变教研任务为教师的成长需求,把“开展自己的行动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从教研活动中感受快乐,实现发展。
1.抓实理论的学习
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意味着教育。教师读书不仅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更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勤于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一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二要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认真阅读有关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报刊。对于教育教学理论,既要阅读、学习,更要多加研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学习时,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为了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素养,我校定期举行理论学习交流会,抽选部分教师将近期理论学习的心得与体会,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分享。为此,有些教师一边学习,一边把学习心得进行及时整理,形成厚厚的读书笔记。如今学习理论已经成为我校教师课余时间的一种休闲方式,学习理论已经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
2.呵护“小队式”备课
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式备课为主,虽然现在许多学校也非常重视并积极倡导教师集体备课,但是备课内容和方式的规定性往往比较强,备课的时效性和灵活性也比较差,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更无法有效激发教师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小队式备课,就是将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组合在一起,他们共同构思教学计划,共同分析教学内容,共同预设课前教学方案。小队式备课贯穿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课,由各小队成员随时随地结合教学进程自主进行,改变了以往集体备课中“母鸡多了不下蛋”的现象,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师合作的积极性。小队式备课采用了共享式教案,因此,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预案的讨论与完善当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
3.开展“沙龙式”研讨
教师自发地进行教研活动,是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种沙龙式教研往往针对性强、气氛浓、教师愿意参与、乐于探讨,学校要给予鼓励,精心呵护,保证教研正常开展。
沙龙式教研是鼓励教师独立思考,张扬个性,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更多的校本教研方式还将会被挖掘出来。它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教师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地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来,与大家分析讨论,共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与困惑的办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4.开展“跟进式”上课
跟进式上课是把“研”与“教”紧密结合起来,是教师群体带着新理念在新策略上进行攻关,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跟进式上课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议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议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议课之后,还要重新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跟进式”上课,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已取得的经验进行重新审视和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具体做法是:再次上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可重新选材,重新设计,吸取教训,修正完善,提高预设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再次跟进式上课,以求在认识上有新的飞跃。展示作课,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可做必要的修改,作为汇报课,向全校教师进行汇报。一方面听取大家的评议,征求意见,以求完善。另一方面推广互动教研课的成果,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展开。
5.开展“问题式”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引发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为此,鼓励教师立足自己的平时教学,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由于这样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实际,源自教师自身,因而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辟教学论坛,以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成员为主要力量,围绕教师自己平时教学过程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探究与交流,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解决问题,处理困惑,加深理解,促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6.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论坛
在线论坛,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建立教师个人博客。把平时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有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案例和试题等发到博客上,与同行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欣赏好的经验或共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与困惑,通过不断地交流互动,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博客平台相互交流、共享智慧,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开通学校教研QQ群。在QQ群中,上传优质课视频、教案、教学随感等,大家对某一节课视频或教案畅所欲言,或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研究和探讨,在QQ群里,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利用QQ群进行网络集体备课,QQ群集体备课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制约,教师既可以利用工作日,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或在家中上网,相互交流、指点,汇集了众人智慧,共享备课成果。
开展“聊天式”交流。教师可以参入QQ群或UC群或聊天室,在聊天室里,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有教学一线的名师,还有研究中小学教育的专家。正如群里有些老师说的:“能加入到群里来,即使不说话,能‘听大家发言,对于想成长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收获。”当然,在聊天式交流中,随时可以就某个问题单独聊。在聊天中,充满智慧的发言,会及时得到大家的表扬,在聊天式的交流中,我们也能随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聊天式的交流,还有一大好处,就是所有内容都会被随时贴在公共空间里,供大家再学习,再讨论。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