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四个突破口和着力点

2016-11-28谢道权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供给学校教育

谢道权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开始由“有学上”向着“上好学”的方向转变。进入“十三五”,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性决策,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关于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笔者认为,围绕教育领域“供给什么”和“怎样供给”的问题,当前要抓住重点,以扩大教育有效供给、改善教育供给质量、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创新教育供给机制为突破口,努力向学习对象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可选择的教育资源。

一是扩大教育的有效供给。“高消耗低效益、高负担低质量、高代价低获得”现象的成因复杂,但根源在于供给端。以问题为导向,反思并纠正管理和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行为。首先,要积极推进教育转型,从升学第一、分数至上的思想,投入驱动、硬件导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内生力和开放性,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实现服务理念、发展路径和育人方式的转型,尽可能地纠正不适应甚至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和措施。其次,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的推动作用,逐步推广“游考”和“免考”等评价手段;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推动跨校、跨区域的联动教研,不断提高教研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尽可能地减少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练习、考试、评价等行为。最后,提高国际教育水平。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重视互访互学、国际通用课程的使用、职业资格的培训等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世界公民意识、跨文化理解和国际交往能力,努力将高端教育需求留在本地、留在国内,有效遏制我国留学低龄化和扩大化的趋势。

二是改善教育供给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改善教育供给质量,稳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解决教育领域“供给什么”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全域的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布局调整,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有序完成义务教育“改薄”和现代化学校创建任务。因地制宜地实施“名校+”办学模式,加强区域内和跨县域校际之间的协作交流,搭建名校与弱校、农校、分校、新校之间的管理、研训共建通道。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的均衡差异系数,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面,进一步解决“择校”问题。其次,要积极尝试“行政班+走班”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保障学校的课程设置权、教师的课程开发权、学生的课程选择权为核心,全面推行分层教学、走班选课的教学管理模式,从学科走班、学生兴趣和成绩分层、推行教师行政班和教学班双岗管理等方面出发,逐步实现每人一张课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后,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新路径。搭建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做好微视频课程、微测试题、导学案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让学生免费使用,打破时空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教育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建立覆盖全社会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网络,逐步实现论证、预算、审批、申报、监督、评价等工作的网络化。

三是优化教育供给结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结构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基于总量调控的教育需求管理已不能“包打天下”。优化教育供给结构是解决“怎样供给”问题的重要突破点,重点是在补齐短板上综合施策,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教育供给结构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首先,推动学前教育的优质普惠发展。积极推动第二个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幼儿园布局,进一步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继续开展省优质幼儿园的创建工作。逐步增加公办编制,加大幼师的岗位培训力度,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和园际之间的资源配置、保教水平的差距。其次,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水平。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引进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特色学科领军人才,在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科研成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上持续发力。最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调整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稳步扩大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健全以市级开放大学、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居)民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网络,统筹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采用夜校或周末教学等方式,为转业军人、现代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提供就业培训,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

四是创新教育供给机制。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给予受教育者更多、更好的选择。教育治理、师资建设、特殊群体关爱……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内容,其实都关系到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关系到教育供给机制的创新。在结构优化之外,机制创新是解决教育领域“怎样供给”问题的另一个有效策略。首先,深化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各级教育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依法保障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推进管办评分离,引入第三方特别是以学生、家长为代表参与的教育评价,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降低办学“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尝试推行“助学卷”,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其次,健全师资培训、交流和补充机制。积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全员、瞄准高端、提升薄弱”的原则,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落实教师“县管校用”政策,健全城市教师支教、骨干教师送教、各类名师走教的教师轮岗制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并严控城区学校从农村选调教师,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下得去、留得住”的本土化乡村教师。新聘任的教师要优先配置给农村学校,并探索实施新招聘教师“先在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再回农村学校任教”的培养模式。最后,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对进城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落实“同城待遇”政策,让所有学生都能畅通入学,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建立残疾儿童学籍数据库,完善随班就读管理制度,让残疾儿童教育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对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等,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等方式,让这些孩子也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头戏,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扩大教育有效供给、改善教育供给质量、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创新教育供给机制,四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精心谋划、务实作为,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教育局)

猜你喜欢

供给学校教育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