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第一名士的人生悲喜剧(上)

2016-11-28张国刚

月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刘裕拓跋

张国刚

北魏(386—557)早期的历史,从道武帝拓跋珪(371—409)的建国开基,历明元帝拓跋嗣(392—423)的整固发展,到太武帝拓跋焘(408—452)的扩张并最终统一北方,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其中每一步都有汉族士人的贡献。清河崔浩(?—450)a历仕三朝,是北魏早期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分量的一个人物。崔浩之死,不仅是个人政治生涯的悲剧,也是北魏早期历史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反映。

一、崔浩的家世与北魏的开国

北魏的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珪,趁淝水之战后,前秦分崩离析之际,于386年重建代国b,不久改国号大魏。拓跋珪少年英雄,智勇兼备,灭后燕,拓疆土,雄才伟略,英勇善战,却染上了魏晋人的富贵病,喜食寒食散c。寒食散是一种从矿物质中提取的毒品,《千金方》里有此一药,食者不仅形成药品依赖性,而且病发时会让人产生幻觉,行为乖张,性格多疑。拓跋珪发病,性格烦躁,忿怒无常,总是担心周围的人会谋害他,或数日不食,或彻夜不眠,整天自言自语地唠叨,平生有哪些成败得失。他在听取百官奏事的时候,会突然想起奏事者的过往缺失,立即命左右拖下杀死,陈尸于寝宫天安殿前。“是时,群臣畏罪,多不敢求亲近,唯著作郎崔浩恭勤不懈,或终日不归。”崔浩与其父吏部尚书崔宏一样,“未尝忤旨,亦不谄谀,故宏父子独不被遣”a。

崔宏家族世代与十六国政权打交道,“祖悦,仕石季龙,位司徒右长史。父潜,仕慕容暐,为黄门侍郎。并以才学称”。崔宏本人号为神童,在前秦苻融帐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后又事后燕慕容垂。拓跋珪灭后燕,崔宏归附北魏,参与制度草创,是真正的北魏开国元勋,大魏的国名,第一次被用于对东晋的交往,就是崔宏所定。b

在父亲崔宏还是朝廷红人的时候,崔浩以工于书法,被召为左右。拓跋珪因为狂怒暴躁,被次子拓跋绍所杀。409年,太子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崔宏累官至天部大人(相当于六部尚书中的吏部尚书),以赠司徒去世,子崔浩袭爵白马公,并升任为博士祭酒。崔浩为拓跋嗣讲解《易》及《尚书·洪范》。拓跋嗣十分神往,因而向崔浩询问有关天文、术数方面的事,“浩占决多验,由是有宠,凡军国密谋皆预之”c。

崔浩懂术数占候,运用占候帮助北魏君主决策,是他机智的表现。415年,朝廷讨论天灾迁都的问题。

北魏因连遭霜旱,粮食短缺,云、代一带闹饥荒。专司天文历法的太史令王亮、苏坦向拓跋嗣建言:“按谶书,我大魏国当建都于鄴城,可得丰乐。”迁都是件大事,拓跋嗣以此问群臣,博士祭酒崔浩、特进周澹提出反对:“迁都于鄴,可以救今年之饥,非久长之计也。”为什么呢?“山东之人,以国家居广漠之地,谓其民畜无涯,号曰‘牛毛之众。今留兵守旧都,分家南徙,不能满诸州之地,参居郡县,情见事露,恐四方皆有轻侮之心;且百姓不便水土,疾疫死伤者必多。又,旧都守兵既少,屈丐(拓跋嗣贬称赫连勃勃为屈丐)、柔然将有窥窬之心,举国而来,云中、平城必危,朝廷隔恒、代千里之险,难以赴救,此则声实俱损也。”

反对的理由共三条,完全跟天象谶纬无关:第一是,迁都于南方,会使鲜卑拓跋部人口稀少的劣势暴露无遗,“情见事露,恐四方皆有轻侮之心”。北方少数民族能够统治中原,就是因为其部落有组织,汉地民众在国家政权瓦解之后,就很难被组织起来。而之所以难以被组织起来,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恐惧凶悍的游牧民族,谓其民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一旦露馅,四方必然有豪杰出来组织造反。第二是,北地民众迁徙到山东,不服水土,疾病死伤必多。第三是,旧都守兵少,北边柔然等部族觊觎南侵,云中、平城必危,恒、代之间相隔千里,道路险阻,恐怕难以相救。这样真是声势俱损了!相反,我们现在据守北边,山东有变,轻骑南下,山林沟壑之间,“孰能知其多少!百姓望尘慑服,此国家所以威制诸夏也”。等到来春草生,乳酪将出,兼以菜果,得以秋熟,“则事济矣”。拓跋嗣问:如今仓廪空虚,无以待来秋,若来秋又饥,将若之何?崔浩问答说:目前宜简择饥贫之户,使就谷山东,以解燃眉之急;若来秋复饥,当更图之,但方今不可迁都耳。于是,拓跋嗣采纳了崔浩的建议,鼓励耕种,劝课农桑。次年丰收,民遂富安。a

崔浩的主张,首重国家安全,政权巩固。天象谶纬,提都不提。

二、神奇占星术折服了明元帝

然而,崔浩获得北魏高层的认同,确实与他神通广大,善于阴阳占候有关。当年后赵石虎奉佛图澄为军师,迷信色彩浓厚,拓跋嗣信的是神秘的占星术。

史家称赞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b。崔浩的星占术,就是善于把天象与人事相结合。“浩善占天文,常置铜铤于酢器中,夜有所见,即以铤画纸作字以记其异。”c夜有所见,记其所思,贯通天人,不完全拘泥于天文表象,这就是崔浩星占术的过人之处。这与他的同僚下属高允完全不同,“允虽明历,初不推步及为人论说”d。

试举一例。有一年,皇宫里无由头地发现了一只兔子,经调查,兔子绝对没有可能混进宫中,大概门禁的卫士也不敢说自己曾经打盹。拓跋嗣让崔浩推算一下,兔子怎么混进宫中的。偌大的皇宫,怎么会有兔子进来?这样的小事居然让军师去算,说明拓跋家族迷信到什么程度!还是崔浩脑子转得快,“当有邻国贡嫔嫱者,明年(415)姚兴果献女”。

十月初二,后秦国西平公主出嫁魏国,拓跋嗣以后礼纳之。这一年,拓跋嗣虚岁18岁,秦女铸金人不成,乃以为夫人,“宠遇甚厚”。国君娶妻,乃是大事。后秦姚兴为了安排好后事,要稳定与北魏的政治关系,乃将公主嫁与拓跋嗣a,这种事情一定不是心血来潮,要协商、谋划很久,参与机密的崔浩,定然预知。b读者至此,对于崔浩的星占和料事如神,当可莞尔。

娶秦女之后数月,魏太史奏:“荧惑在匏瓜中,忽亡不知所在,于法当入危亡之国,先为童谣妖言,然后行其祸罚。”拓跋嗣召名儒十余人,使与太史议荧惑所诣,崔浩对曰:“按《春秋左氏传》,‘神降于莘,以其至之日推知其物。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二日。庚之与午,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长安,荧惑必入秦矣。”其他人都忿怒地说:“天上失星,人间安知所诣!”崔浩笑而不应。后八十余日,荧惑出东井,留守句己c,久之乃去。后秦大旱,昆明池竭,童谣讹言,国人不安,仅隔了一年,后秦为东晋所灭亡。“众乃服浩之精妙。”d

417年,东晋权臣刘裕趁后秦姚兴死后不久,新君姚泓暗弱,发兵大举伐秦。后秦遣使求救于魏,毕竟是姻亲嘛。拓跋嗣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众人皆曰,潼关天险,刘裕以水军攻之,甚难;若晋军登岸北侵,其势便易。所以,刘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也许目标是冲我大魏而来。再说,后秦与我,婚姻之国,不可不救。宜发兵断河上流,阻止刘裕,勿使得西。

崔浩分析说,刘裕要攻打后秦谋划已久。今姚兴死,继任者姚泓怯懦无能,国多内难。刘裕乘其危而伐之,志在必取。我们不必招惹他,“若遏其上流,裕心忿戾,必上岸北侵,是我代秦受敌也”。如今柔然寇边,民食缺乏,若复与刘裕为敌,非良计也。不若借给晋兵黄河水道,任其西行伐秦,然后屯兵以塞其东归之路。“使裕克捷,必德我之假道;不捷,吾不失救秦之名。此策之得者也。”他进一步说,南北生活习惯很不一样,即使我们放弃恒山以南,刘裕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我争守河北之地,何必担忧!“夫为国计者,惟社稷是利,岂顾一女子乎!”拓跋嗣总体采纳了崔浩的方针,同时派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十万屯河北岸,以为预备。a

长安、洛阳是中原王朝的核心地区,收复北方,首要目标是建都长安的后秦,认为刘裕会攻打建都平城的北魏,确实是皮相之论。崔浩的见解独树一帜,就是基于这种基础判断。

此后,拓跋嗣多次与崔浩研讨刘裕北伐形势,或在侍讲之时,或在朝堂之上,崔浩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拓跋嗣问:“刘裕伐姚泓,果能克乎?”崔浩认为必克无疑。首先,他肯定刘裕的才华,认为后秦主姚泓不是其对手。还说,刘裕白手起家,其才能过人,在慕容垂之上。其次,他不赞成拓跋嗣趁刘裕北伐之际南征的想法,理由是:大魏之西有屈丐夏政权,北方的柔然,总是伺机犯境;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不是刘裕的对手。崔浩更有远见地提出,刘裕不可能留居关中,他的目的只是打出声望,回到东晋后必将篡位,即使他留兵屯驻,关中也必然守不住。“愿陛下按兵息民,以观其变,秦地终为国家之有”,我们就等待时机好了!b

崔浩还谈了他对最近国际时局的看法:“臣尝私论近世将相之臣: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幼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祸乱,司马德宗(晋安帝)之曹操也。”至于屈丐(赫连勃勃),崔浩认为,其“乘时缴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拓跋嗣大悦,两人语至夜半。a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对国际形势的总体把握,崔浩解析天象人事,就能自出杼机,理论联系实际,高人一筹。最让拓跋嗣心服的是对刘裕篡位的预测。刚才的分析中,崔浩已经指出刘裕就是当今的曹操。这对于崔浩来说,不难预测,对于拓跋君主则未必。

418年,“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八十余日而灭”。魏主拓跋嗣召诸儒、术士问之曰:“今四海分裂,灾咎之应,果在何国?朕甚畏之。卿辈尽言,勿有所隐!”群官都推崔浩出来应对,崔浩曰:“夫灾异之兴,皆象人事,人苟无衅,又何畏焉?昔王莽将篡汉,彗星出入,正与今同。国家主尊臣卑,民无异望。晋室陵夷,危亡不远;彗之为异,其刘裕将篡之应乎!”众无以易其言。b两年之后,刘裕果然废晋受禅,魏主派人专门把崔浩请来,说,你当初预测的事完全应验了!我终于相信天道的神秘了。c

423年,拓跋嗣去世,太武帝拓跋焘登基。北魏进入大规模统一时期。崔浩是拓跋焘最重要的谋臣之一。灭赫连夏,破柔然,灭北凉,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崔浩谋划决策,运筹帷幄,往往引占星术佐助自己的论证,深获太武帝信任。

可是,也正是在太武帝时期,崔浩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这又是为什么呢?

猜你喜欢

刘裕拓跋
“屎壳郎”大王
未来日记
阳台上的“撩”:蛊惑了一颗曲解的心
拓跋珪的“天赐”时代
作文获奖后
化蝶
都是歌舞惹的祸
《锦绣未央》原型:反派是傀儡,配角是狠人
领导是咱老家人
偷皇帝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