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害怕,越要面对

2016-11-28刘颖丽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不安全感农夫不合理

刘颖丽

“谈虎色变”典出《二程遗书》,说的是一位农夫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只是十分吃惊,而他则表现得万分惊慌,原因是这位农夫真正体验过被老虎伤害时的可怕。“谈虎色变”原指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人或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但“谈虎色变”的现象却不少见。被狗咬过的人,听到狗叫声就会惊慌不已;遭遇过车祸的人,谈起车就会大惊失色。在一定程度上,害怕和恐惧对危险有警示的作用,是我们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但是,如果一个人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如动物、密闭的小房间;广场、登高等,产生无法控制的、强烈的、不合理的恐惧情绪,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就是“恐怖症”了。

心理学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恐怖症致病原因中起着重要作用,要缓解和克服恐惧心理,还需从心理、社会因素入手。首先,要面对、接纳自身的恐怖情绪。认识到恐怖情绪源于我们对危险的人或物的预测,源于外在的威胁或内在不安全感。然后,客观分析导致内在不安全感的真正原因。如,害怕狗是因为曾经被狗咬伤过和被狗咬伤的痛苦体验。接着,发现不合理认知。如,现在遇见的狗不是曾经咬伤过自己的狗;这个品种的狗非常温顺;这只狗小到一只脚那么大……打破“是狗就会咬伤我”的不合理信念。最后,迈出一步,勇敢尝试。如远远观察一下狗的行为,适应一下狗的叫声,慢慢碰触下很小的狗,尝试着抚摸下小狗柔顺的毛……直至我们能够不刻意回避狗。

恐惧是我们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帮助我们脱离危险,但若因恐惧而无法进步就得不偿失了。对于恐惧,我们要有客观、清醒的认知,并敢于“直面虎狼”,才能不再“谈虎色变”。

猜你喜欢

不安全感农夫不合理
本期导读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
在不安全感和诸多漏洞之间养生谜中迷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