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玻璃心”或是“求救”

2016-11-28陈宝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玻璃心儿女过度

陈宝

一辈子风风雨雨,老了反倒变得“脆弱”了。专家指出,这可能是老人发出的“求救”信号。

“孩子们不心疼我了”

三年前,王女士因冠心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康复后就像换了一个人:原来很随和的她,动不动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天天和孩子们念叨着:“孩子们不心疼我了,我是没什么用了,就等死吧!”解读:性格变了实际是“脑子”变了。老年人突然变得脆弱,与他们的躯体疾病分不开。每种疾病都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改善精神症状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有效的策略。

“儿子日子肯定过得很窘迫”

董女士今年七十多岁,儿子定居加拿大。儿媳妇怀孕后,董女士觉得儿子日子肯定过得很窘迫,非要去照顾,谁劝都不听。到医院一检查;董女士是抑郁偏执状态。解读:老年抑郁患者与中青年的抑郁患者明显不同:中青年抑郁患者往往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但老年抑郁患者常常表现为担忧,有时候甚至是很可笑的担忧。董女士这种对儿女的过度担忧实际上是抑郁的变性,表现为偏执。这种状况就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很快就能缓解症状。

因此,老人表现出的关注自我、放大疾病、过度紧张等情况,实际上是在向家人或外界求助。做儿女的除了照料他们的生活外,还要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鼓励老人积极配合治疗,打消生活顾虑。

猜你喜欢

玻璃心儿女过度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天山儿女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江湖儿女
敲碎职场玻璃心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