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漫笔
2016-11-28赵珩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4期
赵珩
“治大国”与“烹小鲜”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可同日而语,其实这里面讲的也是一个“悟”的问题。且不言“治大国”的道理,以“烹小鲜”而论,一是要取材得当,二是要运用自如,三是要调味和谐,浓淡相宜,色泽匀称,主次有序。好比安排一桌筵席,总要有荤有素,有浓有淡,有冷有热,有主有次,咸甜酸辣参差其间。如船过三峡,时而奇峰突兀,时而开阔无垠。
至于一道菜的烹饪,也是大有学问的。要达到色香味俱佳,首先要因材施技,其次还要考虑作料的配伍,火候的掌握。此外,时令、环境等等,也是要顾及的因素。南方人常笑话北方人不会吃鱼,认为红烧、糖醋等等做法破坏了鱼本身的鲜美。江南水网稠密,江河湖泽遍布,鲜鱼易得,清蒸切脍,自然质腴味美,大可原汁原味,本色卓然。旧时北方活鱼不易得,且水质较硬,即使活鱼,肉质也不如南方细而鲜美,因此多以厨技和作料来弥补这种缺憾。至于作料的使用,更要恰到好处。淡则无味,过犹不及,甜咸酸辣的运用,犹如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调和得当,方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产生适口的味道。火候的掌握,要根据原料的品质而定,同时也要从追求的目的出发,质实而顽钝者,当以文火徐成;鲜嫩而脆软者,当以急爆之火攻之。粤人喜生脆,故蔬菜多以断生为度,北地食熊掌驼峰,多用纯汤细火煨炖。
烹饪一个菜肴也好,调配一桌筵席也罢,最终要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也许这就是儒家所谓中庸。中庸者,以不偏为度,以不变为法,是儒家最高的道德规范,从而达到相对的平衡与和谐。至于老子以“烹小鲜”来比喻“治大国”,讲的实际上是一个“悟”的道理。如果以为凡能“烹小鲜”者都能“治大国”,岂不太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