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2016-11-28余丽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必要性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余丽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的现象,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本文着重阐述在高职院校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必要性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是最深的文化实力。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当中融合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道家、儒家、法家各种流派的中国古代哲学伦理思想。其中涵盖了很多优秀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爱情操;“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取清白在人”的民族气节;“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品质;“自强不息”“刚健奋进”“发愤忘食”的进取精神。这些优秀文化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中,又存在于民族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中,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支配人们的思想行为。

二、高职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普通高等教育比肩的重要教育体系。然而,在努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片面抓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切不可以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违背了我们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大学生的初衷,达不到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培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缺口。例如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不够,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取消了语文、历史等这样的通识课程,只大量开展专业职业课程;即使有这样的认识,也常常流于形式,具体的落实没有到位,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最大的缺口是大部分高职学院没有建立整套完备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未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培养和熏陶。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人文素质偏低,这些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在中国肥沃的土壤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制定纲领,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些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其蕴含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正是我们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所应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担当者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具体影响如下:

1.爱国主义精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家国为重,心系民生、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不断浸润着中华儿女,哪怕在艰苦的岁月,也写出“龙”的精神品质和风骨,凝聚了中华魂。这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从业所必备的最重要的精神素质之一。

2.礼仪文明

从《诗经》到《礼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断展现出一个“礼仪之邦”的风度和气韵。礼仪文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人情世故、待人接物、国事往来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学会修身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安身立命。

3.开拓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激进有力的话语,激励学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荒废年华。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将会指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找到人生的动力和方向,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4.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群体和谐、精诚合作的精神,否定个人主义,看重团队精神。这些有助于修正高职学生的不良思想,重建团结和谐的优良校风。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强化校园建设的根基,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强化校园主流文化,才能抵抗不良思潮,真正保障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身心健康,达到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任聪敏.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 (4).

[2]朱萌,张立成.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钟华,王军,张群生.浅析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必要性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