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建设

2016-11-28陈贝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博物馆

陈贝

摘 要:博物馆被称为再教育的社会大学,是能够为公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而学生讲解员队伍作为博物馆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对其进行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高校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特点出发,结合笔者三年多在西南联大博物馆义务讲解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对于建设这支队伍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 学生讲解员 队伍建设

1 绪论

博物馆是艺术精华的聚集地,是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教科书。当下,“文化强国”政策使得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日益显赫,再加上现代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博物馆的建立已经成为博物馆丛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校园文化的传播窗口。作为这个窗口的“守门人”——学生讲解员队伍,其建设的必要性则不言而喻,对外: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可以极大地体现出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对内: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可以在渗透融入式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完美诠释。

2 高校博物馆和学生讲解员队伍的概念

2.1高校博物馆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高校博物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大学文化传承、艺术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辅助的重要阵地。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队伍中一支特殊的群体,它隶属于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宣教功能,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窗口,是衡量一所高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

2.2学生讲解员队伍

学生讲解员队伍是一个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主报名,经过筛选、培训后组建的讲解队伍,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在老师的统一管理下,完成博物馆的全部讲解、接待任务。学生讲解员队伍有别于社会上的讲解队伍,因其身份和工作场所的特定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义务性;(2)业余性;(3)流动性; (4) 质朴性; (5) 热情性。

3 西南联大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优势及笔者建议

3.1联大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优势

西南联大博物馆位于云南师范大学内。30多年来,博物馆一直谨记历史嘱托,大力宣扬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和“一二一”运动的民族精神,至今,已接待了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博物馆有一支学生义务宣讲团,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有20多年了。上万场的讲解接待工作让这个团队为大众所知晓,外界的一致好评也让这个团队备受关注。我校师生对这支队伍的一致评价是:友爱、团结、踏实、有活力。外界游客的统一评价是:素质高、形象好。

基于讲解队三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大家提出的种种改善意见,仅仅把握住了队伍建设的大方向,而把决定成败的细节问题忽略了,然而,细节决定成败。这也正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3.2基于现状,结合联大讲解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

3.2.1讲解队伍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社团

大学里的学生社团各有千秋,性质大有不同,作为博物馆的学生讲解员,我们在接待讲解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代表的已经不是个人,而是博物馆、是学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解员的工作性质要更加严肃,绝对不是一项仅供娱乐的社会实践。这支队伍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谨记这一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接到任务时拿出应有的态度。举个例子:我们联大学生讲解员队伍的例会是每周的周一中午,风雨无阻。例会内容主要是安排讲解、强调讲解注意事项、值班细则等等,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长期执行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化到每位讲解员行动上的是一种真正的“职业习惯”。对于讲解员队伍来说,我们是宣传的窗口,工作性质很特别,要想强化队伍的整体实力,软实力的强化应首当其冲。

3.2.2让每个队员都有团队归属感

讲解队是一个学生社团。在这个团队里,每个队员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新老交替,流动性大,总给大家不怎么稳定的感觉,这种消极的氛围会影响工作的质量。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需要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大家,这就是归属感,每个队员必须发自内心地、自愿地完成每项工作。博物馆每位老师和老的讲解员有义务去带动整个队伍的气氛,“传帮带”的作用不仅仅针对讲解能力,更多的是情感的“传帮带”。联大学生讲解队每年都会送老招新,每年要招进15个左右的新队员。在新队员培训期间,不论是带队老师,还是老队员们,大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这个团队就是个大家庭,大家来到这里除了学习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跟每位家庭成员好好相处,在家长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来经营这个家庭。潜移默化的,每个有心的队员都会对这个团队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3.2.3给予每个队员足够的情感荣誉值

获得荣誉便是获得一种肯定,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一样,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西方管理学家多种学派提出的精神激励理论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对讲解员,除了实施最基本的“制度管理”外,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管理”。我们联大讲解队每年的招新送老活动都会在5月份举行,在会上,老的讲解员会依次跟大家分享自己在队伍里成长的点点滴滴,虽然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总能让在座的队员潸然泪下,这也就体现了我第二点强调的“家的归属感”。会上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给退队的讲解员颁发“西南联大终身讲解员”荣誉证书,这九个字对于我们每个即将退队的队员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精神上的肯定对于我们每个队员来说便是最大的回报,更是对在职讲解员的一种无形鞭策和鼓励。

3.2.4充分发挥队长的作用

作为一队之长,这个职位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它是老师和队员之间的纽扣,过松过紧都不合适。队长有别于一般的队员,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外,以下几点也不可忽视:首先,队长也是学生。在学生队伍中,要想带领队员们顺利开展工作,队长除了自身拥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外,馆内老师们的额外肯定也是必要的。在队员面前,老师要尽可能多地提队长的名字、队长的工作内容,要让队员们感觉到,老师很信任队长,这样才能让队长的协调工作更好地开展。对于队长来说,工作起来会更有底气,而对于队员来说,会更加信服队长;其次,队长的职责不是简单地分配讲解任务,还要情系每个队员。抛开工作性质,大家都是同校的学生,而且每天的讲解工作时间总归占少数,大量的时间都是作为朋友的相处过程。对于队长来说,这个过程尤为关键,忘记队长的头衔,跟大家一起谈笑风生,并且在了解到某位队员需要帮助时,队长一定要学会关注,尽力帮助,让队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最后,队长要学会科学分配讲解任务,做到“因地制宜”。因为讲解的对象不同、层次不同,所以在分配每场讲解时还要考虑到哪个讲解员最适合带这场讲解。当然这就要求队长熟知每个队员的业务水平和讲解特点,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讲解员。不过在这过程中,队长也要做好各方面的权衡,不偏不倚,秉公办事。总之,队长这一职位很重要,一名合格的队长是这支队伍建设的关键。

3.2.5辅助每个队员在队伍中定位自己

对号入座,井然有序。既然是学生社团,成员必定是来自不同的专业,专业不同则大家的兴趣取向和能力强弱便偏向不一。就拿我们联大学生讲解员队伍来说,队员们的讲解水平高低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讲解员都只关注讲解,队伍的建设是多方面的,每个队员找到自己可以建设的“点”便会其乐融融了。我们讲解员所涉及的专业有: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文方向)、旅游管理、化工实验、文秘等。在培训过程中便会发现,小教中文、旅管和文秘专业的学生对讲解要领的掌握速度较快,而化工实验专业的学生则会相对较慢。所以,小教中文、旅管和文秘的学生在讲解上略胜一筹,他们承担的讲解任务就会较多;不过,我们馆里有一项勤工助学的扫描文件工作,也是有关西南联大研究的工作任务,化工实验的同学凭借着自身的认真和扎实,成了这份工作的不二人选;艺术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生,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每次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鼎力相助,队伍的气氛总能让他们带动起来。所以,我们这支队伍很和谐,大家你长我短,以长补短,都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长处。

4.结语

博物馆的教育角色在社会教育中,因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讲解员队伍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讲解员的言行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大家对博物馆的认识也是从讲解员的解说开始的。每个高校的博物馆都要成立自己的学生讲解员队伍,而学生讲解员不同于社会上的专职讲解员,学生的讲解更符合学校的氛围,所以在建设这支队伍时,我们要抓住“学生”这一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而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可供借鉴的体系让我们的高校去效仿、学习,以上是笔者基于自己三年的讲解工作经验所提出的五点建议,期待会对我们高校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建设有所帮助。鉴于读者所就读学校的博物馆的特殊性以及局限性,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进一步的、更全面的研究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并进行更深入地说明。

参考文献

[1]曹馨.关于高校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5:116-118.

[2]沙晓红.刍议高校博物馆学生讲解员培训[J].科教文汇,2011,04:205-206.

[3]刘亭亭.浅议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问题[J].青春岁月,2013,07:220-221.

[4]李初一.我当了一次讲解员[J].金色少年,2011,02:27-29.

[5]昝义.首批“985”高校博物馆现状与分析[J].中国科技技术大学,2001.

◇责任编辑 刘晓露◇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