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时期湖南路之社仓

2016-11-28何书林王江燕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朱熹湖南

何书林,王江燕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南宋时期湖南路之社仓

何书林,王江燕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社仓作为一种民办仓储,对救荒备荒起到了重要作用。南宋乾道五年,朱熹创办五夫社仓并进一步将其推广至全国。在这样一个社仓兴建热潮的背景下,湖南社仓应运而生。此外,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南宋时期湖南地区自然灾害尤其是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饥荒和地方动乱亦随之发生这一现实因素以及思想文化上的因素即湖南地区真德秀等理学家和湖湘学派思想的影响。岁久法坏,在后期,社仓因为管理不当或仓官侵移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弊端,以至于有些社仓被其他地方仓储所代替,但在饥馑之年它对湖南地区甚至南宋政权的社会秩序的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宋;湖南;社仓

一、前言

(一)选题缘由及学术回顾

洪范八政,民食为先。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食问题。社仓是仓储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宋,形成了常平仓、义仓及社仓为骨干的完备的仓储备荒制度。社仓与前二者不同,它设于乡村,民众受益范围更广,而湖南在明清又是重要粮仓,这肯定与它在宋代的仓储制所奠定的基础有关。故本文主要探讨在南宋湖南地区出现的社仓。对这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南宋关于湖南地区仓储制度的完善,以及把握南宋与当今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和民食这条线,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关于社仓制度的研究,一直都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从仓储救荒的整体方面进行研究的著作,最早的是邓云特的《中国救荒史》[1],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救荒史实,又论述了历代救荒思想的演变过程以及历代救荒政策的实施。另外冯柳堂的《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2]主要引用《朱子全书》等史料来论述。梁庚尧的《南宋的社仓》[3],从背景与渊源、创设与推广及发展与演变三个方面对南宋的社仓作了详细的论述,是研究南宋社仓比较全面的力作。还有许秀文的《浅议南宋社仓制度》[4]、周方高的《南宋湖南地区仓储制度研究》[5]等,但这些主要是整体性的成果,缺乏对区域性的系统探讨,少有把南宋、湖南、社仓这三者统一起来作一个专门的论述。故笔者希望就这方面作探讨。

(二)地理界定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南宋荆湖南路的概况,并非现今的湖南省范围。南宋时湖南分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包括潭州、衡州、道州、永州、郴州、邵州(宝庆元年升为宝庆府)、桂阳军、武冈军[6]。

二、南宋社仓的起源

宋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朝代,所以救灾备荒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其重要。社仓作为仓储备荒的一部分,它的兴起与统治者关心民生,重视粮储备荒有关。长编里就有提到:“岁之丰俭,不可预期,傥不幸有水旱之虞,卒然有边境之患,其何以救之。古者有九年之蓄,谓之太平,水旱人无菜色,盖谓天下之民,皆有九年之蓄,非专谓兵食也。”[7]宋太宗也曾言:“国家储蓄,最是急务,盖以备凶年,救人命也。”[8]其次,社仓在南宋建立时就有了历史依托。正如梁庚尧所说:“社仓并非全新的制度,其渊源远可追溯至隋代的义仓,近则取法于北宋王安石新法中的青苗法。”[3]隋开皇五年,工部尚书长孙平上书进言:“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19]故又称社仓,但之后在施行过程中移于州郡,失去了原意。而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和朱熹所创的社仓制有所一致,都是“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2]86-89防止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受到高利贷剥削。而青苗法的弊端在于设于州县、委之非人、敛散过重等,如朱熹所说“其处之也,以县而不以乡;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其行之也以聚敛亟疾之意而不以惨怛忠利之心。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10]南宋的社仓制在吸取历代仓储制和青苗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社仓的产生除了政府重视仓储以及历史条件外,还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理学家、士大夫等的倡导以及宋代仓储救荒思想的发展。宋代是灾害频发时期,“两宋灾害频度之密,盖与唐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有过之”[1]22。而严重的灾荒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会促成人口流移死亡和农民暴动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动乱,另一方面会直接间接的造成社会经济破坏。[1]127-173这些现实因素就需要社仓的出现。此外,据梁庚尧的观点,社仓的创设还源于朱熹等理学家的社会理想的实践及士大夫们的积极响应。

社仓之制,始于南宋,首创之人一般认为是朱熹,但其实最早行社仓的是魏掞之,《宋史》记载:“诸乡社仓自掞之始。”[11]朱熹自己也说:“予亦为之于崇安,其规模大略仿元履。”[12]但因魏掞之之后后继者不济,官吏经营不用心等,弊端越来越多,救荒备荒之原意已失去。故一般认为是朱熹首创。

乾道五年,朱熹于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建五夫社仓。起源是“乾道戊子,春夏之交,建人大饥。”乾道四年,发生灾荒,刚好朱熹此时居于此,看到这种情况,与乡人刘如愚共同请求知府拨常平米六百石,从而得以赈济灾民,结果“民得遂无饥乱以死,无不悦喜欢呼,声动旁邑,于是浦城之盗无复随和而束手就擒矣。”[13]3720这年冬天的时候,乡民要将所借米谷还于官府,官府准其留置乡中,以备凶荒。第二年夏天,朱熹又请于官府曰:“愿自今以来,岁一敛散,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又可以抑侥幸、广储蓄。即不欲者,勿强。岁或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大侵则尽蠲之,于以惠活鳏寡,塞祸乱原,甚大惠也。请著为例。”朱熹所倡导的五夫社仓其经营方式是将乾道四年所攒下的常平米六百石每年夏天贷放给平民,收息两分,以后随年敛散,小歉减一半的利息,大饥则全免。得到许可后。又向沈公度申请仿古法,建社仓以储之。得到批准后,“始于七年五月,而成于八月。为仓三。”[13]3721

至淳熙八年,朱子创办的社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希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仓,在《社仓事目》中说到他创办社仓的起源和过程“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有社仓一所,系昨乾道四年乡民艰食,本府给到常平米六百石,委臣与本乡土居朝奉郎刘如愚共同赈贷。至冬收到元米,次年夏间,本府复令衣旧贷人户,冬间纳还。臣等申府措置,每石量收息米二斗,自后逐年依此敛散。或遇小歉,即蠲其息之半;大饥,即尽蠲之。”其成效“至今十有四年,已将元米六百石纳还本府。其见管三千一百石。”“窃其法可以推广,行之他处。”朱熹还提出社仓的建立要因地制宜,“如有乡土风俗不同者,更许随宜立约”,“其不愿置立去处,官司不得抑勒”[14]。之后朝廷采纳朱熹的建议,于淳熙八年十二月甲子“下朱熹社仓法于诸路”[15]。

三、南宋湖南社仓的出现和分布

既然社仓已经得到朝廷的许可得以在全国推广,那湖南又是何时开始兴办社仓的呢?具体的最早创办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从真德秀的记载中,可知最晚在庆元初年,在湖南长沙县就已经开始创办社仓。文献中这样记载到:“惟长沙县诸乡,有社仓二十八所”,“剏始于庆元初年。”[16]之后在向朝廷申请置办十二县社仓的奏状中又提到“而潭之属县曰长沙者,而有仓二十八所,盖庆元初知县事饶干所立”。可知,庆元初年长沙知县饶干在长沙县创办社仓二十八所,由此说明,社仓在湖南最早出现应是在庆元初年。之后一直到嘉定十七年,距上次庆元初在长沙县创办的二十八所社仓已三十余载,社仓都没有在潭州其余十一县得到推广,以至于在遇到灾荒时,饥馑之民众多。于是嘉定十七年,真德秀先上报朝廷要在潭州其他县推广社仓的缘起和目的:“岁适旱蝗…亲见饥穷之民,惟乡落最甚,而致粟又为最艰,劳费不啻数倍。因慨然深念,使社仓之法推行而不废,在在皆有藏粟,以之振民。”因为旱灾饥荒,饥民众多,真德秀希望能通过创办社仓使民有所储。创办社仓之法为“用是撙节浮费,一官钱易谷于总所,凡八万石。益以他谷,为九万五千余石,十二县置仓百所。令人户之当输谷于州者,就输之社仓,其敛散之规,息耗之数,大概悉仿朱熹所上条约,而因时救弊,视俗制宜者,又加详焉。”[17]宝庆三年,社仓的创设推广到了武冈军,“本军自宝庆三年,有知军吕朝散劝谕到在城上户,每年蓄积米二千石,至三四月青黄不交之际,即以市价斟酌量行裁减出粜。凡籴此米者傍城内外共二千一百单三家,此于小民所补不细。”[18]可知武冈军社仓由知军吕朝散劝谕当地富户出积米二千石,以备凶荒出粜,惠利小民。虽说自从创办了社仓,当地贫民的生活比其他地方更有保障,“比之他县贫民,粗有所持”。但这种社仓贷放的范围是有限的,“凡二十亩以下之户,皆预贷谷,赖此得充粮种”[16],“又念社仓贷谷,止及末等有田之人,而细民无田者,不得预也。”可知,这样的社仓不能普及到所有乡村中的贫民。于是,真德秀将社仓发展成另一种形式-义廪,“以今岁义米,附纳社仓,为赈粜之备。然义米有限,而贫民至多,岂能均及,于是又以居乡之日所为义廪规约,以劝有力之家,盖欲公私叶力,共济斯民,使无饿莩流离之害。”[19]“有力之家”指的是有一定资产的富家,真德秀提出要劝当地的富家出谷创设义廪。梁庚尧认为真德秀在潭州乡村所创的社仓是兼采贷放和平粜两种方式,而各有不同的救助对象,劝导富家所设的义廪实际上就是平粜式的社仓[3]。但最先提出设立平粜式社仓的是陆九渊,“敝里社仓,目今固为农之利,而愚见素有所未安,盖年常丰,田常熟,则其利可久,苟非常熟之田,一遇歉岁,则有散而无敛,来岁缺粮种时,乃无以赈之。莫若兼置平籴一仓,丰时籴之,使无价贱伤农之患,缺时粜之,以摧富民闭廪腾价之计。析所籴为二,每存其一,以备歉岁,代社仓之匮,实为长积。”[20]陆九渊主张将贷放式社仓和平粜式社仓两者结合,才能在丰收和歉收时都让农民得到救济。绍定四年,在潭州湘潭县定胜市也仿效了真德秀的这种做法,创办了义廪。“绍定四年,邵知县自信曾拨钱一千七百貫足,创义廪于定胜市。”[21]湖南社仓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南宋湖南社仓设置表

四、南宋湖南社仓的利弊及后续演变

社仓与常平仓、义仓不同,在发生灾荒时它能够更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济,而且受众范围也更大。正如朱熹所说的那样,常平、义仓“皆藏于州县”对乡村帮助不大,而社仓设于乡邑,因此南宋社仓的兴起对农村减灾救荒和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一定的功效。故真德秀说:“凡置仓之地,虽遇凶岁,人无菜色,里无嚣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湖南社仓也出现一些弊端。弊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大族、士人专权,挪为己用。绍定四年,湘潭县定胜市创办的义廪“缘去县百里,不便检抳,三四年间,仓官侵移,旋失初意”。因距县城较远,不便监督,以至于成了仓官谋利的工具。此外,因劝谕富家出资甚少,故地方政府对其进行改进和调整。如宝庆三年创置的武冈军社仓“照得本军上户绝少,劝到积米之家,多者止数石,少者至五七斗,事出勉强,颇为费力,兼其间多有田产退落,户头死亡之家,官司即有名藉,卒难销豁,是以两年之间,人户多有以此陈词者”,故知军李知新进行改进,至绍定五年共籴米三千石,于是“创夹屋三大间,专一安贝宁上项米斛,欲在每年四五月间出粜以济细民,候秋成却行收粜归仓,每岁循环为之所有。每年粜籴之时,出粜则依时价每升减二文,收籴则依时价每升增一文”[18]。

五、南宋湖南社仓出现的原因

除了在全国大的背景下社仓兴起这一因素外,还有什么促使了南宋湖南社仓的兴建呢?

张文将南宋全国社仓的分布情况列表进行分析,认为从社仓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湖南、安徽等地,其中湖南占总数的8.7%[22]。在当时湖南并未完全开发,甚至在湘西等地区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何以社仓的分布还能在全国居于前列呢?

首先,宋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朝代,而宋代的湖南地区又是十年九灾,灾害发生的种类又多,以水旱灾害为主。据可考的资料统计,宋代湖南发生灾害的总次数为124次,其中水涝灾害32次,约占总数的25%,旱灾29次,约占22%[23]。自然灾害一发生,就容易发生饥荒,造成人民流亡,更甚者,会群起而为盗,引起社会动乱,这是政府绝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所以社仓也往往相继产生于自然灾害、饥荒的发生。如《长沙府大觉社仓始末》中记载的:“待制真公帅潭之明年,湘阴早田间苦巨浸,晚稻耗于烈风,以故谷价翔踊……于是有请于朝,截籴马谷义米,命十二邑咸立社仓以贮之。”[24]又如真德秀在潭州任郡守时,“适潭人连岁艰食,今夏旱暵尤甚”。可知旱灾严重,农民无以为继,真德秀见此情景,便向朝廷申请在潭州十二县设置社仓。由上可知,宋代湖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其导致的饥荒是湖南社仓设立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宋代是一个理学兴起的朝代。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而湖南社仓的积极倡导者真德秀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他在劝立义廪文中就提到对于仁的理解“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我之与彼,本同一气”。他认为无论贫富贵贱,皆是一家,应该对贫苦不幸的人们伸以援手,让人人各遂其生。这种社会理想推动了社仓的兴办。而南宋后期湖南地区湖湘学的兴盛亦推动了湖南地方大族参与创办社仓的步伐。

总而言之,南宋湖南社仓的兴起和创办无论是对湖南社会经济还是对当地的人民生活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以及时有效的救济灾荒,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善了农民的贫苦状况,缩小了贫富差距以及维持乡村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乃至国家政权的稳定等。

注释:

① 此为笔者所增,名为平粜仓,但其性质为社仓.

[1]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 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 梁庚尧.南宋的社仓[J].史学评论,1982(4):1-33.

[4] 徐秀文.浅议南宋社仓制度[J].河北学刊,2007(4):114-117.

[5] 周方高.南宋湖南地区仓储制度研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2):123-131.

[6]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76.

[7] 李焘.续资质通鉴长编卷三十,端拱二年夏四月国子博士李觉上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4:679.

[8] 刘琳.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四之一,康熙二年七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7233.

[9]魏征.隋书食货志卷二十四,开皇五年五月[M].北京:中华书局,1973:684.

[10]朱熹.朱子全集(第24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婺州金华县社仓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777.

[11]脱脱.宋史:卷四百五十九魏掞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469.

[12]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379.

[1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七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4]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25册)卷九十九社仓事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601.

[15]脱脱.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纪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677.

[16]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申尚书省乞拨和籴米及回籴马谷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74.

[17]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奏置十二县社仓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76.

[18]解缙.永乐大典方志辑佚都梁志[M].马蓉,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2286-2287.

[19]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劝立义廪文[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708.

[20]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八与陈教授[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06.

[21]解缙.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湘潭志[M].马蓉,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2284.

[22]张文.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宋惠聪.宋代湖南的灾荒与救济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3.16.

[24]解缙.永乐大典方志辑佚长沙府湘阴县古罗志[M].马蓉,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2370-2371.

(责任编辑 杨永福)

Hunan Public Granar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Shulin, WANG Jiangy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Fil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As a kind of private storage, public gran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aster relief. In the 5th year of Qiandao perio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u Xi founded the public granary named Wu Fu and further promoted it to the whole countr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booming public granary building, Hunan warehouse emerged as the time required. In addition, the rising reason include realistic factor tha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atural disasters especially fl 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in Hunan area along with the famine and local unrest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actor that the signifi cance of Confucian philosophers such as Zhen Dexiu and thought of Huxiang school in Hunan area also infl uences. With time passing, some disadvantages arose in later public granary due to bad management or warehouse offi cers’ corruption and so on. Even public granary was replaced by other local storage, but it still had signifi cant infl uence in keeping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of Hunan area and eve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regime in the years of famin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unan; public granary

K245

A

1674 - 9200(2016)05 - 0056 - 05

2016 - 07 - 14

何书林,女,湖南新化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2015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史研究。王江燕,女,云南保山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2015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史研究。

猜你喜欢

朱熹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从习总书记考察朱熹园说起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