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文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以《之江新语》为例

2016-11-28

关键词:文风理论课政治

张朝霞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专题论坛: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研究·

习近平的文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以《之江新语》为例

张朝霞

(信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习近平的文风具有言简意赅、朴实亲和、求真务实和视角新颖的鲜明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重要启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实效性,以朴实亲和、生动形象的风格增强感染力,以旁征博引和充分的论据增强说服力,以新视角、新观念解疑释惑增强吸引力,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文风;习近平;《之江新语》;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作为国家领导人,历来追求、倡导和践行着言简意赅、朴实亲和、求真务实和视角新颖的优良文风。习近平同志非常注重文风建设,他在2004年就提出以“求短、求实、求新”改进文风,2005年又明确提出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与讲话,2010年还为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做了建设和改进文风的讲话。《之江新语》一书很好地代表和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优良文风。该书每篇文章简短精练寓意深刻、观点鲜明一目了然、言之有物切中现实、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视角新颖发人深思、语言活泼喜闻乐见,容易深入读者内心,被读者乐于接受,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文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启迪。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空洞说教的问题,对大学生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1]。鉴于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一环的理论教学不妨学习习近平的文风,倡导言之有物、深入浅出、视角新颖、令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授道方式,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升实效性

《之江新语》一书辑录的232篇短论,最长的不过600余字,最短的竟只有175字,真可谓惜墨如金。文章一事一议,以小见大,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某个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主张,及时回答了人民群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而且为大家拓展了思维,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全面地反映了“言简意赅”的文风。如在《文风体现作风》中,习近平用一句话“要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2],简洁明了地指出作风建设和文风建设的方向;在《打好“团结牌”》一文中,利用“众人拾柴”“三个臭皮匠”“指头”与“拳头”等大众烂熟于心的典故和事物[2]21,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打好团结牌的方法。简洁生动的比喻不仅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且让人易于接受。在《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一文中,以“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 “摔跟头”[2]等经典俗话俚语简明扼要地指明了小事不慎、小节不拘的危害,并以“镜子” 这一众人皆知、众人皆用的小物件形象比喻小事小节,让人顿悟“慎小事、拘小节”对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最后联系浙江实际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同企业家打交道时要掌握分寸,加强修养,防微杜渐。区区400字左右的短论,没有颐指气使,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给人心平气和、通俗易懂的感觉,整篇文章有论有据,分析深刻,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和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在为大学生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用科学的理论启发他们,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

面临的种种思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涉及人类、自然和社会的诸多方面,是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经过古往今来国内外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复杂而抽象,需要授课者具有高度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既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抽丝剥茧,又能够切中精髓、一语中的地形象化、具体化表达理论概念。如在讲述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进行形象概括;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这两个概念时,可以“国共合作”的历史事实为例加以阐明,化抽象为具体。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大学生因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深莫测、云山雾罩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传道授业要条理清晰,要言不烦、提纲挈领,既便于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拓展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对于那些动辄利用经典原著大本子,满嘴八股文地引经据典的授课方式,表面看似鸿篇巨制、大块文章、博大精深,实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只能让学生感受到拖沓冗长、空泛议论、脱离实际,进而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二、以朴实亲和、生动形象的风格增强感染力

朴实亲和、生动形象是习近平优良文风的又一具体表现。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让人易于理解,而且让人感到亲切、接地气,不知不觉被打动,认同和维护感油然而生。在《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一文中,以“十月怀胎”这一人生经历寓意 “调查研究”作为科学决策前提的必须性和重要性[2]154。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涩的专业术语,没有慷慨激昂的呐喊,只有质朴笃实又不缺乏亲切,准确又不缺乏生动有趣的比喻,形象地突出“调查研究”的不可或缺,让人领悟到“一朝分娩”的喜悦必将建立在前期细致而扎实的孕育准备工作之上。在《从 “两只鸟”看结构调整》一文中,没有危言耸听的教训,而是以“凤凰涅槃”比喻经济结构的脱胎换骨,以“腾笼换鸟”比喻弥补产业链短板[2]。没有就经济结构论经济结构,而是跳出抽象的经济结构,以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人洞悉到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艰巨,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全力以赴,从而激发起斗志,提升感染力。在《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文中,习近平讲了一个村民“就是讨饭了也要救他”的偏僻小村庄的支部书记——郑万九的故事[2]。该文以寥寥无几的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人心向背”问题,以身边朴实亲切的故事,在平凡中见伟大,在触动“人之心灵”的同时,引发来自内心的感动,具体而又深刻地领悟到共产党人只有心里装有群众,才会得到群众发自肺腑的支持、爱戴和拥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高高在上、拒人千里,只能使听者藐藐,徒费口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想“进头脑”,必须以朴实亲和的态度、生动形象的讲授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乐于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克服那种机械抽象的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解,而应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实质内容。比如在讲授 “可持续发展观”时,可以以“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的故事折射粗放式发展的危害以彰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描述“绿水青山”这一众人皆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环境突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阐述“计划生育”与“二孩政策”的时代背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样,不仅能够让大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而且还能够以党和国家的重要 “人口政策”强化大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路径的领悟,从而将教的激情与学的感受融为一体。

三、以旁征博引、充足的论据强化说服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鉴习近平“求真务实”的文风,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强化实践论据的运用,做到言之成据、有案可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可以尝试采取重点内容索骥、相关观点链接、案例点评、视频汇观,并结合社会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3]。如在讲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章节时,首先归纳出“党的伟大旗帜”理论重点,课堂观看《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电教片,再辅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历史事例,并以“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为题开设讨论课。既能让学生清晰地认知“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理性认识,又能了解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重要作用。生动形象、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无疑能够提升大学生对“党的伟大旗帜”的认同,进而内化出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信念。在讲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章节时,首先归纳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理论重点,观看《邓小平的历史功绩》电教片,再辅以“深圳特区形成与发展”案例辨析与点评,从而为归纳出的重点提供坚实的实践论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领悟理论,而且有助于提升理论的可信度,进而增强说服力,坚定大学生追随 “邓小平理论”的决心。

四、以新视角、新观念解疑释惑增强吸引力

综观《之江新语》一书所载文章,不难发现“新”是一个鲜明特征,无论是从看问题的视角,还是解决问题的观念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开拓人的思维,进而激发人的兴趣,吸引人们去阅读、去学习、去思考。在新视角方面,我们不妨读读《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一文,习近平早在2004年就以辩证的思维,突破“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禁锢,睿智地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视角、新观点。这一观点在给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感觉的同时,又对“统筹城乡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激发起人们继续深入探究下去的想法和激情。在新观念方面,《从“倒逼”走向主动》一文也给人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的深刻启迪。该文通过挖掘“置之死地而后生”一语的深刻内涵,以新的观念唤醒人们不要被经济结构“瓶颈”这一困难所吓倒,而是将“瓶颈”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契机”,给人以观念的觉醒、认知的深化,既让人们感觉到新颖,又让人们燃起解决困难的希望,给人以鼓舞,令人振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妨借鉴学习习近平文风中“新”的因素,从“新视角”出发,用“新观念”解读课程理论知识以提高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如在讲授和解读党中央基本精神时,针对大学生有强烈探究意识这一特征,不仅仅从“是什么知识”层面去解惑,而且还要着眼于“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的角度去释义,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探究来吸引大学生,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去阅读探究其根源。通过对党中央基本精神背景的深刻探究,不仅使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且使党中央的基本精神真正地被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并内化为其知识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重满足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避免“一言堂”,防止大学生失去学习和接受政治理论的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解读党中央基本精神时,可以融合国内外学术界对本学科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中央基本精神“应该是什么”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学生在质疑中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党中央文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写出小论文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党中央基本精神,从而在提升党中央基本精神信服度和接受度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4]。

当然,习近平的优良文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加强对习近平文风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提升自身对习近平文风的领悟深度和运用能力,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必将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1] 王 艳,胡春湘.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39-42.

[2] 习近平. 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 徐承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元互动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21):150-151.

[4] 郭华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探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5):42-45.

(责任编辑:蔡宇宏)

2016-08-15;收修日期:2016-09-29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DJ04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KS010)

张朝霞(1974—),女,河南沁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261.3;G641

A

1003-0964(2016)06-0010-03

猜你喜欢

文风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