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中的应用

2016-11-2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原位膀胱癌术式

温 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



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中的应用

温 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

目的 探讨老年膀胱癌患者不同尿流改道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均接受全膀胱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尿流改道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回肠膀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P<0.05)。结论 与原位新膀胱术比较,回肠膀胱术的操作更简单,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值得推广。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

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尿流改道、膀胱重建等问题,不同术式取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分析老年膀胱癌患者经不同尿流改道术式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全膀胱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尿流改道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女8例,男32例,年龄60~87〔平均(69.48±6.42)〕岁。观察组(44例)采用回肠膀胱术治疗,女9例,男35例,年龄60~88〔平均(69.73±7.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在手术实施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处理。于下腹正中处,围绕患者肚脐部位行手术切口,暴露盆腔部位。切开腹膜,将右侧输尿管分离,切断近膀胱处,做好结扎。选取近端输尿管部位,取橡胶导管置于该部位,分离双侧输精管,切断后结扎。为女性病患实施手术时,进至腹腔之后,切开腹膜,选取卵巢血管,分离、切断、结扎,切断韧带。分离膀胱与子宫粘连。取尿道切缘,对其进行检测,阴性病患继续进行手术处理,完成相关操作后,观察新膀胱是否存在渗漏现象,若不存在可将腹膜关闭。常规置引流管,切口逐层关闭。

观察组:采用回肠膀胱术治疗。术前2 d予流质食物,予庆大霉素、甲硝唑口服。术前1 d禁食、水,给予静脉补液。取回肠末端,肠管选取20 cm,缝合肠系膜缺口,碘伏冲洗。将选取的回肠段拉至下端处,使肠道的连续性得以恢复。选取回肠段切取之后,为患者重建膀胱,近端部位必须与输尿管吻合,将支架管置于输尿管内,缝合右下腹造瘘口,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量量表〔1〕评估生活质量,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行χ2或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s)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3 讨 论

原位新膀胱术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且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创伤,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并发症率较高〔2〕。除此之外,该术式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对肿瘤特征、患者自身条件等要求都非常严格。

回肠膀胱术属于不可控尿流改道术,临床应用广泛,但患者经该术式治疗后,要给予胃肠减压处理,并且需禁食,定期对回肠膀胱进行冲洗,防止引流管被肠道分泌物堵塞〔3,4〕。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要接受排尿功能锻炼,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如果病患尿量残留太多,则需及时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将储尿囊排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5~7〕。

本次研究发现,与原位新膀胱术相比,回肠膀胱术的操作更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不会对机体造成太大创伤,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1 张巍巍,汪 朔,余 谦.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老年膀胱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88-90.

2 王晓天,宋永胜,崔 军.两种不同尿流改道术式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555-7.

3 薛 胜.膀胱癌不同尿流改道术生活质量评估和疗效研究〔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1.

4 Andrew AS,Jiang G,Ting H,etal.Genetic polymorphisms modify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a USA population-based prognostic study〔J〕.BJU Int,2015:1152(2):238-47.

5 周晓波,廖锦先.全膀胱切除术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3(4):79-82.

6 秦 超,李 普,邵鹏飞,等.完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尿流改道术(附69例报告)〔J〕.上海医学,2013;36(7):572-6.

7 Miyake M,Nakai Y,Anai S,etal.Diagnostic approach for cancer cells in urine sediments by 5-aminolevulinic acid-based photodynamic detection in bladder cancer〔J〕.Cancer Sci,2014;105(5):616-22.

〔2015-11-1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温 力(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泌尿系肿瘤研究。

R73

A

1005-9202(2016)20-505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055

猜你喜欢

原位膀胱癌术式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