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高新区:“弹丸之地”爆发创新力

2016-11-28文崔彩凤

发明与创新 2016年41期
关键词:江阴高新区产业链

文崔彩凤

链接

江阴高新区:“弹丸之地”爆发创新力

培育年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12家,建有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拥有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单体特钢生产企业、特钢生产基地……谁能想到,创造出这些大成绩的竟是一个所辖面积不超过53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国家高新区——江阴高新区。那么,江阴高新区如何创造出这般成绩?

高端项目集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总投资15亿美元的兴澄世界顶级钢板深加工、总投资12亿美元的中芯国际集成芯片、总投资75亿元的长电科技高脚位集成电路……走进江阴高新区,可以看到很多大手笔项目。

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冯爱东表示,高新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重特大项目的持续落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

5年来,江阴高新区先后引进重大项目75个,总投资1144亿元,全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产业链中的高端项目。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达到48个。

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有力地夯实了江阴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后劲,完善了产业链,还促使江阴高新区形成了一个个相互配套、抱团发展的创新产业集群。江阴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特钢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火炬计划物联网产业特色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多块“国家级”牌子。

推进落实一个大项目,激活孕育一条产业链,打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是江阴高新区采取的特色举措之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江阴高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原有引进比利时贝卡尔特、荷兰DSM、日本JFE及东芝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基础上,又通过企业的强强合作、跨国并购和产业链高端延伸,新引进了美国高通、新加坡星科金朋、日本栗田、德国雷诺菲克斯、荷兰达门等一大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

通过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江阴高新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现代服务业3个千亿级和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生物医药两个500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园区产业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引领撬动新兴产业发展

在江阴高新区,企业可以享受到独特的“1+6+5”政策,即园区内的企业除了可以享受中关村最典型的“1+6”系列政策外,还能在科技担保、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取5亿元创新创业专项发展资金的“大礼包”。此外,园区为企业创新团队兴建了人才公寓。

目前,江阴高新区已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20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0人、诺贝尔奖得主5人;累计引进各类创业企业400多家,集聚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0多名、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近500个。

在江阴高新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创业战略下,由诺贝尔奖得主分别牵头组建的科里生物医药中国(江阴)研究院、塞缪森生命科学中国(江阴)研究院和哈特穆特·米歇尔生物医药(江阴)研究院、罗伯特·格拉布同位素标记中国(江阴)研究院相继落户。

“江阴缺少高校支撑,通过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建研究院,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弥补短板,为江阴高新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冯爱东表示,吸引顶尖人才的落户让创业要素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目前,领军人才的引进已为江阴高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贝瑞森生化借助诺贝尔奖得主本特·塞缪森和中科院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得主杨森等海外一流人才的加盟,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建立中国海洋蛋白质产业创新联盟,将以贻贝粘蛋白为代表的多个蛋白质产品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海洋蛋白质之乡”。

“科技+金融”推动园区加速跑

如此多的顶尖人才齐聚江阴,不只是政府以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智”的结果。为了让优秀人才能在一个县级市扎根,江阴高新区积极实践着“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大赢家”的发展模式,技术、市场和资本收益的挂钩成了核心凝聚力。

很多来到江阴高新区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自掏腰包前来投资办厂的。江阴高新区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机制,让高端人才直接参股成为企业一员,把他们的声誉和企业的成长捆绑在一起,可以加速推进科技产业的裂变发展。

金融资本的作用也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高科技企业在初创阶段,由于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原因,面临较大的资金瓶颈。为帮助科技创新企业加速产业化,江阴高新区除每年安排5亿元创新创业专项发展资金外,还充分利用园区庞大的民间资本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外资资源,逐渐打造出一个由政府引导资金池、创投资本池、民间资本池和信贷资金池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当初之所以选择落户江阴高新区,就是看中了这里活跃的民间资本。”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铭表示,公司在2011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除去建厂房、买设备、招募团队等,用于新产品研发的资金捉襟见肘,但多家民营资本的投资很快便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江阴高新区民间资本投资平均增速高达15%,外资利用量更是以21.3%的速度迅速增长。这些资金大都投资于高科技产业,成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强大“加油站”。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江阴高新区迈上加速发展的轨道。日前,江阴高新区交出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工业投入同比增长超过20%,全年引进外资任务完成超过60%。※

猜你喜欢

江阴高新区产业链
魅力江阴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登江阴黄山要塞》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