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思考的比较研究①
2016-11-28邓勇刘欢
邓勇 刘欢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思考的比较研究①
邓勇 刘欢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无论是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还是2011年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标志的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颁布,来自各方对学校体育或者体育教学的批判声音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实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更不能每次碰到问题就质疑课程标准。我们要认清错误的本质,是课程标准的错误,还是实施过程中“人”犯的错误。总结课程标准的实验和修订工作,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实施问题提出思考,以期引起大家共同关切与研究,为课程标准的完善、实施不断努力。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改革 比较研究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我国自1999年启动国家级课程改革,各科课程标准经历了制定、实验、修订3个较大阶段的工作,其历时之长、范围之广、争议之大都是中国教育改革上史无前例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错,课程标准的制定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只是我们忽略了课程标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没有考虑到其对“人”的影响。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
根据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意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该课程标准适应了全球范围下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现状与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和矛盾[2]。为此,许多专家教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调研工作,借鉴和分析了其他国家在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体育课程标准。
脱离实践的陈旧教育教学思想必将受到质疑,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旋律。自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我国各地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不仅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且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实施之中。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正展示着它特有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中还不断涌现出许多颇富创造性、兼具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案例[3]。这些教学实践案例直接反映了我国体育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体育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可是,体育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理论程度不高、重引进轻继承吸收、研究主体单一等问题[4]。于是,人们针对不同的问题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改革措施,比如:寻找一种新的体育理念、建立一种新的评价体制、大力推广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教学资源等。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是指导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和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课程标准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注重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从而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多方面地去收集评价信息,不仅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要有效地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5]
2.1 问题与分析
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体育与健康”课程缺少科学合理的构成要素;(2)师资问题,现在教师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3)教学方式问题,被动式的教学方式禁锢和压抑着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4)体质检查与科学评价仪器缺乏,大多数学校都只有运动教学基本运动器材和场地,缺乏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必需的健康和体力诊断、体质检查与评价等相关仪器;(5)课程设置不合理,用目前体育教材中的理论去进行体育实践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还要将体育作为增进个人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则难以实现[6]。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学资源、师资、教学方式,还是课时的限制,大多都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体育课程标准本身的问题,所以不能说成是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
2.2 进步和发展
任何一项改革的进行都是建立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也有一定的进步之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对原来体育教学大纲基础的继承与完善上的新发展,相较原来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明确提出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2)建构出完整的课程目标,致力于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操作性强;(3)涵盖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3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4)区分了5个学习领域(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并且考虑了不同区域学生的差异性;(5)建立了以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评价体系[7]。这一次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实现了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 反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
3.1 改革的适应性
改革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各个领域作出的改良和革新,相较于革命那种以极端方式去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目的的方式,改革这一变革的方式温柔多了,它主要是指体制内的变革。通常改革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国家的命运走向,成功的改革可以促使国家走向更稳定的局势,失败的改革则有可能招致内乱或冲突。然而一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虽不至于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局势的稳定,但却会使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疲于奔命,因此一个新的标准出台要考虑到“人”的适应性。适应性的表达需要生物体与环境表现得相适合,它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概言之,要使标准真正适应于学生,或者是学生适应于标准需要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经年累月的沉淀。
3.2 改革的必要性
有观点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一直坚持强调“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但从实践来看,在课程标准出台后的几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还在下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在改革前就早已持续滑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强调将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该课程的崇高目标,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8]。所以,现行的课程标准正是基于当前的体育教育形式,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只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才能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4 启示
当前我国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总体是切实符合我国实际的,只有在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不断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才能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体育或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一定就是由课程标准引起的,应该认清根源,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程标准改革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应该深刻考虑到改革的必要性以及适应性和稳定性,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对每一届改革对象负责。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为有瑕疵就对其持否定态度。应该看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历史意义。每一个课程标准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能在实施中碰到一些困难就提出改革。在理论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健康第一”的方向,相信课程标准在未来几年还是非常适合我国的教育机制和国民体育健康水平状况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论是美国密西西比州体育课程标准还是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都集中体现了“健康第一”的理念,都寄希望于能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良好发展。理念的统一性间接反映两国对体育在本质功能上认识的一致性。每一个课程标准确立的教育背景与指导思想都应结合该国的实践,要符合人们对教育中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发展领域的良好认知。美国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还倾向于关心学生情感的表达,发展身体和增进健康是体育课程最本质的功能,但体育教学内容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9]。英国在1999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包括体育课程的结构、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原则四大块。其中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体育课程标准中普遍认为不仅应该设置适当的挑战性学习目标还要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并且帮助学生去克服潜在的学习和评价障碍[10]。可是,在借鉴和分析他国优秀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我国的国情和国民的体育健康水平。研究和改革要适应于人,因此,在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体育课程标准研制小组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工作,结合实践制定符合我国中小学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西藏教育,2003(1):7-9.
[2]王沂,李尚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64-68.
[3]教育部体卫艺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手册[Z].2002.
[4]李定仁,徐继承.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1-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谢佩娜.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76-78.
[7]李国华.从《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看体育课程的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444-446.
[8]季浏.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J].体育科学,2013,33(11):28-36.
[9]白文飞,翟京云.北京市与美国密西西比州体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J].北京教育,2003(Z1):63-65.
[10]季浏.英国体育课程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2(4):63-64.
G807
A
2095-2813(2016)10(c)-0113-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13
①邓勇(1991,9—),男,土家族 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刘欢(1991,11—),男,汉,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