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视角探讨旅游文本翻译
2016-11-28陈萌萌
陈萌萌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从关联理论视角探讨旅游文本翻译
陈萌萌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有效信息的旅游文本翻译。然而,当前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旅游文本的翻译以此唤起译者的注意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出发,以通过分析旅游文本的文本类型和翻译原则,对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研究。
关键词:翻译;旅游文本;关联理论;翻译策略
一、引言
国内学者已把功能目的论、跨文化交际学和接受美学作为理论指导对旅游翻译进行研究。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旨从关联理论的全新视角出发,对旅游文本英译予以探析。第一章讲详细介绍了旅游文本,第二章则系统描述了关联翻译理论,第三章总结了关联理论指导下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二、旅游文本简介
旅游文本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与旅游业有关的各种文本。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本可分为专业旅游文本与普通旅游文本。英语专业旅游文本是用于研究旅游学领域的论文;常用旅游文本是普通百姓所说的风景名胜。根据传播载体的不同,丹恩(1996)将旅游文本分类为音频,视觉,文字和感觉文本。不同的文本类型通常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和话语策略,
其中,旅游景点介绍是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旅游景点具有旅游文本的特征,也是旅游文本的要点和热点。本文将缩小其范围仅研究旅游文本英译,并选择最为典型和常见的例子为指导。大多数样品本文从旅游服务、旅游指导书、网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由作者从不同的风景区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点。本文中的大多数样品都是从近几年的来源中选出的、确保旅游文本翻译的新颖性。
三、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理论是于1986年由法国学者丹·斯拍伯(Dan Sperber)和英国学者迪贝德丽·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里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认知语境视为人们解读话语时的一系列前提假设,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从属于受众者对世界形成的各种定识。正是这些定识影响了人们对话语的解读,而非受到那些现实世界的制约。就此而言,语境信息不仅局限于物质环境和话语范畴,还应包括对未来的期许、宗教信仰、科学设想、秩事记忆、普遍的文化定识以及对说话者心理状态的看法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对话语理解发挥重大作用(Sperber and Wilson, 2001 : 15)。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关联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跨文化的双重明示推理的过程,此过程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他要作为听者与原文作者进行交际,推理出原作意图,并获得最佳关联。然后,译者又要作为交际者与译文读者进行交际,在此过程中,译者要以最佳关联为目的,向译文读者传达原作意图。为此,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为其提供足够的语境效果,最终使自己的翻译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通过该研究,本文旨在把关联理论更好的应用到旅游翻译当中,为旅游翻译提供新的阐释,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旅游文本翻译策略
Gutt(2004)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然后原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最佳关联性传递给目标读者。也就是声称我们说译者在整个过程中追求最佳关联。在旅游资料翻译中,译者应该达到最佳关联的效果。这意味着他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语境效应。译者应正确理解英语读者的认知接受程度与语言文本的表达交际意图。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译者应避免不必要的翻译。此外,英文版的语言应符合规则目标语言。如果不这样,它可能会导致额外的处理工作。旅游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最佳关联。在下面的部分中,作者将分析一个例子来解释如何最佳的进行旅游材料翻译。
例:黄山自古云成海,云流动在千峰万壑之中,浩瀚天际,壮丽非凡。峰尖浮海,
犹如孤屿,时隐时现,似见非见,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变幻莫测的云海与朝
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Ding,2008:151)
翻译: The clouds float over the mountain and among its peaks and gullies like a
sea in which the peaks from time to time appear and disappear, often in
the twinkling of a moment, like isolated small islands.The cloud sea is
even more splendid at sunrise and sunset.(Ding,2008:151-152)
在汉语文本中有这么多的四字成语。通过阅读中国版,我们知道,中国作家打算呈现给读者美丽的画面。生动的语言给中国读者带来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译者在翻译中,依据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进行翻译,如“浩離天际,壮丽非凡,似见非见,气象万千,色彩斑斓”。译者通过传达原文的交际信息,以满足读者的期望。翻译要求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这个英文版本中,作为一个沟通者,译者发挥他或她的主体性,再现源语作家的意图。
五、结论
旅游文本的类型是相对固定的,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却需要具有相对灵活性,虽然总体策略上也是采用交际翻译法,但需要在重视目标语的前提下,对源语文本做适当的调整,从交际翻译视角来分析旅游文本,最终达到翻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1.
[2]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1986/1995.
[3]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 04:6-9.
作者简介:陈萌萌(1992-),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硕士研究生,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