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
2016-11-28常媛媛
常媛媛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
常媛媛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的阐述,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学校体育工作中最易被忽略同时也是涉及面最广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研。从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个主体出发,对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现行的教育中,学校管理、学校体育设施配套是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保障的主要原因,家长的认知不足,是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存在的隐患。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为今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课外体育;现状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学校体育方面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中央近年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出的若干要求之一。早在2006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曾经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做出具体要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年5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达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概念,以此作为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依据。
“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广大的青少年从教室走向操场、从室内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每天的锻炼时间不能少于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是对亿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也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出的要求。
1 “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
《意见》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应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同时配合学校体育课教学,保障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以上锻炼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根据文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阐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指标,完成这一指标不能仅依靠学校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学生体育活动的范围不仅限于体育课,还包括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共三部分内容。必须强调一点,本文所指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集体体育活动,学生课间自由活动和放学后自发进行的的体育锻炼不属于该范围。
2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
2.1 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
学校以培养具有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的学生为主要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在时间和场地方面的限制,无法集中进行,学生体质水平提高与否,也缺乏有效指标衡量,因此学校容易忽略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同时,由于升学率和就业率压力的增大,学校往往是由分数指挥教学活动,忽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部分学校,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的高年级,体育课教学有被挤占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更是被限制甚至是禁止的。近些年,随着升学考试中加入体育科目的考察并且所占分数逐步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有所关注,对相应的体育考试需要测试的体育项目非常重视,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进行训练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对非考试项目的活动依旧重视程度不够。
2.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次数保障不足
体育运动项目众多,运动量、趣味性和参与性都有所不同,需要提供的配套设施也不一样。学校受制于客观条件,一般仅能开设篮球、田径、乒乓球、健身操等大众类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是学生由于其性别等的差异性,喜好的体育项目大有不同。男生倾向于选择激烈的、对抗性较强、运动消耗量较大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这类项目参与性强,对场地等有较严格的要求,女生倾向于选择跳绳、羽毛球、健美操等娱乐性较强、容易入门的项目,对运动场地要求不高。次数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周一至周五,基本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周六周日双休日,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补课、特长班等事情的影响,无法保障足够的运动时间。据调查,周末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仅占12%,在参加的学生中,周六周日累计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仅占39%,由此可见,周六日已经成为学生课外课外体育活动监管的盲区。
2.3 学校相关体育设施配套缺乏
学校体育设施包括学校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所能提供的场所、器械和体育资源等。目前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学校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得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网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的喜爱和学校不能提供专门的运动场地之间的矛盾也逐步突出。学校维持现有体育设施场馆的维护保养费用较高,体育器材的重复使用导致体育器材的保养和更换成本提高,使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陷入困境。另外,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用地的紧张,出现挤占用体育场地,改缩建体育场地等现象。以上突出的矛盾是摆在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面前的首应解决的问题。
2.4 家长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不足
家长在学生教育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对人的意义,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现代社会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这点已经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重视孩子的文化课、重视音乐、美术等特长培养,却常常忽略课外体育活动。这种现象,既有对体育运动的传统偏见作祟,也由于中国学业压力较大,家长希望孩子在有限的青少年阶段的时间里能够学习一技之长,为日后就业做准备。课外的体育活动和数理化、钢琴绘画比起来,更像是不学无术,而孩子玩篮球、踢足球更有玩物丧志之嫌。还有部分家长,将时下热门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作为特长进行培训,不论孩子是否有兴趣,不论孩子的身体是否适合该项运动,在没有进行科学化的运动员选材的情况下,每周要求孩子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常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厌恶,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
3 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对策分析
3.1 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和体育竞赛三者协同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具有独立自主性、社会参与性、方式灵活性、多种选择性等特质的活动方式,是一种独立的、不受约束、较为随意的体育活动。目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等较为落后,且项目简单,缺乏吸引力,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一体化发展的课程模式,具体说,就是将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纳入体育教学课程的范围,使得学生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给予课外体育活动以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将全校范围内的体育竞赛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育竞赛的参与面应该广,形式应该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相匹配,可以采用班级对抗赛、年级对抗赛等集体竞赛方式,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竞赛、节目类多种方式。使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校园生活和校园学习的常态,能够经常性、普遍性地参与其中。学校应该指派专人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一般可由体育教师承担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在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竞赛组织等方面都要进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的发生。
3.2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
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度,参与性很重要,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是较好的介质。学生在一定的组织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在组织中的荣誉观、参与感,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应该积极组建各运动项目的社团和俱乐部。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日常训练进行指导,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选择适合并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能促使学生长期习惯性的进行体育活动,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是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培养和体育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各类体育项目的机会。学校通过体育社团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控制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过多干预,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灵活选择,并且有专人进行训练计划的制定,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和运动强度不合适带来的身体不适。
3.3 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
学校体育设施的配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园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学校现有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新建和扩建适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类体育场馆设备。学校的公共经费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维修和保养。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新建和完善各类体育场馆和设施,部分体育场地用地安全性需要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器材的更新应尽量缩短时间,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普通中小学,应集约规划学校有限公共场所,包括各个楼宇之间的空地、小广场、楼顶等部分,改扩建田径场地等体育设施,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空间。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周围客观存在的体育资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器材,坚持课外体育活动不松懈。
3.4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树立科学的培养理念
现阶段的青少年基本都属于是零零后,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并不缺乏,所以他们不再追求简单物质的享乐,而是强调独立自主,要求公平,渴望被认同。作为家长不能固守旧有教育观念,以自身的成长环境经验定位孩子的成长需求,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孩子德行和体育的培养。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今社会需要的已不是具有单一技能的人,事实证明,只会学习对其他事务漠不关系的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相当差的。而体育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不只是传统意义上对体质的锻炼,更是对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勇气的培养。团队体育项目的训练更是对人适应社会性的培养。美国等西方国家家长积极提倡并鼓励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鼓励孩子参加具有合作性的团队项目。参与这类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学习在团队项目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和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如何发挥团队其他每个人的优势,共同体验为比赛胜利而努力付出的过程。这些本领都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
4 结语
学生体质健康是关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大事,课外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全力配合,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
[1]纪力,崔瑞雪.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育探索,2010(1).
[2]霍兴彦,肖林鹏.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体育文化导刊,2012(3).
[3]张玉霞.对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与展望.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4]黄宁波.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教学与管理,2014(7).
[5]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李晓武.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异化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8).
[7]侯江渊,张少卿.河北省小城镇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0(6).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nshine Sports"
CHANG Yuan-yuan
(PE College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Shanxi 030024)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unshine Sports" background,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chool sports work in the most easy to be neglected but also involved in the most extensiv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From the three main body of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 that causes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school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sunshine sports; schoo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present situation
2015年太原理工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多元化体育教育模式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本论文为2014年度太原理工大学校级基金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TD084。
常媛媛(1980-),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