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支柱
2016-11-28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三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支柱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研究系列报告(5)
■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处于从治标为主走向标本兼治的重要节点,必须不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完善“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增强“不想腐”的内生动力,着力构建“三不腐”机制。“三不腐”既包含从严治标、惩防并举的措施,又涵盖注重预防、着力治本的内容;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是反腐倡廉的一项系统化工程。
【本文重要信源】
1.孙志勇:“三不腐”有效机制探析;2.吴静: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基本路径;3.黄德明:对构建“三不腐”机制的几点思考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到北京、山西、浙江就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
★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区召开了党代会,辽宁、云南将于年底前召开,而剩下的17个省市区党代会将于明年召开。
★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开好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功实践经验,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重申“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进行科学总结,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接下来,把“三不腐”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支柱,将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推向深入。
1 高压震慑腐败,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实践证明,腐败分子并非天生就想贪污受贿,也并非不熟知相关法律和纪律。真正将他们推向犯罪的,是他们在一定工作环境下的侥幸心理和“能捞一把是一把”的心态。通过严厉打击,提高对腐败行为的必罚性,提高腐败分子的腐败成本,才能使腐败现象受到强有力扼制,“不敢腐”才能初见成效。
严查“三种人”,对不收手者必重处。达到震慑腐败分子的目的,就要抓住重点抓住要害,严查“三种人”,一是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手、继续贪污腐败的人,要严查,要从重严惩;二是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必须处理,从重严惩;三是重要岗位上将要提拔的干部,绝不能让他们带病 上岗,不行就得处理。“三种人”的提出,是从严治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要从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入手,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重点惩治“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违规破格提拔等问题,一旦出问题,就要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一查到底、问责到人。
“终身监禁”,让腐败分子把牢底坐穿。白恩培、魏鹏远等巨贪被判死缓终身监禁,无疑具有典型意义。从法理上看,对贪腐分子判处死刑没有问题,但死刑威慑作用并非唯一,其他现存量刑和刑罚实践可以更有威慑。运用终身监禁刑罚,让贪官“把牢底坐穿”,是完善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的重要一步。对巨贪判处终身监禁,弥补了直接死刑过重而无期徒刑过轻的问题,丰富了惩治腐败行为的手段,加大了反腐败力度。同时,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提高了自由刑的惩罚力度,有助于缩小死刑与传统无期徒刑之间的惩罚空隙,进而取代死刑在严重腐败犯罪治理中的作用。在严格限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政策的推动下,它同时有助于消解民众对严重腐败犯罪适用死刑的渴望,防止轻纵严重的腐败犯罪分子,实现对严重腐败犯罪分子处罚的宽严相济。
重典治乱,没有“丹书铁卷”,也没有“铁帽子王”。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这意味着我们党致力于开创一个公平、公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时代。
【决策看点】
●近日,湖南省纪委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披露,五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31.4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61177件,立案54657件,结案539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3897人,移送司法机关2730人。其中,查处厅级干部184人、处级干部1911人、一把手违纪案3779件。省纪委立案305件、结案288件、处分307人。全省各级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6339件、8324人;各级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4275件,追究刑事责任5797人。扎实推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追回外逃人员43名。
河北: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存在四大问题
11月25日,河北省纪委向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责任不敢扛、不去扛、不会扛,往往是嘴上喊得多、实际行动少。二是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慵懒无为。三是党内监督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四是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突出。无视纪律、不守规矩、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蝇贪”“蚁贪”问题频发,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 资料来源:河北省第八届纪委向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2 扎紧制度笼子,构建“不能腐”的预防机制
目前,“不敢腐”已初见成效,但“不能腐”还要靠制度创新。腐败黑数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认为反腐败已经进行到底了,不能估计过高,确实还有些落网,还要不断加大力度,当然也不能搞得草木皆兵,认为干部都腐败,这是完全不对的。更不能同意一些人认为的可以画条时间线对腐败分子搞有条件赦免。为什么?从根本理论上说,腐败和我们党的性质,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是根本不相容的,共产党不允许腐败,它跟党的性质是不相容的。
科学配权,明确权力运行边界。权力腐败根在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健全,有些制度形同虚设、牛栏关猫,有些制度笼统模糊、弹性较大,原则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和产生腐败的重要前提。要注重顶层权力的设计,建立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三者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一套配置科学、结构完整、程序严密、制约有效、公正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关键要依法确权,依照现行法律规章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和规范,全面开展各级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明确权力行使的依据、范围和责任,确保权力来源合法、行使有据,科学设定各项行政权力的运行程序和工作流程,固化权力运行的环节、步骤和时限,压缩自由裁量权的寻租空间,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强化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监督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的力量就应该延伸到哪里。要突出监督重点,形成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人大法律监督和司法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力量整合起来。尤其要严格落实政治巡视要求,紧扣“六项纪律”,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加强跟踪督办,对整改不到位、问题不解决、责任不落实的严肃追责,增强巡视监督实效。
扩大公开,保证权力阳光运行。围绕形成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的完整链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把“笼子”设计出来。而编制这个笼子则要探索应用大数据进行权力监督,打造“数据铁笼”,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和分析,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使权力运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预警和分层次推送,有效防控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现象。
【决策看点】
●11月20日,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卓庆在作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两个责任”压力传导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到位;少数单位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理解把握还不够全面精准,加强日常监督、抓早抓小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四风”问题树倒根在、禁而未绝,腐败问题在一些领域依然易发多发;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未来五年广西持续释放重拳反腐信号
11月29日,广西纪委在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工作报告时提出,反腐败要突出惩治重点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剑指收受财物、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工程项目、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牟取私利,干部选任工作违规提拔、带病提拔,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不公甚至司法腐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内外勾结、吃里扒外、中饱私囊等问题,持续释放重拳反腐信号。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向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3 坚定理想信念,构建“不想腐”的保障机制
反腐反到深处,是制度、管理、监督的博弈,是文化的对决,是信念的较量。“不能腐”是治本的较高境界,“不想腐”是治本的最高境界。坚定理想信念,拧紧防变“总开关”,是构建“不想腐”保障机制的关键点。共产党人必须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不断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把好“方向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坚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做到爱党、忧党、兴党、护党。同时,提升道德境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创新学习方法手段,探索开展“微学习”“微党课”“微宣讲”等学习教育形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精神营养。
系牢廉洁“安全带”,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党员干部必须拒腐蚀、永不沾,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执政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的执政观,把是否实现和发展人民福祉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考好。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净化政治生态环境。积极弘扬廉洁文化,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用公正法治、清正廉洁等核心价值观和廉洁文化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党风民风社风。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探索实施“四前”廉政教育制度,在重要节日来临前、领导干部任职前、个人重大事项发生前、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前加强廉政教育,提高教育针对性。与此同时,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政商双方有规可依、有度可量,做到不能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切实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慷慨赴义,支撑他们的就是理想信念。反观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不归路,最根本的就是丧失了理想信念。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一心一意跟党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只有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