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思索

2016-11-28曹玉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提升体育教学大学生

曹玉洁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思索

曹玉洁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Sport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0,Jiangsu,China.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作用和内容,阐述了提升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提出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策略,旨在为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大学生;提升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现在都已熟知,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身体参加各种练习活动,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健康水平,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来奠定基础。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提升自我锻炼能力,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从体育知识学习,到运动技能提高,已逐步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转变成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教育上。如果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练习任务,则说明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较好。它是衡量学生能否自主锻炼并在锻炼过程中能否实现制定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查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标准[1]。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了,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去,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提高,并且能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心态,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方法和科学锻炼的方式,在进行多种课外体育活动中,逐步形成自我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其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内容

1.1认知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人能力提升最关键的时期,而教师就是学生正确的引路人,在学生对理解教材方面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清楚讲解动作技术要领的同时,还要能够在学生面前熟练且准确地做出示范动作。然而在讲解示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分析动作的技术要领,前后对比不同,最后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3]。通过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逐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认知与模仿能力,只要能正确的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学习开始形成错误的动作表象或动作概念时,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自我锻炼的认知;同时在学生不知该怎么进行锻炼的时候,更需要教师进行科学锻炼方法的指导;还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进行自我锻炼的价值与意义,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自我锻炼意识[2]。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使个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而且体质也得到了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培养大学生对体育整体、科学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1.2运用能力

大学生的运用能力是指大学生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不仅是指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含了学生能够独立运用这一知识技能。然而想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必须注意要学会知识、技能以后的运用过程。教师有自己教的方法,学生有多种学的方法[4]。它包括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在生活中再创造这两方面的运用能力。只有自身亲自实践才是提高运用能力的关键因素,就好比说:仅仅告诉别人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比较高,但是光说不练不会有人相信;若能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不说别人也都知道。显然,没有知识的基础是不存在的。可想而知,形成学生自我锻炼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要想发展大学生的运用能力,必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以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空出的时间,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自由支配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各不相同的情况,布置符合个人特点的课后练习,利用课内外时间相结合的特点来给予学生一个积极锻炼的机会,进而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3调控能力

在进行体育锻炼中,要想进行科学的锻炼,就要学会自我调控。所以在主张大学生自我锻炼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练习次数、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进行自我调控,这就要求大学生对练习密度、强度等概念有所认识,而且要了解合理科学锻炼身体的生理指标等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具体内容。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健康水平、体质状况和身体姿态等多个方面情况,还要了解自我锻炼后身体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并定期要进行自我锻炼前后的生理变化,检查自我锻炼的效果是否良好。通过这些自我检查,一方面自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阶段自我锻炼带来的效果、进步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生理变化的及时反馈,总结经验,找出在运动过程中影响锻炼效果的因素,及时调整和改进锻炼的方法。通过如此科学的体育实践锻炼,才能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4自制能力

自制能力即独立从事体育锻炼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它包括制定锻炼计划,组织和安排锻炼的场地和时间,检查监督和评价锻炼进行的效果的能力。要想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锻炼,且在实际行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要进行约束,不能具有随意性。人的自制能力一般取决于自身的思想素质,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比如最实际的方式就是坚持每天早上慢跑3公里,不论天气如何都要坚持。特别是在冬天的早上,不少人都会赖在被窝里为起床做思想斗争,而且相比之下,长跑是很枯燥乏味的,会让人感觉腰酸背痛。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得到磨练。只要愿意去坚持,一份“苦差事”也会成为美差,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这一习惯也就成为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意志得到了磨练,自制力也得到了提高。

2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途径

2.1意识层面

要想让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得以提高,就必须要让学生的观念得以转变。认知是形成行动的基础。青少年是人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大学期间学生身体并没有发育完成,身体的内脏器官正处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对一个人的健康尤为重要。对于这个概念大学生不是很清晰,教师应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必要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自我锻炼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我锻炼价值的认识[5]。只有在大学生体育意识层面进行必要的教育,才可能在自我锻炼能力提升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只有让大学生由体育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够让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教学任务,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大学生的体育自学能力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空间。这对于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2.2心理层面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关键一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大学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正如高尔基所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为重要,更珍贵的事。”首先要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这样表现出锻炼的积极性也就比较高;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直接兴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喜爱的程度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是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能否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快乐的因素之一。如果大学生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活动,那么他们会在心底里产生排斥,那就很难在这中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安排一些具有娱乐、有趣味性、健身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同时也能提高运动成绩、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相互间的交往等,进而使他们都爱上体育,为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6]。

2.3学习层面

古人曾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自学能力和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要用科学的态度、方法,不断地认真研究,通过研究才能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7]。首先必须让大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自练和同学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作用,营造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大学生的思维都是比较敏捷的,探究、模仿学习能力比较强,通过相互间交流的实践操作能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认为自己是“主角”,教师是“编导”,在“编导”的精心设计制作下,很好地调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而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准备、组织活动等,这样可以提高学自主学习的兴趣,也能自觉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设计的教学“剧本”才能得到师生的喜爱与共鸣,才能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2.4行为层面

随着体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参与锻炼的人越来越多,锻炼者就会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对运动产生强烈的需求,大学生要通过经常性的锻炼来加深对体育锻炼目的、作用的认识,进而强化大学生锻炼的动机,坚定锻炼的信念。只要是在场地与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大学生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有计划地去练习,在此基础上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使这种行为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努力把体育发展得生活化、现代化,有助于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使人类的智力和认知的能力得到了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形态、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自我体育锻炼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无限的自我发展,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获得快乐,就要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8]。大学生在大学校园有着充分的条件可以进行锻炼,促进大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逐步形成,自我锻炼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

3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策略

3.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

长期以来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体育成绩能够达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师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与任务,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必然导致教师与学生在教育目的认知上产生矛盾,导致大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体育学习锻炼目的不明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让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才能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同时,体育对于国家经济和科学实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少了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不完整的。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都是一样的,都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9]。国家的兴旺与体育息息相关,体育的强盛是国家强盛的表现之一。一个大学生若是想要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或是成为国家较为优秀的接班人,没有体育教育的熏陶是不可能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向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明确锻炼目的,将体育锻炼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2保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加快,相互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相较于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工作、生活方式让人们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纠纷,于是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时,来保持心理平衡,进而实现心理健康。在生活中要保持积极锻炼的情绪状态,面对困难和挫折都要正确对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的能力,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是调节这一状态、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之一。实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要保证身体健康,然而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有助于个体体质的增强,身体各方面的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很好地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更能够很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还可以消除焦虑、紧张、心理紊乱等,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人们通过自我锻炼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了自我认知,充分了解自己,在情感上也产生了幸福感。因此,大学生适宜的自我锻炼可以使自己在心理上的获得满足感,还能产生成就感,将负面情绪消除,从而增强了自信心。由于消极的情绪被消除了,心理的障碍也就随之慢慢消失了,意志品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个体心理效能也发挥到了最优,进而实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3培养锻炼习惯,正确科学锻炼

大学生要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那要如何坚持这一习惯呢?大学生必须要有锻炼的动机和对锻炼的兴趣。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有着直接兴趣的,还有部分学生就只是有着间接兴趣。前者是积极主动地,对体育本身感兴趣,可以从事一切身体活动,而后者则是被动的,仅仅是为了体育的学习成绩而感兴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叛逆的行为,根本就不容易控制,只能根据大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学习,在大学体育教学实现选项教学,并配有学校制度的保证,才能对学生的外在进行直接性的刺激,强制性地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比如在生活中,只要是锻炼的时间到了,学生的身体就会反射性地去参加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也就形成了。在实践中寻找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在已经了解一些基本的锻炼方法,但是由于在体育学习经历等方面的原因,自身素质又不是很好的大学生就不能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全投入。要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设计不同的锻炼方案,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可以向大学生推广多种锻炼的形式,这样大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一系列新的锻炼方法,来进行科学的锻炼。

3.4设置多种渠道,丰富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的方式有很多,结合传统竞技体育内容,展开体育锻炼。像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跑步等内容,是很好的健身活动。这些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小,大学校园场地器材充足,大学生学起来也很快,学生在活动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自由度,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让一些班级中的骨干带领不爱运动的同学一起参加这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在这基础上,再结合不同种类的小型比赛,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就能很好地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能力得到提高。休闲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更受欢迎,但如果是在大学校园进行,就必须要有所选择。可以结合学习场地、器材的特点,选择简单易学、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来进行教学、锻炼。比如山地车模块、越野模块、轮滑模块等等[11]。这些模块和休闲体育都是紧密相关的,而且这些内容在大学校园内也可以教学,同时也可以走出校园,面对自然,这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也能很好地展示自我,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并将这种感受带到其他项目中去,可以更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

总之,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的手段来制定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和内容,养成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营造好的气氛,将课堂教学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为,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永.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措施[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3(57):122-123.

[2]凌月红.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价值观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1996,(1):67-70.

[3]雷俊宏.浅探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77-78.

[4]张丽萍,杨彪.体育教学要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1998(1):38-39.

[5]王淑芝.影响学生自我锻炼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2):70-71.

[6]索彪.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现状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9):118-119.

[7]孙亨玉.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J].福建体育科技,2008,24(4):48-49.

[8]常金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6,(2):34-34.

[9]邢振忠.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4,(3):51-51.

[10]管水法,刘卫中.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1):27-30.

[11]陈光红.浅析大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4,11(2):167-167.

作者简介:曹玉洁(1996- ),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7-0125-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51

Consideration on The Promotion of Undergraduates Self-exercise Ability

Cao Yujie

Abstract: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illustratestheeffect, content and approaches to promote undergraduates self-exercise ability, proposes related strategies, aiming at offering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Key words:PE teaching; self-exercise ability; undergraduates; promotion

猜你喜欢

提升体育教学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