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广场舞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2016-11-28李艳荣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广场居民空间

晋 倩,李艳荣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关于广场舞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晋倩,李艳荣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广场舞热现象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无疑显得至关重要。以广场舞的现状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视角进行深度剖析,研究表明:一方面随着全民健身情绪的高涨,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妈们”和附近居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之间互相不理解的矛盾,导致了广场舞问题的加剧。针对以上两个主要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广场舞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广场舞;全民健身;老龄化;体育资源;社会学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6)03-0092-03

广场舞是一种在一定面积的场地上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广泛性的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音乐的体育项目[1]。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广场舞风生水起,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近两年,广场舞也成为春晚的常客。如今,广场舞已成为各城市广场的一景,有城市的地方就有广场,而有广场的地方则必有广场舞。然而,如此火热的广场舞却引发了不少事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矛盾,本研究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运用逻辑分析探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其提供合理的解决路径。

1广场舞问题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主要集中在40~65岁的中老年女性。她们大多早晚集中在广场、小区空地或者公园进行活动。但很多市民由于忍受不了长期的高分贝的噪音干扰采取了一系列过激报复行为,例如媒体相继报道的“北京鸣枪”“武汉粪袭”“温州高音炮还击”等一系列不和谐事件,将广场舞推向了媒体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全民公敌”。根据广场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不同的政策,以期达到广场舞的和谐发展,但广场舞引发的矛盾仍在不断地发生。2015年8月26日,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要“为广场舞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解决对策显得至关重要。

2广场舞问题出现的原因

表面看来,广场舞扰民虽然表现为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但是,“广场舞的困境,从深层次分析其实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空间管理乏力的表现”[3]。在广场舞扰民事件的背后,折射出更多的是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与治理缺失问题,以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老年人的交流问题。笔者认为,深入剖析以上广场舞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是解决广场舞事件的关键。

2.1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缺失

据体育总局2014年12月25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 m2[4]。201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1.5 m2,然而与美日两国相比较,仍相差较远。目前,美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约16 m2,日本为19 m2,我国的1.5 m2目标仍不足美国的1/10,不足日本的1/12。近年来,“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5]这一矛盾的产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社区居民对公共空间迅速增长的需求与其表现滞后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据统计,2013年底我国城市人口达73 111万人,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健身需求也随之增长,较之于需求,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供给处于先行态势,相对于先行的城市化进程,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需求表现具有滞后性。广场舞风靡的背后,隐藏着对社区体育公共空间巨大需求的逻辑。当先行的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不足遭遇巨大的滞后需求时,供需矛盾就变得尤为突出。

二是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功利性追求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减少。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历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1978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17.92%,而2013年增至53.7%,且城市化进程仍有日益加速的趋势。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空间不足、交通拥挤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功利主义思想,地方政府及开发商一味追求城市的宏大叙事,热衷于塑造高大上的城市形象,不惜花巨资建设标志广场,景观大道等,使得几乎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就在这一系列浮夸行为背后,城市公共空间等公共资源的供给与配置在城市化中趋于失落。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中,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也未能幸免。

三是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缺失。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缺失表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居民公共休闲空间需求相背离,城市变成毫无人情味的呆板空间,而不是大家需要的、舒适的、和谐的居住与休闲家园[6]。理想的城市公共体育休闲空间应该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共有空间,并具有人性化、大众化、便利化及休闲化等特征,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体现其包容性和人性关怀。而现实生活中却背离了这种观念,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理念上过分追求仪式感,对人性和人的行为考虑得比较少,市民也只好凑合着用,在并不适合人的需求的公共空间内进行休闲活动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大多是由规划师直接设计的,而没有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当设计的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在公共空间跳广场舞就成为市民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2.2人口老龄化加剧形势下的邻里矛盾的激化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当前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对于老人的经济生活,精神上的孤独和空虚更易被忽略。在美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看来:“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集体主义的必要条件”[7]。据调查,广场舞的受众群体多为女性,时间段多为早晨或者晚上,地点多为居住小区附近,群体达数十人以上,在数十人以上的集体舞动中,集体主义显现出来,对广场和高音喇叭迷恋作为孤独的个体在节奏感强烈的舞蹈中找到短暂的身体快感和精神归属。而该项运动不可或缺的音乐却因与居民区的邻近而变成噪音污染源,社区居民常不胜其烦、不堪其忧。被扰居民与跳舞人员理论、协商,当双方言语不和时,便会导致诸如“北京鸣枪”“武汉粪袭”“温州高音炮还击”等一系列不和谐事件的发生。诸多媒体甚至学者、律师等武断地认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是由于练舞人员道德缺失、练舞场地不足或无禁止性规定等原因造成的。凡此种种,大多都只是从社区居民的权利出发,缺乏长远权利冲突缓和的措施,更不顾邻里关系的利益衡平。权利冲突双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城市生活空间的争夺。就广场舞而言,大妈们群体跳舞享受的是一种快感的过程,而附近居民享受的是安静的幸福生活。快感是短暂的,而幸福是持续的。在追求短暂的快感和持续的幸福之间,矛盾必然地显现了。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生活空间的争夺,在密集的城市里,生活空间是既定的资源匮乏的客观事实。一些公共设施,通常对大多数人都有好处,但其环境和经济的成本则集中在特定人群,并由此造成成本或利益不对称,并导致不公平,矛盾就此激发。

二是价值观与社会公共意识。同一社区居住人群出现了多样性和多元化,且由于教育、收入、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社区居民的社会层次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和职业也发生了分化,形成多元的利益主体,而差别本身就是冲突,利益差距必然导致利益冲突。就在广场舞噪音问题上,明显具有年龄的特征,大妈们和附近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冲突人群的调查中发现,这种公共意识还比较淡漠,大妈们认为“公共”的不用白不用、不占白不占。特别是部分老年人,根本没有顾及到音乐对其他居民的干扰,而相对应的中青年大多数为上班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权利保护意识,这种思想及价值观的错位是产生冲突的思想根源。

3解决广场舞问题的对策

广场舞对峙双方没有赢家,而在媒体的渲染中,就有了各种新闻性十足的战斗,这些战斗,最终伤及的,是社会良俗和秩序,并传递出一种不善的气息”[8]。有学者指出: “解决健身噪音问题,光靠某个部门明显不足,需要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联合进行综合治理[9]。”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3.1政府干预社区开发,预留健身用地规划

虽然广场舞是居民自发组织的休闲活动,既不需要官方的组织与管理,也不需要政府财政介入,但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要发挥其在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作用。只有在政府的倡导和指导下,广场舞才能和谐持续的发展下去。目前存在很多新型小区规划与实际建设不符现象,为牟利,社区健身空地被物业公司随意霸占和整改,使得群众健身场所杂乱无序。因此,在开发商建设新楼盘前,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措施,强制性的约束开发商对社区健身用地的合理规划,要有足够的人均健身面积及配套设施,并形成监督机制;对于已经建设成熟的社区,需要物业公司通过整改和对现有健身空地的改造,争取规划出较为充裕的健身用地。

3.2政府应加大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管理力度

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广场舞种种事件中,有少数人的确为了个人私欲的满足而侵占了公共空间,但有的相关部门视而不管、疏于职守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明明看着冲突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却始终没能站出来调解,导致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事件的发生。它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切身需求,而且要对老百姓的需求进行合理地引导与管理,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减少或消除对公共空间侵占,增强普通市民对公共空间的敬畏之情。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因势利导,改进工作方法,引导公众强化自我约束,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管,从而达到“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美好愿景。我国目前在公共空间使用的管理方面尚有空白,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居民自发地维护空间使用的秩序。

3.3加强交流和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广场舞引发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邻里之间,也就是同一个小区或者相邻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而非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解决邻里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沟通和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功能的变化,尤其是离退休后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容易产生“老而无用”的感觉,而广场舞由于参加的人数众多,给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接触很多人,并且结识新的朋友,可以愉快地畅谈感兴趣的话题,小至家长里短,大则国家大事。这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它非常契合于中老年社交需要。我们年青一代应当多多体谅他们,再者就是,应该多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类似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年青一代也会因为父母也受益的缘故不会感觉太反感。但换位思考“大妈们”也应该体谅一下年青一代,首先在音响方面只要声音在舞蹈区域内能听清楚即可,声音过大虽然能够提升跳舞的氛围,却打扰了附近一带的“上班族”。再者就是场地的选择和时间的控制也需要做到自律。中老年人不能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来安排,要考虑到周边居民,在规定的时间点进行锻炼,体谅居民家中的特殊情况,例如中高考前期,广场舞的组织者就可以采取一些减少音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等爱邻行为。总之,居民与广场舞爱好者应该尽可能地相互理解和关怀,有问题直接沟通,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措施应对矛盾。

4小结

虽然广场舞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烦恼和麻烦,但广场舞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仅帮助中老年人强身健体,使全民健身落到实处,而且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政府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及政府、社会与社区协同治理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给不足以及社区居民与广场舞群体之间的问题终将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广场舞持续和谐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以广场舞纠纷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4,35(2):83-87.

[2]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Z].2015-08-26.

[3]王石.广场舞扰民考验公共空间管理[N].海南日报,2013 -12-03.

[4]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2014-12-25.

[5]蔡玉军.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2.

[6]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2006(5).

[7]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北京:三联书店,2008.

[8]曾颖.高音炮打广场舞是监管缺位下的比恶[EB/OL].http//blog.163.com/sczy51221@126/bl-og/static/13086626420143174656119/.

[9]韩建阳.健身噪音扰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6):3.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晋倩(1988-),女,山东菏泽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square dance problems

JIN Qian1,LI Yan-rong2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SportScienc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craze for square dance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It is crucial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quare danc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an in-depth analysis from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shows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s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growing demands for sports and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square dance enthusiasts (most middle- and elderly aged women) and nearby residents(especially the young generation) has intensified the conflict. Aiming at the above two problems,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solu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Key words:square dance; national fitness; aging; sport resources; sociology

猜你喜欢

广场居民空间
布鲁塞尔大广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广场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高台居民
广场办公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