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从武术“大众化”、“科学化”、“世界化”三个维度出发

2016-11-28王倩倩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00

武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大众化科学化

王倩倩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



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从武术“大众化”、“科学化”、“世界化”三个维度出发

王倩倩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

摘 要:文章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大众化”、“科学化”、“世界化”三个维度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武术发展的三个维度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得出:只有在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及时的能纠正与调适,才能使得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会越走越有“劲”。

关键词:中国武术 大众化 科学化 世界化

1 前言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熏陶下,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份子。它具有的浓郁东方身体文化的特性和独特的技术特征,一直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

中国武术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历经着岁月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和政局的动荡,然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品性使得中国武术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总能体现出极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始终在维系和推动着中国武术的发展。在今天,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武术的发展又一次面对“辛酸”的境遇:武术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现状是那么的“不尽人意”。

因此,在当下探究武术在“大众化”、“科学化”以及“世界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是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2 “武术大众化”的问题与思考

众所周知,从陈长兴和陈清平开门收外姓弟子开始,陈式太极拳才向外传播,杨露禅在北京宫廷传拳为武术大众化拉开了序幕。太极拳起初是偏重于技击的,动作复杂细巧,其习练难度较大,又由于融合了导引吐纳和经络学说,使得太极拳更是难以掌握。由于随着社会的稳定与近代火器的引进,使得武术家开始重视思考武术的价值定位,因此,武术由偏重技击开始向健身和休闲娱乐等方向发展。太极拳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其训练原则由松入柔,运柔达刚,直至刚柔相济,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得太极拳为走进大众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强大的西方体育与时尚流行的国外体育不断的挤压,并在传媒的大力推介下,国外的跆拳道、空手道、瑜伽等外来运动,成为影响我们民族休闲体育的重要运动形式,并趋于取代武术作为中国人在古代“耍拳”的生活休闲方式。作为国民教育的学校武术,其实是武术通过学校教育走进大众的一个良好平台,但学校武术教育“名存实亡”。

传统武术的动作简朴性、技击性等特点,使得武术套路的美感享受藏于内而非外。而竞技武术过度的强调其动作的“高、难、美、新”,武术核心的攻防含义趋于消失,使其武术在大众中普及的娱乐性、健身性逐渐丧失,远离了大众。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影片中的一些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达到什么高度”[1]。

影视文化更多的是注重娱乐,它偏重于感性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以大众为主的影视文化,其实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文化内涵的。这造成了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严重亵渎和伤害,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在武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国际影视当中……是对于视觉享受和技术效果的一味追求往往掩盖和忽略了对于武术理论文化的充分认知和传播”[2]。这种传播模式会导致大众对中国武术的片面化认识,将武术仅仅定位于一种刺激好看的技艺而已,很难引起大众的共鸣。

一种文化只有被大众所接受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要,那么文化发展的盲目性是不言而喻的。武术也是如此,脱离了大众,没有了解大众的精神需求,没有深入大众的现实生活实际,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抄袭观念等等,其结果导致武术文化的亵渎。武术走进大众作为发展的一个目标,绝不是为了迎合大众,使其堕入低俗、媚俗、庸俗的泥潭中,而是把握武术正确发展的文化脉搏,抓住武术文化的根基,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让大众在享受武术带来快乐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武术文化的力量。

因此,只有从大众需要出发,使武术发展不能脱离大众,走进大众,才能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潮流中做到顺势而为,从而激发武术发展的新鲜的生命力。

3 “武术科学化”的问题与思考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民族传统体育学在199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重新规划学科时,把其规划为体育学中的二级学科。“从科学的历史来看,正是由于武术的先期发展,丰富多彩的拳种技术以及辩证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依托,为日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学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所做的“贡献”功不可没。

如今,在体育学中,把武术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归属关系发展为并列关系,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这无疑不是对武术学科科学发展及其壮大的肯定。

但是,作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仅仅生存在体育的领域中,由于体育学的局限性使得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大部分学者出身于体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乏,再加上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他们仅仅的用西方体育文化的理念来阐释中国武术,而导致中国武术内在理论研究的忽视。因此,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武术走向了‘新武术’也因此开始了传统武术的现代改良,武术就这样走进了西方体育的语境中”[4],“武术学科没有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的科学体系,其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的联姻尚处于探索阶段”[3]。

目前,武术的本质问题还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甚至武术本质问题还处在一个对立阶段,如,有一部分学者指出,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另一部分学者指出,技击不是武术的本质。由于本质的混沌,武术概念始终没有确切的定义,而导致武术始终“寄生”于体育学科,而没有真正的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国学”。

因此,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要有学识博远、高瞻远瞩的精英人才。精英人才对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起到推进和引领作用,他们为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所构筑的蓝图,会起到划时代的意义。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归根结底是观念与思想的革新,武术学科在科学化的历程中,要有质的飞跃,需要科学理念的支撑于助推。武术学科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必须站在科学的前沿,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大量吸收对武术学科发展有利的方法与理论,使武术学科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有效融合,才能使本真武术科学化发展。

4 “武术世界化”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积淀中有创新,创新中再积淀。如果一种文化不接受其他外来优秀文化,“不向世界开放,不经常与其他文化联系,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或产生好结果的认同感”[5]。

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的推断出对方的感情和需要。只有充分认识对方的行为价值观,寻找共同点,才能够使双方对对方的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奥运会是当代世界各国积极参与的最高级别的赛事,各国通过奥运会宣传各自的文化特色以及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成功进入奥运会以后,我国更坚定地相信武术也能顺利走进奥运会。在申请奥运会的历程中,国家和政府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且为了武术能进奥运会,不惜代价地使武术技术向“高、难、美、新”发展。即使,“我们全身心地拥抱奥林匹克,总是追求武术世界化,追求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但人家却‘并不在意’”[4]也许,我们太急于使武术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而没来得及真正体悟武术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之间的价值差异,便盲目的跟从西方文化的发展模式。竞技武术就是在盲目地跟随下,衍生的“怪胎”。竞技武术似乎穿着传统武术的“外衣”,内心抛开传统武术是新形势下的“自由体操”。最终成了“无源之水”的体育,没有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撑,便没有了文化认同,没有认同的文化,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的,是短命的。长期对外传播以来,中国武术更侧重于技术传播,再加上奥运会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申请入会的正式运动项目,必须在七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大面积开展方可申请。为了加快传播速度,中国武术便“依靠”体育的传播手段,因为“体育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他文化功能的特殊效果……易于打破国家、民族之间的障碍,能被不同文化信仰的人群接受,具有快速形成广泛的民众基础的优势”[6]。但是,中国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缺失了对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播。西方习武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了解中国文化,缺失了武术理论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中国武术,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武术,更达不到宣传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目的。

柔道和跆拳道作为日本和韩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进入奥运会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国外推广的时候是以宣传其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为主导。他们先进行本国的传统文化推广,在人们思想普遍接受了之后,才进行技术层面的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地借鉴日本和韩国对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传播模式。毫无疑问,保护传统武术是必要的,但不能作为最终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武术作为文化传播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的“文化输出”,而是为了武术能在世界体育文化领域中有自己的地位,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巩固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只有对中国武术文化建立牢固的认同、真正的读懂武术文化要义,深悉其文化的真义,才会对武术文化给与热爱的情感,感知到与这武术文化相应的文化心理体验,才能最终使中国武术文化内容和价值实现传承”[7]。

5 结论

尽管中国武术从历史中一路走来,虽然其文化的内核从未中断过。但是,时至今日,曾经浩博的武术生存空间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样的现状给中国武术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保住历史留给我们的真贵“记忆”,我们必须要正视武术在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进程中出现的那样或者这样的问题,寻求解决的路径。假设我们不能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武术发展现状漠不关心,我们民族所创造的独特形式的身体文化就会被异化、替代甚至消亡。因此,当武术在走进大众、走进科学、走进世界的进程中出现问题与错轨时,我们唯有及时纠正与调适,中国武术的发展才会越走越有“劲”。

参考文献:

[1]蒋元伦.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21.

[2]祝晓风,许 航.中国电影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25.

[3]邱丕相,马 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4):62-64.

[4]王 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科学,2006(4):26-29.

[5][美]欧文·拉兹洛,著.多种文化的星球[M]. 戴 侃, 辛 末,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05.

[6]孙喜莲,余晓惠,等.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73-75.

[7]周红云.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J].北京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8):27-29.

On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From the Views of the Popularization, Scientification and Worldlization

Wang Qianqi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Wushu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s of the popularization, scientification and worldlization. We find tha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we should make Chinese Wushu enter the people's life, improve its science and move toward the world with more positive attitude with timely adjustments, which is benef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future.

Keywords:Chinese Wushu the popularization the scientification the world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2—0014—03

作者简介:王倩倩(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大众化科学化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