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瓶子”引发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以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6-11-28赵宇昕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
赵宇昕(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一个瓶子”引发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以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赵宇昕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服务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与人才需求,形成了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爱农意识作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创新教育载体、创建管理平台,创造性地做好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本文以“一个瓶子的故事”讲述了从简单的废品回收引起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宿舍阳台专业实践、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党员贴心服务及红色“1+1”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关键词:瓶子;感恩;宿舍;党建;素质教育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一所高等农林本科院校,担负着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农林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的重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是北京农学院二级学院之一,作为建校之初就有的院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服务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与人才需求,办学特色鲜明,为北京郊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学院设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面对社会环境和思潮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新时期的学生素质教育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爱农意识作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创新教育载体、创建管理平台,创造性地做好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
一、抓住农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机遇
在我国,传统农业给人们的印象总是与贫困、落后联系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成为一个固定思维难以改变。因此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比较容易受到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尽管大多数涉农专业的学生还是喜欢自己的专业,但“轻农”、“嫌农”的社会舆论环境还是对涉农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让农民增收等问题在中国社会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三农”问题始终是相辅相成、根源一致的,不论是农业的发展,还是新农村的建设,都需要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而其关键又离不开农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农业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素质内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高等农业院校应当转变以往过于偏重专业知识教育,忽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浓郁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让涉农专业的学生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还要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创新意识等各方面有所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二、高校第二课堂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直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到外界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影响的大学生,体现出易于接受新事物、竞争意识较强和浮躁、功利、媚俗等特点。高校的素质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总体来说,主要包括德智体美,也就是道德品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与艺术修养教育等,而从第二课堂的角度又可以分为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有一个抓手或者说一个起点,通过这个“一”带动其他的“多”,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这个点往往就是高校的特色和思政工作显性特征。
北京农学院则不断拓宽学生公寓的教育范畴,进一步凸显宿舍凝聚的教育优势,将学生党建、深度辅导、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实践教育以及社团活动等工作搬入学生宿舍,实施了三彩宿舍工程。其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就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重点打造绿色阳台系列活动,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将宿舍阳台打造成发挥专业特长、勤于学习实践的实习平台,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有效地将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环保意识。绿色阳台活动将专业实践和社团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宿舍成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基层的爱农知农意识和服务三农的正确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瓶子”。
三、一个瓶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废旧的塑料瓶,它曾经被遗弃在阳台的角落里,当学生赋予它某种意义时,它重新寻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一)一个瓶子引发大学生感恩教育。
2012年5月,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自助社,一个由学院内贫困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在学生宿舍区域内开展了一次以“绿色recycle”为主题的义务回收塑料瓶活动。活动旨在进行环保理念推广,加强同学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倡导大学生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整洁、卫生的宿舍环境。而义务回收的过程完全做到了校内回收与校外处理的经济价值等量,体现这个学生组织的免费服务、感恩回报理念。这个理念来源于自助社成立的宗旨——感恩与回报。为同学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自助社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教育着自己,也感化着其他学生,他们的废旧瓶回收不是简单的回收与处理,而是本着方便同学,为同学贴心服务的想法,利用课余时间一个个宿舍上门收取,免除同学奔波之苦,这种牺牲小我服务大我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同时带动更多的同学热爱自己宿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从文化角度来看,感恩教育既是文化继承,又是时代创新,是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大学精神的完美契合,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2]。每年的感恩节都是一次大学生感恩教育很好的载体,通过这个节日开展的感恩教育更容易借助舆论的大环境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效果。在这个节日里,一个瓶子的故事延续着,一场有恩有爱的独特环保“交易”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以宿舍为单位用20个废旧瓶子或者旧报纸、废纸箱等宿舍废品可以兑换一盆美丽的盆栽,而参与者只需要签署一份并没有法律效应的绿色寝室承诺书,承诺关爱和关照为宿舍带来美好的绿色植物。在养护过程中,绿植生命旺盛的宿舍还会被奖励更多地盆栽,不旺盛的需要被惩罚20个废旧瓶子,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由一个瓶子延伸出的“感恩绿植”兑换活动。
(二)一个瓶子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时代发展的影响,人与人的距离似近实远,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以班级和学生社团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和影响,很多学生宁愿足不出户的宅在屋里玩电脑、打游戏也不愿走出宿舍、走进操场参加户外活动。这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也不得不将重心向学生公寓转移,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需要搭建一种多样化宿舍文化建设平台[3]。为了凝聚宿舍力量,形成教育氛围,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重点打造宿舍政治文化和宿舍阳台文化。
一方面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和历史传承将宿舍内的学生活动室打造成政治文化中心,成为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学生党员工作服务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展示植科精神的内涵文化,展示红色党性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学生在来来往往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深刻体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专业投入的植科精神内涵。党支部的党员们在工作站为同学提供借阅图书、学习咨询、意见反馈、生活通知、环境维护等方面的服务,使学生既可以在工作站里安心学习,也可以及时得到各种帮助。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将宿舍阳台打造成发挥专业特长、勤于学习实践的实习平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宿舍阳台文化建设中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融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环保意识。“一个瓶子”带来最显著、最客观的变化就是学生宿舍的卫生环境得到美化。学院在宿舍卫生检查中发现,随着“一个瓶子”活动的开展,学生们逐渐有意识地将各自宿舍的废旧物品归类整理,不再凌乱丢弃,进而维护了宿舍卫生环境,而参与绿色阳台建设的宿舍更是从卫生良好的标准上升到了“美”的境界,在学校每周的宿舍检查评比中,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优秀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三)绿色阳台:一个瓶子促进专业实践。
“一个瓶子”为学生宿舍带来了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改善了卫生状况,同时还通过感恩绿植活动带回了一盆盆绿色生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股绿色风气,大家细心照料自己宿舍的新生命,并为它们增加了很多创意。有的学生直接利用所学知识将绿植移栽到塑料瓶内进行种植,有的移植到废弃的纸箱、饭盆等材料当中,既增加了植物数量、又体现了环保意识,他们已经不仅仅限于简单的美化,还赋予了深深的意义。随着学生们热情逐渐高涨,学院也为之助力,给所有有意愿的宿舍分发了很多设施设备和基本材料,更直接提供了许多适宜宿舍阳台环境生长的植物和种子。学生纷纷自己动手制作独特的花盆、花架,还有的利用废旧品设计风铃式、立体式等家装设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种植各类蔬菜、花卉,开创具有专业特色的阳台农业,让宿舍阳台绿起来、生动起来,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专业学习和宿舍生活紧密结合到一起。宿舍的阳台开始展现出不同的结合专业特色的创意设计,处处展示着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子对专业的热爱和双手创造生活的热情。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有的干脆在宿舍成立了植物医生团队,为其他同学们提供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努力解决大家在建设绿色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绿色阳台的建设离不开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铺垫,依托学院五个相关专业,学生第二课堂还陆续举办昆虫标本大赛、微景观大赛、水培展示大赛和种子艺术创意大赛等,构建了学院精品专业大赛的文化体系,让学生在赛中学,在学后赛,充分做到第二课堂文化活动的促学作用,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一个瓶子牵动红色“1+1”。
努力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发展互促共进,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4]。“一个瓶子”的故事既是奉献与感恩的交织,又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这同样成为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建的红色阵地,这个“瓶子”也折射出无数学生党员的身影。红色“1+1”活动自启动以来,通过合作共建、结对帮扶等形式,将高校学生党建、学生培养与新农村建设、服务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开启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红色“1+1”活动,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学农爱农的主动性,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责任感,品味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真实体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一个瓶子”的宿舍文化建设和绿色阳台创建过程中,也找到了红色“1+1”活动的切入点。他们带着有限的专业知识和无限的服务热情走进了一个个农村、一个个志愿服务工作点,了解社区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他们期望“一个瓶子”的精神和文化能够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强调和重视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也有利于提高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5]。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党员们立志,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像大崔各庄村一样的京郊农村,真正将自己的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将学习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为实现北农梦、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一个瓶子的未来
高等农业院校应当以“农”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收获为教育目标,抓住教育契机,建设有农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大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围绕“三农”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瓶子”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们继续围绕这个“瓶子”开展着更多更丰富的活动,逐渐形成“瓶子”文化,形成自我教育。学院也会继续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将“一个瓶子”的文化内涵带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俊.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 (7):9-13。
[2]刘峰.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 (10):71-73。
[3]王春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2013(12):104-105。
[4]王宏伟,黄文彬.以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发展互促共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59-60。
[5]刘德英.略论社会实践对高校学生党建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32-3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06-02